別被金庸騙了!《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大俠,歷史上確有其人

轉眼就要迎來2025年,新年新氣象,而一部即將在大年初一(1月29日)上映的電影,更像春雷一般,給武俠世界帶來了久違的驚喜,這就是徐克執導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

金庸的小說和由此改編的影視作品數量浩繁,曾經豐富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想象,築就了國人心中蕩氣迴腸的武俠世界。《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還未上映就讓無數人期待,不僅讓觀衆回憶起兒時的大俠夢,也讓不少武俠迷想要藉此機會,和家人共同分享那份寄情江湖的俠肝義膽。在這個武俠片逐漸被淡忘的當下,這部電影無疑讓我們有了一個圓夢的機會。

提起《射鵰》,自然要說到大名鼎鼎的郭靖郭大俠。在金庸塑造的無數精彩人物中,郭靖,是少有的完全正面的角色。他善良、正直、赤誠,從青澀的毛小子到萬衆敬仰的大俠,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穩穩當當地走向武學高峰。所以,儘管我們羨慕周伯通的通透逍遙、欣賞黃藥師的聰明曠達、讚歎洪七公的武藝高絕,郭靖在武俠迷心中依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既然連鬼才導演徐克都在多年後出山,看電影前,我們就先來盤一盤,歷史上的“郭靖”究竟有沒有那麼神。

金庸筆下的郭靖,並非是完全虛構的人物。《射鵰英雄傳》的故事背景也有現實的對照,那就是宋朝,準確來說是南宋。《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南宋,那個中原與蒙古爭鋒相對的年代。歷史上,宋理宗曾與蒙古達成“海上之盟”,南宋藉此聯合蒙古滅掉金國,在這之後萌生了想要向北擴展疆土的野心,隨後便開啓了宋和蒙古長達45年的戰事。

亂世出英雄,郭靖的第一個歷史原型就是在這時出現的。《宋史·列傳》中曾記載,南宋末年,金國南侵,百姓民不聊生,一位忠臣帶着一羣百姓沿嘉陵江逃亡,卻遭遇追兵圍攻。無奈和絕望之下,他憤然投江殉國。“我生爲宋人,死爲宋鬼,不願爲金人之奴。今日有死,無生,弟弟可從我後,勿爲金人所辱”,這是這位歷史上的郭靖留下的最後的話。金庸先生以他的名字塑造了郭靖這個大俠形象,讓那份愛國的情誼,得以通過小說,不斷延續。書中郭靖保衛和平,爲大宋百姓戰鬥的情節,終於讓這位歷史上的義士不再孤立無援,而是可以和無數大俠一起保家衛國、得以明志。

郭靖在歷史上的第二個原型,是蒙古的將領郭寶玉。《元史·列傳》中記載,郭寶玉出身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不僅精通天文地理,更是一位具備治國之才的謀士、善戰勇猛的戰士。成吉思汗建國之初,是他提議頒佈新法、安定民心。更曾跟隨大汗西征,打通了絲綢之路,讓蒙古的領土範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射鵰英雄傳》中,郭靖也曾隨軍西征,後期更是武藝高強、博學廣志,不難看出郭寶玉的影子。

有意思的是,郭靖的另一個原型,是前面提到的蒙古名將郭寶玉的孫子——郭侃。同祖父一樣,郭侃也是當時蒙古的中堅將領。在戰績上,他曾隨旭烈兀西征,攻陷巴格達,結束了阿巴斯王朝,更在與十字軍的交戰中攻破一百八十餘城,給當時的歐洲去了不小的撼動,甚至連對手也驚呼“東天將軍,神人也”。之後,在元宋的戰事中,郭侃隨軍進攻襄陽。身爲武將,郭侃戎馬一生,用驚人的戰績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位歷史原型,讓我們更能理解《射鵰英雄傳》中大俠郭靖一生的堅守和抉擇。郭靖、郭寶玉、郭侃,都是漢人的後裔,儘管立場不同,但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他們都是自己國家的英雄。

對郭大俠來說,儘管在之後的戰役中,他選擇站在了大宋百姓的一邊,但大汗的救命之恩、與華箏青梅竹馬的情誼、和託雷的兄弟之情,都爲曾流落草原的幼年郭靖帶去了真實的溫暖。這樣真摯的情感,才讓面臨家國抉擇時的掙扎更加深刻、讓人動容。

武俠的江湖中,郭靖不止是一個身懷絕技的大俠,也是時代洪流中,不斷掙扎、得到、失去的普通人,漢人的身份、與蒙古難以割捨的情誼、家國的選擇,讓《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形象變得無比豐富而深刻,也難怪就連曾打造武俠傳奇的徐克,也在金庸衆多的作品中偏偏選中了他。

鐵騎踏來,戰鼓響起,在大年初一這個熱鬧喜慶的時間,和家人一起走進影院觀看《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重溫武俠帶來的震撼感動,一同感受家國情懷和武俠熱血,爲2025年的開始,留下珍貴的共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