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買也別吃!被人民日報叫停的網紅零食,既是三無又有致癌風險

這年頭,誰還沒有吃過幾口網紅零食呢?

它們的包裝一個比一個精緻,宣傳一個比一個誘人,惹得大家爭先恐後去購買,可誰能想到這些都是陷阱,有一款火爆全網的網紅零食不僅是三無產品,還有致癌的風險,人民日報都點名批評它。

這款網紅零食是什麼?爲何這些“網紅”屢被曝光卻層出不窮?

“網紅”零食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網紅經濟迅速崛起,不僅什麼人都能成網紅了,就連零食界也出現了網紅一詞,它們以獨特的口感、精美的包裝和強大的營銷手段迅速佔領市場,成爲衆多消費者,特別是青少年的新寵。

然而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卻隱藏着諸多不爲人知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良商家爲了搶佔市場,把一些不達標甚至是有致癌物的產品包裝成無毒無害的健康產品,在市場上大肆售賣,其中最典型的,也是現如今網上最火的蠟瓶糖。

爆款網紅蠟瓶糖

它是一款以食品級蜂蠟爲外殼,內部填充糖漿、白砂糖、食用色素和食用香精等材料製成的糖果,顏色鮮豔、造型多樣,和口香糖的食用方法差不多,都是能嚼不能咽,但它的口味要比口香糖的口味多很多。

而它就靠着自身奇特的口感和獨特的造型在互聯網上迅速走紅,成爲衆多青少年追捧的網紅零食,在諸多帶貨平臺上,出鏡帶貨的也是青少年,甚至還有兒童。

因爲蜂蠟裡面是糖漿,所以它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口味,各種水果應有盡有,而它除了水果還能做其他的口味,比如香芋味、辣椒味、可樂味,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到的。

而且在吃它的時候咬一口有爆漿的感覺,多吃幾個一起咬開,有種多個水果,多個口味一同在口腔中炸開的感覺,糖漿和蜂蠟結果在一起的口感也比較獨特,有很強的體驗感。

這就讓它很輕易地在網絡上爆火,最重要的是商家對其進行宣傳時稱蠟瓶糖的外殼蜂蠟是純手工打造的,沒有任何添加劑和有害物質,孕婦、老人和孩子都可以吃。

近些年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衆多消費者對進口產品有嚴格把控,稍有不對就不會去選擇,但它僅憑藉“純手工”的蜂蠟就讓不少消費者放心,可實際上這個純手工只是不良商家爲了盈利玩的“文字遊戲”罷了。

三無+致癌

很多人認爲純手工就是安全的象徵,但其實卻恰恰相反,在線上帶貨平臺,有不少農產品都打着“純手工”、“零添加”的旗號大賣特賣,尤其是糖果、餅乾居多。

如果大家平時買打着這些旗號的農產品時會發現,收到的產品包裝非常儉樸,但它的生產企業或者合作社、地址、日期等信息都是齊全的,和商家的營業執照等信息也比較吻合,那麼這些農產品極有可能是純手工的。

但總有一些農產品,尤其是餅乾和糖果打着“純手工”、“零添加”的旗號,生產出來的卻是三無產品,包裝上沒有任何生產信息,只有敷衍的幾條信息,這不是三無是什麼?三無產品還敢吃嗎。

嘴上說是零添加,原料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但實際上很多都是小作坊,生產流程沒人監管,生產原料到底是什麼,有沒有違規添加劑,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消費者都是在線上買的,當時看的時候是一個樣,買回來可能就是另一個樣了。

有記者對部分打着純手工,零添加的商家進行深入調查發現,他們壓根都不具備食品生產的資質,也就是說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任何安全保障,吃不得。

爲了進一步調查蠟瓶糖的安全性,記者還隨機選了兩家主賣純手工零食的商家調查,他們假扮顧客和客服聯繫,被告知某零食的生產在揚州和徐州,但他們的營業執照卻在濟南和青島,最重要的是他們根本沒有涉及食品生產方面,有的只是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調查的還是那些在平臺上有證可查的商家,上嘴脣碰下嘴脣,誰都可以說是純手工,但到底是不是純手工,恐怕只有生產的人才知道。

就這還不算完,有測評類博主測評了蠟瓶糖,在裡面檢測出了多環芳烴,它是一種具有致癌、致突變和致畸性的化學物,廣泛存在於石油和煤焦油等產品中。

它本身具有毒性、遺傳毒性、突變性和致癌性,對人體可造成多種危害,比如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害,是影響人類健康最主要的有機污染物。

雖然吃蠟瓶糖只嚼不咽,但把有毒物質在嘴裡翻來覆去過了一遍,這不就和毒藥漱口一個概念嗎?

人民日報對此也是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就發文批評蠟瓶糖並提醒消費者不要再購買,部分可能含有致癌物質,因爲蠟瓶糖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被無良商家利用後就變了危害大家健康的隱形殺手。

爲何屢禁不止?

在蠟瓶糖被曝光出有問題後,不少消費者就開始抵制了,很多也都被下架了,也有相關部門進行嚴打了,但爲何現在還有人在賣,線上線下都有人賣,直播帶貨的人也不少,他們爲什麼還在賣?是因爲證件都齊全了嗎?

其實近年來隨着媒體的曝光,很多假冒農科院研發的網紅零食都已經翻車了,也被管控了,但直到現在還是屢禁不止,該賣還是賣,該買也還在買。

這些還在賣的很多還是不標準的產品,因爲普通人想要查某個商品的信息和商家的經營資質非常難,不僅操作複雜,平臺還時不時出錯,而且平臺也不會去檢查商家的真假,商家說什麼就是什麼。

不少消費者仍在購買有問題的產品很有可能是不瞭解它出問題了,但平臺肯定是知道的,可還是有人在賣,這就說明平臺的審覈不到位,出現疏忽了。

作爲帶貨主播,都是消費者捧起來的,那就應該有帶貨的自覺,對自己推薦的產品有了解,健不健康、安不安全,不要爲了利益什麼都幹。

還有就是平臺要一改散漫的態度,對商家加強管理,市場監管部門也應該盡職盡責,加強監督檢查,及時排查風險並懲罰違規商家,維護市場的秩序,尤其是對已經曝光的有害產品要嚴加打擊。

最後還有消費者,要自己的判斷能力,不要主播說什麼就信什麼,多關注一下食品安全方面的內容,畢竟是吃到自己嘴裡的東西,嚴謹一點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