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去醫院,是爲了按摩嗎?
4月15日,有媒體報道稱,近日,有市民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就診時,發現門診檢驗科的候診區放置了27個共享按摩椅,這些按摩椅單個寬度要比醫院常見的普通金屬排凳大出30公分左右,導致有限的候診環境被擠佔。據悉,這樣的按摩椅從門診部一樓到七樓總數量共170個,佔門診候診區全部座位約2/5。
近年來,共享按摩椅頻頻走進景區、電影院以及候車廳等公共場所,但卻也屢屢因爲"礙事"遭到詬病:因爲並不便宜的收費標準,有乘客在候車時寧願坐地上也不願坐按摩椅;有人吐槽電影院的按摩椅"花錢體驗一頓暴打",並不舒適;還有人質疑按摩椅的衛生堪憂,有消費者使用後全身發癢。
共享按摩椅,本質上是共享經濟的一種,在滿足人們差異化需求的同時,商家有利可圖,這本無可厚非。有人逛商場逛累了,或者在醫院看診看累了,休息按摩一下也無妨。但如何讓共享按摩椅不那麼"礙事",還必須堅持適度原則,絕不能任其"攻城略地",甚至"反客爲主",盲目擠佔公共資源。
就拿醫院來說,人們到醫院去,是去看病的,並不是去按摩的。況且,醫院人流量大,流動性也高,很多時候還需要跑來跑去辦理各種手續,到底有多少按摩需求本身就值得商榷。反而是普通座椅既不佔空間,能讓更多的人有位置可以坐,還不存在所謂的消費套路和安全隱患,顯然更適用一些。
對此,有患者就提出,普通座椅彼此相連,兩個人的位置常常能擠下三個人,但按摩座椅不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醫院公共資源的緊張。院方應多從患者角度考慮,着力提升服務質量,讓就診環境更舒適一些,而不是盲目引入"中看不中用"的共享按摩椅遭人詬病。據澎湃新聞報道,目前,上海十院已連夜拆除了按摩椅,並更換成常規金屬排椅,更換後椅子的數量比之前增加了14%。看到公衆需求,及時糾正,值得肯定,但安了又拆,如此"費力不討好",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資源浪費,也違背了共享經濟發展理念與初衷。
於是問題來了,"遍地開花"的共享按摩椅,到底怎樣纔不"討人嫌"?事前的論證與研判當然必不可少,在公共利益和商業利益中取得平衡,合理規劃數量和位置,才能"不礙事";與此同時,安裝之後的運維管理和清潔保養同樣重要,不能一安了事,任其淪爲擺設,易造成資源浪費不說,還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唯有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鏈條管理與監督,才能讓共享按摩椅真正發揮作用,實現各方共贏。
特約評論員 喻若妍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