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倒中國誓不罷休?特朗普對華交底,萬沒料到,東南亞或躺贏!

據中國經濟網援引路透社消息,東南亞工業園開發者表示,一直以來都有企業把工廠從中國遷往東南亞。若美國下一任總統特朗普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這種企業遷移的趨勢預計會進一步加快。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宣稱,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這一稅率遠高於他首個任期內“7.5%至25%”的關稅稅率。由於有這樣的情況存在,東南亞工業園開發者正在擴充中文翻譯人員數量,同時爲工廠預備土地,以便爲更多工廠的轉移和投資做好準備。從這一現象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爲,如果特朗普勝選,或許會對全球供應鏈進行重塑。

從中期的角度而言,這些負面的影響能夠藉助在中國之外的國家建造工廠來加以抵消。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期間,衆多企業加快了將生產重心從中國轉移至印度、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地的進程。美國的公司和投資者對越南頗感興趣,並且預計在特朗普上臺之後,這種態勢依然會延續下去。中國自身也有不少企業向外部轉移,像太陽能、電池、電動車以及礦產等領域的企業均開始到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進行投資。

我國企業界已開始未雨綢繆,這一點更值得關注。衆多企業正在加快產業升級,並進行市場多元化佈局。專家分析指出,倘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真的付諸實施,也許會引發三個方面的連鎖反應:其一,全球通脹壓力或許會增大,美國消費者可能得爲此付出代價;其二,全球供應鏈重組可能會加速,不過短期內要找到能替代中國的供應商並非易事;其三,其他國家可能會採取反制措施,進而致使貿易摩擦升級。

特朗普執政時期,無疑給我國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在貿易方面,存在競爭潛在升級的情況,這可能會導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施加壓力。美國設置的高額關稅影響了我國企業的利潤和市場份額,從而致使部分產業的供應鏈不得不進行調整。我國的科技企業也遭受着美國的打壓,這使得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發展遇到阻礙。在地緣政治方面的緊張局勢,也有可能影響我國周邊環境的穩定。

然而,挑戰之中也蘊含着機遇。貿易競爭帶來的壓力促使中國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並進行技術革新,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我國可以藉此機會開拓第三方市場,進一步加大區域經濟合作的力度,以此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我們應該積極地去應對這些情況,主動尋找與美國合作的機會,不斷加強自身的實力建設,進而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爲國家的長遠發展和民族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特朗普上臺後推行的關稅政策,本是期望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然而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美國的貿易逆差並未得到顯著改善。

特朗普於2016年上臺,在其上臺之前的2016年,美國貨物與服務的貿易逆差總額爲4800億美元。但隨着他執政期間關稅政策的推行,到了2020年,美國的貿易逆差總額不降反升,達到了6530億美元。這一數據表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沒有達到增強美國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在國際貿易格局中,美國由於貿易逆差的擴大,處境變得更加被動。特朗普採取的強硬手段,在短期內確實迎合了部分選民的情緒。但從長遠角度審視,這種僅僅着眼於表面而未能觸及根本問題的政策,極有可能致使美國失去盟友的信任,從而使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遭到削弱。

在例行記者會上,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會議進程。此時,彭博社記者提出一個問題,該問題是基於美國媒體的報道:美國國會衆議院的共和黨議員正在擬定一項法案,而這項法案存在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的可能性,於是記者詢問外交部對此有何看法。

林劍作出迴應,他指出,在2001年的時候,按照中美雙方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達成的協議,美國宣佈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然而當下,美國的一些政客卻企圖讓歷史倒退,試圖把中美經貿關係重新拉回到冷戰時期的狀態。這種做法明顯違背了世貿組織的規則,其產生的後果不僅僅會損害中美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而且還會對全球經濟的正常運行造成干擾。最後,林劍強調:“我們敦促美國方面相關的議員,務必要切實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停止這種既損害他人又不利於自己的言行。”

自2022年起,美國政界已多次提出要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之前就有過兩次這樣的情況。並且據悉,在今年,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被納入了共和黨的競選綱領裡。然而,美國若是單方面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這將會違背世貿組織的規則。因爲中美都是世貿組織的成員,都受到世貿組織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條款的約束,任何一方都不能將其推翻。要是美國強行取消中國的永久貿易關係地位,那無疑是對世貿組織規則的公然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