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善良的我們》發瘋槽
臺劇確實是崛起了這個之前就寫過。(→)
但是最近的熱門《不夠善良的我們》,實在屬於套了個時髦的殼子上陳舊的底子,之前能打到9.0現在也就掉到8.7,還是部分大陸爛劇襯托有功而已。
這個劇肯定是有優點的。最起碼確實拍出了某種大陸劇很難有的氛圍感。林依晨也真的演得很好。但是從第二集開始就隱隱透着不對,最後終於全面爆雷。
(下文全是劇透,本博看完大結局已瘋。)
個人觀感是這樣。第一集8分,二到四集7分,五到六集5分,第七集讓人一頭霧水,第八集彷彿要搞女性友誼了,到了末尾三分鐘,負分吧。
導演和編劇徐譽庭上一部編劇作品是《荼蘼》(楊丞琳主演)。《荼蘼》的開頭有同一個女性的平行人生的設定,但是劇情執着於闡述“每一種人生都有收穫和遺憾”,最後呈現了一種很詭異的效果。 觀衆都會覺得,“壞女孩走四方”遠遠好過“好老婆生兒育女照顧全家伺候公婆”。編劇只能不斷強調沒有結婚的人生會寂寞、寂寞得陷入背德之愛,可是單身職業女性的糾結,看起來都比主婦的重擔輕鬆多了也精彩多了。 連《荼蘼》的大結局也是故意“端水”的,安排選擇事業的女性最後還是選擇的愛情跟男人浪跡天涯,彷彿在使勁說:不鼓勵單身,女人都要找個人託付。
《不夠善良的我們》(以下簡稱《不夠善良》)給人最初的觀感就很像《荼蘼》,女性人生不同走向和不同可能。但是《不夠善良》的開場切入角度和細節非常“當下”,從現在往回倒推十多年,還是用iPhone的年代,很多事情就這樣在智能手機裡永遠留存。 社交網絡時代的“窺屏”這個動作本身也很真實細膩。 家庭主婦普通平淡不快樂的日子結合窺屏動作被拍得絲絲入扣。
不會把衣服從洗衣機裡拿出來的老公、隨時會自己來開門的婆婆、談不上愛更談不上性——第一集給人一種很會寫“普通婚姻”的感覺,那種看起來普通平淡甚至是世俗眼中的幸福,但都藏着一種潛在的不公平和令人厭倦。
女主角簡慶芬是一個疑似“當了第三者結婚”的設定,我也覺得挺好,看起來是,劇情放棄對女性的道德審判。
(但是大結局把這些敘述的優點全抹掉了,只剩下“我老公挺好的是我自己不知足不感恩我要回去做個好老婆”。呵呵。)
第二集進入單身女性Rebecca視角,劇情已經開始掉鏈子,編劇完全找不到一個現代都市裡單身女性的生活邏輯,全是臆測和強加的寂寞空虛冷。例如餐廳不讓獨自吃飯的人坐大桌,點很多菜花很多錢也不行,這引發了Rebecca的大崩潰。
可是我們這些年所經歷的現實分明是“獨居經濟”“一人食經濟”有越來越多的花樣,都市更是一個花錢就可以買自由買空間的地方(花錢買到的自由是不是真正的自由是另一個問題),多花錢還不讓坐大桌的餐廳老闆實屬有錢不賺王八蛋,與其跟服務員吵架不如上網給打個一星並留言“單身歧視”,特別有空還可以多發幾個社交網絡給單身人士避雷這家餐廳也算功德一件。哪有時間爲了這種事情自怨自艾?
頻繁閃現Rebecca對前男友的懷念也讓我坐立難安。你到大街上隨機採訪任何一個快40的女人,誰還提到十幾年前的男友會淚流?我甚至可以拿個科學數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前任電影王者《前任3》,70%的觀衆年齡在24歲以下。注意是“以下”!這是爲前任流淚的年紀,絕大多數患者這個症狀都不會超過24歲了!
更何況,這個角色找的還是許瑋甯。不是,長成她這樣,談戀愛的選擇也太多了吧!十多年前有個男的媽媽很難搞,他跟我分手了轉頭就跟另一個女同事結婚,那我到底爲什麼要惦記他!
前四集《不夠善良》給我感覺是執着於“每一種選擇都有遺憾”的端水思路,甚至比《荼蘼》更努力端水,直接到了“給簡慶芬加優勢、給Rebecca加劣勢”的程度。
請看。簡慶芬哥哥給力,可以用鈔能力幫她開單完成賣保險業績,哥嫂有錢還出力承擔了媽媽的養老(現實裡女兒養老更多);簡慶芬不像《荼蘼》女主角那樣放棄了事業後物質始終拮据(而這纔是女性離開職場回到家庭的大多數情況);故事設定在簡慶芬孩子上小學,已經不是太難帶的年齡,如果直接從簡慶芬生孩子這裡切入平行人生,就會看到生育痛苦、婆婆刁難、老公冷漠、跟職場切斷聯繫,另外還有時刻需要照料的小嬰兒,而此時Rebecca正在出國換心情或談別的戀愛(按劇情設定她談過12個男友)——還需要比較嗎?
再請看。Rebecca這邊,她原生家庭破碎、哥哥是她的累贅、陷入不倫戀、到第六集咣噹禍從天降得了乳腺癌。請問這劇情是跟單身女人有仇嗎?這悲劇因素加碼滿了才能讓已婚的簡慶芬感到“Rebecca也沒什麼可羨慕的”是嗎?
這是編劇技巧的無能,更體現了創作者對現實中的Rebecca們完全缺少了解。
不必擡槓“啊你們連單身女人的悲劇都看不得了”“啊怎麼了單身女人非得幸福成功才叫女性主義嗎”這些混淆視聽的話。
“原生家庭不幸”的女兒們大有人在,但她們擺脫不幸的方式正是破除“孝道”、與過於沉重的親情負擔斷聯。不是說一定要看到Rebecca變成女霸總去“爽”。但是這個女人連進公司都不想而選擇單幹,這一條路一旦走下來,她就沒有那麼怕寂寞,或者乾脆是在享受單槍匹馬的利落。不是說單身一定會發財,但Rebecca一個人生活還自負盈虧更清爽,爲什麼劇情只拍她“寂寞”?快40歲的單身女人配年輕男孩,這種設定都讓我開始感到套路和厭倦。生活也並沒有那麼容易從所謂的“新人更好”上找到慰藉。能自立者都可自渡。
故事在Rebecca這裡的“悲劇加碼”,反而更顯得有些嘲諷。一個單身女性有了破碎的童年和疲憊的原生家庭,這才能解釋她對“外部安全感”的渴求。豈不是反過來說明,普通女人並沒有傳說中那麼需要“一個好男人”?
看起來是“端水”,兩個女人各有痛苦,一旦換位思考,局面就完全不同。Rebecca如果有簡慶芬的哥哥,不結婚,家裡有錢自己還賺錢,過的什麼日子?簡慶芬如果有Rebecca的哥哥,還要去結婚,又要照顧有病的哥哥又要照顧婆婆孩子,過的什麼日子?
《不夠善良》講述主婦生活的不滿意是那麼行雲流水自然而然共鳴拉滿,講述職業女性的生活簡直是黔驢技窮,不是寂寞、就是工作太忙(不好意思工作太忙但工作有工資的)。Rebecca原生家庭都這麼慘了,還安排絕症襲來,簡直可以視作一種對單身女人的惡意。
Rebecca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是支離破碎沒有建立起來的。完全是個工具人,她的情緒都是用於襯托簡慶芬心情的起伏,去完成所謂“兩種人生都遺憾”的“端水”。
這種端水思路本質是:不願意面對現有婚姻制度對兩性並不公平的現實。
簡慶芬從自己失落出發而想象的Rebecca,是一種關於單身女人的刻板印象(有錢、有小奶狗)。但是劇情裡呈現的也是一種刻板印象:有個小男孩說要陪伴我(其實這無關緊要)、但總是在想如果我結婚了呢(快40了真的不會想了)。
Rebecca這個角色總是沉浸在悲傷之中,到了第五集密集的咯噔臺詞真的遭不住,郭敬明饒雪漫給我造成的精神損傷跟徐譽庭相比不值一提。
請看:“(在前任那裡)假裝自己沒有輸。”“就算沒有在一起我也要做他心裡那滴眼淚。”“現在老了沒志氣了,我是壞女人啊所以覺得自己不配了。”
這一大波咯噔懷念前任之後,劇情還藉着柯震東的內心獨白來給Rebecca評級:“你很棒,你一點都不老,你當然可以驕傲,你不是壞女人。”—— 救命啊什麼年代了誰要一個小屁孩來給你掛好女人勳章啊!
接下來還有賀軍翔在夢中對Rebecca說:“跟我分手是對的,這樣你纔會是我心裡永遠的微(wéi)笑。”
我要不是看到劇透說簡慶芬出軌了我在這裡咯噔得就已經棄劇了。
簡慶芬照顧婆婆那段其實是有某一種照顧重病者的生活真實。但是我不懂的是,她爲什麼不照顧自己親媽但是能辭職照顧婆婆?
她婚外性雖然也有點抓馬,但是最起碼是“好老婆出軌了”,我支持。婚外性劇情對應着的是劇情一直暗示簡慶芬在婚姻裡是性壓抑的,這個描寫也是本劇優點,後面那段對老公的冷暴力描寫也是對的。
劇情在好和不好之間如此橫跳,第六集結尾忽然說Rebecca可能得癌症了,我:???
不是說,不許影視作品描述單身女人得癌症。我還覺得單身人士遭遇重大變故的題材應該拍一拍,因爲這是現代社會的新問題,大家都應該面對和思考。
可是創作者真的在乎一個得癌症的女人嗎?
本劇對於乳腺癌患者的描寫只有Rebecca反反覆覆的自我貶損,自我感覺“不完整”。對追求者,她問我的身體好看嗎,你可以接受我要切除嗎。之後挨個給男性發信息問記得我的乳房嗎。我!的!天!啊!病痛本身呢?生命本身呢?
網友銳評:可以改寫成男主睾丸癌發短信問大家記得我的蛋嗎。
按照前面Rebecca在行業內打拼多年口碑很好,她周圍顯然應該有志同道合關心她的同事和朋友,在她得絕症之際這些人就直接消失不表了?這符合現實邏輯嗎?劇情無意中就把Rebecca寫到最慘最慘,可是她只是單身沒結婚她不是與世隔絕啊,她得癌症了就沒有什麼現代社會的抗癌故事嗎?
簡慶芬陪伴Rebecca度過最後時光,你乍一看好像是什麼“女人陪伴女人”,還以爲終於超越了點什麼。但是兩個人沒完沒了地聊那個男的,剛開始聊吧,我算你倆沒話找話,到後面還在聊,反覆糾結“他真愛是誰”。
兩個女人那種看似開玩笑的相互攻擊性評價真的讓人眼前一黑。簡慶芬說自己出軌也可以要贍養費,Rebecca立刻就說她“爛”,簡慶芬又迅速把Rebecca定性爲“笨”。
並不是女人和女人一起相處的劇情就必然超越了厭女。
這兩個女人,一個獨立過好自己生活,一個照顧家庭照顧老人,她們都非常好,爲何要讓她們相互否定?就算按照前面的劇情設定,也是簡慶芬羨慕Rebecca瀟灑,Rebecca羨慕簡慶芬有家庭啊。
女人的路被縮減到只有“笨”或“爛”,拿過男人錢的是“爛”,不肯靠男人的是“笨”,“聖娼二象性”的變種罷了。
聊着聊着還上要演小時代模式的互撕真的令人疲憊。
我不得不馬後炮,“薛定諤的貓”“量子糾纏”這些早就不太新鮮了,創作者還使勁用這種概念,必然是因爲匱乏。好了,看到大結局才知道,“輸贏”“誰應該妒忌誰”的概念反覆出現,決定性的因素掌握在男人手裡。合着你倆平行宇宙的起點就是男的,你倆量子糾纏的決定因素就是男的愛誰。
Rebecca斯人已逝了,留下的最後一封信竟然是告訴簡慶芬,你老公沒跟我出軌,好羨慕你老公愛你。然後簡慶芬哭着流淚去找老公覺得老公挺好。
性生活不滿意、老公不刷碗、老公冷暴力、老公不盡孝需要老婆孝心外包……這些都不重要,老公不但沒出軌還對我說開車小心呢,我要回去找老公!
Rebecca以及Rebecca得癌症這件事,就是你們Play的一環嗎?角色是工具人,癌症都是道具癌。宇宙爲了你們夫妻和好而轉動!薛定諤看了都想把貓叫回來讓你們別再亂引用了。
(雖然但是,出軌的老婆回去跟老公繼續過日子,客觀來講還是比某些劇進步那麼一點。)
有觀衆提出,如果Rebecca去世後就結束,或簡慶芬陪伴了Rebecca後就真正做了自己,會好很多。是會好很多,但我仍然認爲忽然扔出Rebecca癌症這個情節非常糟糕,屬於忽然擲骰子完全隨機發揮,更何況劇情對女性和乳腺癌這種現實題材根本缺乏瞭解和尊重,還是工具人和道具癌。
昨天林依晨爲《不夠善良》發了一條宣傳博。打開就讓我心驚肉跳,一個女演員爲何要用這樣的字眼去形容自己塑造的角色:聖母婊。
這是隻針對女性的最糟糕的攻擊,無論你付出多少,“聖母”都是假的,無論你怎麼想,我都認定你是裝的,所以是“婊”。
也許林依晨是太害怕觀衆罵簡慶芬上升到自己,就跟幾年前大S主動承認“杉菜是綠茶”一樣,搶先對自己塑造的角色進行攻擊以獲得豁免權。但我真的很震驚,(不談那個令人窒息的結局)林依晨把一個普通女人的糾結和渴望演得那麼細膩,她爲了不要讓那些挑剔女性角色的觀衆謾罵,就要主動發出“聖母婊”三個字?還是說,這個劇情的結局確實是指向了“簡慶芬不知足應該好好待在婚姻裡”,所以“聖母婊”就是劇組對角色理解?又或者說,“聖母婊”纔是更普遍的觀衆對簡慶芬這樣一個妻子的理解——沒有落入最糟糕的婚姻但還是不快樂的妻子,一定是她不知足。
都太可怕了。
劇名《不夠善良的我們》,看第一集以爲要給女人道德鬆綁,現在才知道是對女人如此苛刻。這兩個女人哪裡不夠善良了?男的連親媽都不照顧扔給老婆才叫不善良,爲什麼不去討論他的道德水準呢?
之前談的時候說過一種新女性題材創作趨勢:又新又舊,內裡仍舊。
現在看來,《不夠善良》更符合這八個字。
表面上,雙女主,探討人生,量子糾纏都來了,好像多厲害。 細細一看,處處都圍繞着男人展開,處處都在偏袒男人。 何瑞之(賀軍翔)對妻子的麻木,於向立(柯震東)無用的安慰和臨陣脫逃,出軌的男人(路斯明)那種虛僞的斯文和用浪漫話術洗腦的熟稔,初看都以爲是在諷刺,看到最後才知道,是我想錯了。
創作者以爲自己在 寫實,但描述了男人之後,還是愛。 老公不出軌給家用,挺好了,他都讓你小心開車了。 小男孩都表白過,你還把他嚇走,是你不對。 出軌的男人,不是風度翩翩嗎,不是也愛過你嗎。
(PS:編劇是真的很愛出軌的有婦之夫這個角色。想說,要寫言情就不要讓他欺負女人如此理直氣壯,要寫實就看看去年戴立忍演那個男的。)
如果這就是東八區娘道之類的,我們何至於看個劇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最後終於被甩出去。令人疑惑又失望的是劇作積極披上一層“女性視角”“女性關注女性”的外衣,內核還是這麼舊。我甚至無法說這是故意做了一層新糖衣來裝舊思想詐騙,因爲三個男性角色每一個都能找到女觀衆真情實感在誇。
也許是,陳舊的人就是這麼多。很多人以爲自己在前進,實際上還繞不出舊牢籠。陳舊是一張細細密密的網,我們掙脫出去喘了口氣,離剪碎它還很遙遠。
~更新的文章總是被大家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