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壁如快評》氣候變遷法 永續臺灣的免疫力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大幅修改,改名爲《氣候變遷因應法》。(本報系資料照)
護理師節剛過完,心情十分沉重,Covid-19疫情大爆發,去年塞爆篩檢站、今年塞爆急診,禁止出國、限制休假、防疫津貼拖欠的多重打擊,這兩年護理師確實特別辛苦。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Nature》重磅刊登氣候變遷研究報告,隨着地球暖化,未來哺乳類動物被迫往涼爽的地方遷移,更增加跨物種接觸,到2070年,「氣候變遷很可能成爲跨物種病毒傳播的主要人爲因素。」
我的工作生涯前30年是護理師,後來意外進入政治圈,先在臺北市政府,後來成爲立法委員。但我最關心的始終只有一件事:健康。
這次《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大幅修改,改名爲《氣候變遷因應法》,過去強調的減碳(氣候疫苗)之外,還要納入調適(氣候口服藥),更要科學基礎(氣候快篩),才能加以診斷。
1.氣候疫苗:「減碳」,減少氣候危機發生
2.氣候口服藥:「調適」,避免氣候災難惡化
3.氣候快篩:「科學基礎」,診斷氣候風險
當上立委後,2020年、2021年我都參與青年氣候大遊行,感受青年世代對地球暖化的焦慮。但我認爲不只有青年要遊行。這一代不關心,下一代怎麼辦?氣候變遷是跨世代議題,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必須共同面對。
2020年我在遊行會場寫下「現在就要能源稅!」,2021年我則是寫「氣候立法、節約能源」。能源稅/碳稅入法,稅收中立的白話文就是高污染財團替民衆繳稅,還能均分全民或挹注勞健保的社會安全支出,避免能源貧窮弱勢。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強調世代正義。我們這一代享受更多經濟成長果實,更應該付出相對責任。永續臺灣,絕對不能讓青年獨行,世代共行,才能增強永續臺灣的免疫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