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內閣缺遠見 難應對經濟困境
臺灣面臨產業掏空困境,是政府該認真面對的「當務之急」。圖爲臺灣規模最大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展。(本報資料照片)
財經內閣除財政部長換人當,多數均續任,學界直言缺乏亮點、難成氣候。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爲,政府過去都是解決「即時」、「當下」的問題,但是缺乏「長遠」的規畫,他認爲財經內閣應該要了解未來的挑戰在哪,才能好好因應,例如,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比率雖調降至15%,但也難以達成,政府還是以「民意」、「政治氣氛」去做決策,從未思考替代能源的可行性、到底能不能執行。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說,2021年、2022年臺灣的經濟成長,主要是靠全球外在環境、政府補貼等方式,纔有不錯的成績,但是面臨2023年全球外在環境不佳、能源價格仍處於高檔,政府可以使用的「子彈」、「資源」恐怕耗盡,如果財經政策還是維持過去一貫的方式應對的話,將難以應付未來困境。
另勞動部長許銘春可望留任,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表示,除一直以來的青年低薪、高失業率外,還要面對中高齡勞參率低、缺工潮等問題,更要直球對決將破產的勞工保險,不應只用「繳多領少延後退」解決年金改革問題,否則恐怕使老年勞工淪爲下流老人。此外,淨零碳排或經貿協定,勢必會衝擊部分產業勞工,政府也要提出因應措施協助產業升級、勞工轉銜。
交通部長王國材將留任。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系主任鄭永祥表示,臺鐵工會對公司化子法跟交通部想法有些意見相左,人心若不安定,又何來鐵路安全?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這2年自撞事故非常多,例如大年初一凌晨4點一輛統聯客運追撞小客車釀火燒車2人死亡事故,現在出門不管是行人、乘客、駕駛都愈來愈不安全,連搭客運都會出事,希望王部長能用問題導向去分析各種類型事故。
對於薛瑞元留任,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疫情已趨緩,期許薛留任後能將重心放在如何營造有利醫護友好的職場環境,同時重視醫療支出佔GDP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