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兆勳用心陪伴病患 無懼走完最後人生
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蔡兆勳提供)
當其他醫師醫「生」,這位醫師卻是幫助病人「好好死去」。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執業30年來,陪伴病人在人生最後階段學會面對死亡,以及與身邊最愛的人道別,不僅讓人在最後階段「死的不恐懼」,更讓留下來的人,能繼續「好好的活下去」。
「讓病人覺得我懂你」,這件事情是安寧病房最高指導原則,蔡兆勳直言,病人即使住進安寧,仍希望醫生不要放棄他,「但生命與醫療終究有限」,如何讓他們接受自己「將會慢慢死去」,是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事,因此指導醫學生時,一定要求他們學會傾聽病患,聽出病人內心真正在乎的事,例如一個胸悶呼吸困難的患者,器官功能一切正常,真正的病正在心裡面,就要透過信任讓患者願意說出來。
蔡兆勳爲指導學生,還歸納出照顧末期病人的「蔡十點」,包含親切打招呼、尋找共同點及相異點、投其所好,以及要細心且一見面就要保持微笑等拉近距離的方法,一方面協助患者在人生最後階段減緩肉體的疼痛,另一方面讓心靈的恐懼獲得改善,「即使是最後一段路,也該有幸福感、有價值、有意義」。
「除了死亡要好好死去,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蔡兆勳表示,日前一名有精神疾病的男性,父親過世一段日子,突然寫信來,感謝他讓父親臨終時,沒有痛苦的離開,如今自己已經振作找到一份保全工作,而不是一蹶不振進入精神療養機構。
另一個反差例子則是,遇到一名悲傷的父親,兒子離開7年了,這名父親卻整天帶着兒子的照片放在胸前,走到哪都說要帶着孩子,突如其來的死亡,讓這名父親走不出陰霾,導致家庭無法正常運作。
「好好地離開這件事,可以改善人類與社會、生活」,即使在安寧病房工作,但蔡兆勳不曾感到沈重,相反的,病患因獲得善終,家屬而能好好的自立活着,就是他最大的動力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