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應及早面對亞投行

亞投行是一帶一路的主要資金池,其成立不僅能夠彌補現有多邊國際開發金融體系的不足,更可爲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注入亟需的資金,對中國而言,更是爭取國際金融話語權的重要里程碑。

非創始國無話語權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算,迨自2010年至2020年,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有近8兆美元的資金需求,既有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實無法滿足,亞投行成立恰可彌補其不足;當然,全球各國爲何要積極爭取加入亞投行的主要動機之一,簡單來說,無非想借此分一杯羹。臺灣若加入亞投行,對政府的好處在於可藉此參與國際事務、提高能見度,並做爲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的礎石;而企業有機會參與基礎設施工程的國際招標、拓展商機。

臺灣是否再度申請加入中國所主導的亞投行?又臺灣是以普通會員而非創始成員國的身分加入,是否會弱化對經濟發展的效用?馬政府去年4月就曾向亞投行提交作爲創始成員加入的意向書,但遭到拒絕。政黨輪替後,即將進入完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會如何面對亞投行?

其實,馬政府也強調,一定要在有尊嚴的前提下加入亞投行;但如今已失去創始會員國的機會,即便成功成爲普通會員,雖可與創始會員享受一般的權利、義務,卻無法參與章程討論;意即無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亞投行首任行長金超羣在開行首日面對記者詢問,有關亞投行是否歡迎臺灣加入問題時回答,「亞投行的大門是敞開的,並將繼續敞開」。但他卻引用《協定》第三條第三款指稱,「不享有主權或無法對自身國際關係行爲負責的申請方,應由對其國際關係行爲負責的銀行成員同意或代其向銀行提出加入申請。」。

而我陸委會也立即迴應稱:「政府已公開表明此條款跟我國申請入會無關,不適用於我方,任何不利我方參與及傷害我尊嚴或權益的情形,我方絕對不會接受」,並表示依照《協定》第三條第二款,臺灣可以亞洲開發銀行成員身分加入,「籲請亞投行正視我方參與的權益」。雙方一來一往,也說明了臺灣欲加入亞投行的困難處還是在於名稱問題;如今看來,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加入的可行性較高。

總統大選甫結束,馬政府的毛內閣立即總辭,看守內閣將無任何作爲,也將停止一切對外的重要談判,包括《貨貿協議》,更遑論加入亞投行一事。睽諸蔡英文主席所領導的民進黨,一向主張與中國保持「距離」,如反服貿、批馬政府過度傾中,把國際事務兩岸化。

不進則退整合更難

如此看來,即將上任的蔡政府應不會立即理會亞投行;論者謂,或許反對加入亞投行能羸得美國關愛的眼神。但主張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蔡政府也要想想,未來的兩岸政策要怎麼走,是由世界走向中國?還是不進則退?臺灣沒有加入亞投行,是否未來在國際的能見度更低,平添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困難呢?值得蔡政府深思。(作者爲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