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地下700公尺 全球最大有機玻璃球助陸研究古老粒子

大陸廣東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將於年底完成設備安裝。(圖/取自央視新聞)

大陸近年積極打造各項科學研究設施,如今又有一項重要進展,位於地下700公尺的世紀最大單體有機玻璃球已建成,將會協助大陸「江門中微子實驗」研究中微子,這也被大陸官媒稱爲「國際最前沿的基礎科學」。

央視新聞10日援引大陸中科院消息指出,位於地下700公尺的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的中心探測器內部、世界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球已經全部建成,進入建設的收尾階段。

報導指,中微子是宇宙形成之初就存在的最古老也最原始的基本粒子,攜帶着非常多重要的神秘資訊,研究中微子對於認識宇宙和我們現存的世界物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國際最前沿的基礎科學。

江門中微子實驗,是以測量中微子品質順序爲首要科學目標,並進行其它多項重大前沿研究,其核心探測設備位於地下700公尺的實驗大廳內44公尺深的水池中央,它由直徑41公尺的不鏽鋼網殼、直徑35.4公尺的有機玻璃球,以及2萬噸液體閃爍體、45000支光電倍增管等關鍵零件組成。

江門中微子實驗有機玻璃球內徑35.4公尺,由263塊12釐米厚的烘彎球面板和上下煙囪黏接而成,有機玻璃淨重約600噸,是世界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球。有機玻璃板材生產採用獨特配方和工藝,具有高透光率和低本底的特點,其天然放射性本底鈾和釷的品質佔比小於一萬億分之一。

有機玻璃球黏接採用大體量注料、聚合、退火的本體聚合技術,黏接縫總長度約2公里,並採用特殊方法對黏接縫進行保護。有機玻璃球作爲探測中微子的靶物質液閃的容器,將承載20000噸液閃,同時整個球體置於純水中運行,運行中需要長期承受約3000噸的浮力。

據指出,江門中微子實驗是2013年立項、2015年開工建設位於大陸廣東江門開平的地下實驗硐室,2021年底交付使用並開始探測器安裝。目前,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最內層的有機玻璃球已合攏,外層的不鏽鋼網架和光電倍增管也在有序合攏中,預計11月底完成全部安裝任務,並啓動超純水、液體閃爍體的灌裝,2025年8月正式運行取數,預計運行約30年。

據江門中微子實驗官網,中微子的品質順序,是國際中微子研究的核心問題。日本、美國、歐洲、印度、南韓等5個國家有7個實驗正在計劃或已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大陸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在2014年由大陸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導成立國際合作組,2024年7月1日至5日在廣東江門開平市召開第24次國際合作組大會,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239名科研人員參加會議,本次會議正式通過英國利物浦大學加入合作組的申請,並決定第25次大會將於2025年1月13日到17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