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銘宗揭基隆滷肉飯 醬甜醬香兩門派

「基隆Podcast」廣播節目邀請臺灣文史作家曹銘宗(右),介紹基隆滷肉飯兩大門派與特色。(基隆市政府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滷肉飯爲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庶民美食之一,基隆市政府舉辦「基隆滷肉飯王者爭霸」活動,不僅有折扣優惠也能抽獎,基市府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配合活動,邀請到臺灣文史作家曹銘宗,介紹基隆滷肉飯兩大門派與特色,讓民衆可在「線上」一飽口福。

曹銘宗表示,滷肉飯起源可能是物資較爲匱乏的時代,民衆利用豬皮或碎肉製成滷肉淋在白飯上,日治時期蓬萊米的出現,較具黏性的口感,更適合製作滷肉飯,推測滷肉飯很有可能在戰後臺灣初期出現。

曹銘宗指出,滷肉飯在臺灣有不同的區域文化,例如在嘉義以南的地區會稱滷肉飯爲「肉臊飯」,而南部的滷肉飯則指的是「炕肉飯」;在製作方法上,北部的滷肉飯通常都會帶肉,南部則只取豬背脂熬製而成,吃起來富有膠質口感。

曹銘宗認爲,基隆滷肉飯可分兩大門派,第一派以「醬甜」爲特色的滷肉飯,製作過程會加糖,嚐起來有點微甜,以廟口「天一香滷肉飯」爲始祖。

另一派是「醬香」爲特色,以「光復肉羹」爲始祖,這兩派形成系統,再開枝散葉於廟口不同的攤位,基隆店家在食材上創新,如羊肉滷肉飯即爲基隆特有,也有店家會將紅糟加入滷肉飯,成爲特色。

基市府發言人餘治明表示,滷肉飯在過去坊間同時存在「滷」與「魯」兩種寫法,在2011年「米其林指南」介紹「魯肉飯」是源起于山東(簡稱「魯」),時任臺北市長郝龍斌發新聞稿澄清「滷肉飯」是臺灣傳統美食,米其林也跟進修改,這才還滷肉飯「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