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的實力是如何練成的?
曹縣在網絡上走紅後,在曹縣人民政府網站“政民互動”欄目的縣長信箱中,出現了兩封因曹縣成爲網紅而建言當地政府進一步宣傳曹縣獨特鄉土人情的網民來信。
從相關頁面看,兩封信的提交時間分別爲5月15日22點31分和5月20日17點09分。分別在5月21日16點18分和同日16點22分獲得了內容差不多的回覆,也都附上了一篇微信公衆號文章的鏈接。該文題爲《歡迎大家來曹縣看一看》,發佈於5月18日,文末給出的來源爲“曹縣融媒體中心”。發佈該文的公衆號名爲“CX大美曹縣ZFB”,其功能介紹稱:由中共曹縣縣委辦公室、曹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第一時間權威發佈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文件、重要公務活動等政務信息。
這篇公衆號文章包括七段正文、兩則視頻、十六張圖片,正文所述無疑代表了當地官方最想讓全國網民瞭解的曹縣特色和實力。原文照錄如下:
1.曹縣是山東省首批20個省管縣之一,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處於魯蘇豫皖四省八縣交界處,面積1969平方公里,轄22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807個行政村(居);總人口175萬,是全省人口第一大縣,也是勞動力資源第一大縣。公元前1700年商湯建都於此,被稱爲“華夏第一都”。明洪武四年開始設縣,始稱曹縣。
2.曹縣歷史上先後涌現了商朝宰相伊尹、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思想家莊周、漢朝農學家汜勝之、唐朝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等一批傑出人物。
3.曹縣素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舉重之鄉”的美稱,先後被評爲中國柳編之鄉、中國蘆筍之鄉、中國楊木加工之鄉、中國泡桐加工之鄉、中國食品工業百強縣、中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中國百萬擔優質棉生產基地、中國首批規模化克隆牛實驗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4.曹縣淘寶村發展作爲數字化助推鄉村振興的典型樣本,被阿里研究院編入了《縣域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案例集》。曹縣現有 1 個省級電商特色小鎮,2個省級衆創空間,4 大產業集羣;淘寶村達到 151 個、淘寶鎮 17 個,是全國第二“超大型淘寶村集羣”、“中國最大的演出服裝產業集羣”。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十大電商發展典型激勵縣”、被商務部授予“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全網銷售百強縣”等稱號。
5.曹縣約有漢服及上下游相關企業2000多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超過600家,原創漢服銷售額佔全國同類市場的三分之一。
6.曹縣林木製品加工歷史悠久,擁有木材加工專業鄉鎮3個,106個林木加工專業村,近萬家林木加工企業、林木加工企業8668家、4.5萬餘戶木製品個體戶,已發展到細木工板、刨花板、鋸末板、纖維板、貼面板、指接板、傢俱、木雕、條柳編、建材等12大門類3萬個花色品種,產品出口到歐洲、亞洲、南北美洲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三大千億級林木產業園區之一。
7.曹縣蘆筍規模化種植可以追溯到1976年, 2019年“曹縣蘆筍”被農業農村部審定爲地理標誌性農產品。目前,曹縣全縣蘆筍種植面積達15萬餘畝,加工企業發展到24家,年加工能力15萬噸。主要產品有蘆筍罐頭、保鮮蘆筍、蘆筍茶、蘆筍醋、蘆筍汁、蘆筍粉、蘆筍糖漿、蘆筍酒和蘆筍保健品等20餘種,是中國最大的蘆筍種植、加工和出口基地。產品出口美國、德國、荷蘭、法國、巴西、日本、西班牙、比利時、意大利、澳大利亞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文字與曹縣人民政府網站5月20日發佈的“縣區概況”完全一致,展示了一個歷史底蘊豐厚,當下發展形勢蒸蒸日上的曹縣。
曹縣實力如何煉成?
但哪怕是在日本媒體發掘出“曹縣棺材佔日本90%市場”這一魔幻現實的2017年,曹縣尚被“評爲”山東省貧困縣,是需要扶貧攻堅的重點扶植對象。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曹縣才實現了今日成爲網紅的逆襲。
一項始於2017年年底,爲期一年多,結合研究者之一掛職曹縣副縣長的經歷和團隊田野調查的研究將曹縣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大致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8年至2012年的草創和萌芽期,第二階段是2013年之後,政府適時介入,推動農村電商快速發展。
2008年前,曹縣產業不強、經濟不發達、工資水平低,迫使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尋找就業機會。本地一些零散的小作坊從事影樓的配套佈景、裝飾品和服飾的生產,靠“肩扛背挑”到外地推銷。曹縣年輕人在外地上學畢業後大多數選擇繼續在外就業,他們在外學習工作的過程中接觸到了互聯網,意識到可以通過互聯網給家鄉帶來某些改變,於是回到家鄉嘗試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售賣家鄉的產品。
因爲中國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返鄉創業者的成果很容易被周邊的親戚、朋友和村民觀察接受並形成示範效應。他們看到電商發展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意識到這是一個提高收入水平的絕佳機會,便紛紛投身電商創業和就業,曹縣電商發展的萌芽由此開始。
第二階段,在進入發展期之後,政府的及時介入並實施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舉措,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曹縣政府從2013 年開始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發展,專門成立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配備專門的人員和經費用於支持全縣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曹縣縣委、縣政府還專門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縣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從人才培訓、用地以及資金等方面,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曹縣政府還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大力建設公路、網路、快遞等基礎設施。2017 年完成農村道路改造1205公里,其中爲電商村改造道路186.9 公里,佔比15.5%。2017年,曹縣實現農村電網改造里程3009.2千米,網絡到村覆蓋率突破91%,極大程度改善了電商發展的條件。
2017 年,全縣有大型電商園區6 家,各類電商企業3 500 多家、網店4.7 萬家,規模以上企業觸網達到70%。
到2018年,發展電子商務十年後,曹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700 元提高至12652元,增長一倍以上。12個省級貧困村成爲“淘寶村”,實現了“整村脫貧”。電商直接帶動脫貧2 萬餘人,佔全部脫貧人口的20%。
簡言之,曹縣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實現了諸多產業齊頭並進,農民幸福指數提升,扶貧脫貧成績斐然,鄉風文明生態宜居。
此外,曹縣率先探索了“支部帶動電商”和“電商帶頭人治理鄉村”的雙管齊下新鄉村治理模式。在發展過程中,村支部書記爲村民解決用地、用電、培訓、資源等各種問題,積極推動產業發展,通過發展電商產業,村班子凝聚力、號召力得到顯著提升,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該研究的總結是:“曹縣實踐表明,電子商務可以成爲經濟新常態下促進農村產業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網絡狂歡終需回到現實
曹縣人民政府網站“縣區概況”中沒有提到的曹縣實力是,2020年,曹縣實現生產總值463.82億元。同年,電商銷售額突破156億元,位列全省縣域第一,這個數字佔總產值的33.6%,從產值上講,電子商務確實對曹縣的發展舉足輕重。
總量數據仍顯枯燥,人均數據或許更直觀。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曹縣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3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同年,山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2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3元;我國內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對比可知,曹縣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相當於山東省相應指標的67%和80%,分別相當於內地相應指標的67%和87%。簡言之,曹縣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山東省和我國內地的平均水平之下,這纔是這個“宇宙中心”真實底色。
特別是,將2020年曹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除以12,相當於每月1248元。這個數字僅僅略高於總理在2020年全國兩會結束時提到的我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即1000元。尚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此外,人口是發展的首要動力。曹縣官方稱當地“總人口175萬”,這個數字同時被大量報道引用,但水分不少。曹縣人民政府網站給出的數據是,2020年末,曹縣戶籍人口1705443人,未有提供常住人口。《菏澤統計年鑑》顯示,曹縣常住人口,2019年爲142.29萬人,2018年爲142.12萬人;戶籍人口,2019年爲1704198人,2018年爲1704606人。
2018至2019年,連續兩年,曹縣戶籍人口略減,常住人口略增,但不論如何,常住人口均遠少於戶籍人口,有差不過28萬人的缺口,考慮到地區人口發展的一般趨勢,2020年,這個巨大缺口不大可能有多少緩解。
顯而易見,不論是收入現狀還是人口現狀,都決定了曹縣並沒有太多可以自戀的資本,而需要繼續真抓實幹(如有新近一項研究所建議的那樣,應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郵電通信和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供應基礎設施建設),將有效的市場和有爲的政府相結合,找準特色發展之路,以真正將自己的“網絡名氣”轉化爲切實的發展成果。
曹縣是如何從“籍籍無名”到“聲名鵲起”?從魯西南小城到“宇宙中心”迅速起飛的?
近兩年,曹縣望塵追跡,踏時代巨浪,以創新之態穩步向前,以傳統抓住現代商業契機,以產業活力頻頻“出圈”,展現出別具一格的絢麗,平平無奇小城緣何成爲現代“流量”小,揭開曹縣面紗,沿黃河古道尋曹縣歷史足跡。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爲參加晉、魯等國的黃池之會,大手一揮,在泗、濟之間鑿出一條運河,稱菏水。菏水開鑿後的一百多年裡,它是往來江、淮、河、濟的唯一航道。
菏水通,城鎮興。地處於菏水和濟水交叉的陶邑,憑藉水道交通網的樞紐,很快繁榮起來,搖身一變成爲了天下之中。後范蠡棄政在此經商,一時之間,陶地商賈雲集、車水馬龍。
而陶邑的正南方曹縣,此時澤渚湖河遍佈,水天茫茫,平原甚少。商賈熙熙攘攘勢必將繁榮蔓延,很快,原上開始建造起了碼頭和驛站。
商業市鎮的突飛猛進爲城鎮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勃勃生機。至金元,人煙輻輳,漸成重鎮,小鎮中一東一西有兩條小河穿過,河上覆有兩塊巨石供人行走,小鎮因此得名磐石鎮。至此,曹縣城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主城雖晚,但真正的曹縣歷史卻遠不止此。
何以曹縣,曰“華夏第一都”。
曹縣,上啓商湯,下接春秋。曹縣的歷史,甚至比齊、魯更悠久。
據傳,在4000多年前,“鯀”出生在曹縣,他這輩子幹了兩件大事。一、奉堯帝的命令與黃河較了9年勁;二、生下“大禹”,歷經13年完成治水重任,並順利從舜帝那裡繼承王位,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家天下”王朝——夏朝。
如此說來,曹縣自古就是“龍興”之地,當然,這些只是傳說,無從考證。
公元前1700年,成湯在“亳”起兵,建立商朝,定都在了亳。而“亳”,經衆多歷史學家考究,正是現在的曹縣,故曹縣有“商湯開國地,華夏第一都”的美譽。
歷史厚重註定名人輩出,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商朝宰相伊尹、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思想家莊周、漢朝農學家汜勝之、唐朝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等一批傑出人物不斷點綴着曹縣的歷史星河。
把歷史的卷軸向前舒展,文明早早地在曹縣大地萌芽與滋長。
說曹縣,繞不過“堌堆”。曹縣境內,有着近500處堌堆遺址,其中100多處保存完好。在曹縣,堌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可以說是曹縣最早的人類文明遺址了。這些堌堆曾是先人求生的高地,也曾是他們的墓地。它們切片一般地記錄下歷史,既曾被人敬仰,也曾被人遺棄。曹縣的堌堆雖然現在被人們稱爲“歷史高山”,但它其實是人類歷史上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
曹縣它是一位從黃河抗爭史中走出的“錚錚鐵漢”。
從地理位置上看,曹縣這片古老的土地,地處平坦肥沃卻又多災多難的“黃泛區”。
黃河從黃土高原奔流而下,過了河南鄭州開始變得喜怒無常。據歷史文獻記載,從先秦到民國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危及菏澤域境的有12次大改道。而曹縣,正處水患中心。
1855年(清咸豐五年),黃河從河南封丘縣銅瓦廂決口,改道大清河,結束了黃河數百年奪淮入海的局面,這是黃河第六次重大改道。1875年(清光緒元年),山東巡撫丁寶楨創修南岸障東堤,黃河才受兩岸堤防束範,形成現河道。
近千年的抗爭,讓勤勞、鬥爭、坦率、剛毅的品格深深烙進了每個曹縣人心中。
黃河安瀾,造就新篇。有過拔丁抽楔的艱辛,才懂安穩前進的道路來之不易。
沒了黃河的騷擾,“不安分”的曹縣人在安靜的黃河邊大刀闊斧,曹縣一躍成爲農業大縣、全國超級產糧大縣,糧食播種面積與產量位居山東省前列,其中糧食產量居於全省前三。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300萬畝以上、實現了19年連豐,總產量連續四年超過26億斤,先後榮獲“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山東省現代農業強縣”等國家級省級名片。
“米袋子”鼓了,“菜籃子”也不甘落後。在邵莊鎮,一座座蔬菜大棚鱗次櫛比,穿路過村,整個鎮依偎在蔬菜大棚的“懷抱”中。故道水鄉,蔬菜小鎮,每天約有3000噸蔬菜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土地畝收入由3000元增至3萬元,帶動周邊鄉鎮種植面積達10萬畝,從業人員達8萬人,年產值達30億元,“小油菜”真正變成了“大產業”。
國內小油菜直通大灣區,而在大洋彼岸,曹縣蘆筍上坐着海鐵聯運班列,搖身一變成爲了老外餐桌上的美食。
曹縣蘆筍並非籍籍無名,自1976年開始,蘆筍在曹縣就紮根擴散,經過30年的精心“打理”,全縣蘆筍面積12萬畝,加工企業發展到24家,年加工能力15萬噸,成爲了全國白蘆筍種植第一大縣,也是蘆筍加工和出口第一縣,年產值超3億元,可謂成爲了蔬菜裡的“愛馬仕”。
從洶涌的黃河中走來,曹縣鐵骨錚錚;再次望向已經安靜的黃河,曹縣久久爲功。
曹縣它是中國改革開放路上的“趕考者”。
一個內陸縣,如何成爲改革開放路上的“弄潮兒”?
60年代,時任河南蘭考縣的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當地羣衆開啓了與風沙、內澇、鹽鹼的抗爭,種下成活率高、生長快的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頃澄碧”的希望,從此唱響了“泡桐之歌”。
作爲“鄰居”,曹縣積累了大量的泡桐資源。而在此時,位於西北角的莊寨鎮,望着全縣幾百萬株泡桐陷入了沉思。
生長快、木質輕、易加工。在勤勞的曹縣人眼中,這儼然已經成爲了致富的“敲門磚”,況且曹縣的木製品加工產業可追溯到明代末年,600餘年的豐富經驗和得天獨厚的現有資源開始碰撞,竟打開了“千億級林木產業集羣”的大門。
改革開放後,曹縣便早早與世界接起了軌,成爲了全國著名的板材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創匯基地。
不僅是板材,傳承了數百年的草柳編手藝開始大放光彩,到80年代,曹縣的木製產品就遠銷國外,成爲了中國改革開放路上的一個典型縮影。
作爲全國聞名的林業大縣,驚人的生產力和精湛的雕刻技藝更是讓曹縣壟斷了日本近九成的棺材,“made in 曹縣”終究是承包了日本人最後一程的體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破利益固化之藩籬,戰封閉孤行之逆流。曹縣林木產業在改革中再闖出一片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近年來,曹縣不斷優化林木加工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了“一園、兩核、多區”發展格局,各功能分區特點鮮明。林木加工產業覆蓋全縣26個鎮街,年林業總產值1200多億元,是全國三大千億級林木加工產業聚集區之一。
隨着時代的進步,電商的普及,“跨境電商+平臺搭建”更是點燃了曹縣木材加工產業發展新引擎。
數據統計,阿里巴巴國內批發網站上涉及曹縣木製品企業4000多家,佔全網木製品企業的40%以上,全縣木製品網絡銷售額佔淘寶、天貓的40%,佔京東的50%,佔阿里巴巴中國木製品跨境電商銷售額的12%。
曹縣已成爲“全國最大的木製品跨境電商產業帶”,產品遠銷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瑞典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曹縣,它是農村電商“彎道超車”的成功者。
一句“曹縣666”引發網友熱議,一夜之間成爲了“宇宙中心”。曹縣火了。
“叮”,2009年,大集鎮丁樓村的任慶生在網上接到了第一單;“滴”,2024年,曹縣物流園內包裹每天堆積如山。
窮則思變,曾經作爲一個貧困縣,曹縣沒有發達的重工業,更沒有優越的旅遊資源,農民只能靠着三分黃土看天吃飯,但勇於突破的曹縣人並沒有坐井觀天,他們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在農村電商中大展拳腳。
撥雲見日,有真東西纔會有大改變。
曹縣的電商靠演出服起家,若干年前,大部分人搞影樓服裝,大多是家庭作坊,做出來之後肩挑人扛到全國各地擺攤設點,或上門跑地推。
觸網後,短短兩年,大集鎮多出了數百家網店,表演服飾更是佔全國市場的70%,此時,農村致富的工具再也不單單靠着鋤頭。
市場發展就像慢慢燒着的火苗,政府好比燒火棍,伸進爐膛攪動了一下,星星之火噌的就變成燎原之勢,越燒越旺。嚐到甜頭,大家紛紛做電商,全行業開始粗放式的野蠻生長,這讓政府若有所思,開始有序介入、引導和扶植。
2013年開始,大集鎮政府成立了“電商產業發展辦公室”,開始做電商園區,出鼓勵政策,做規模化標準化運營,試圖建起從設計、加工到銷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
近年來隨着國潮崛起和年輕人文化自信的提升,曹縣又開始在漢服上苦下功夫,不超過5年的時間,曹縣漢服就已經年銷售額超70億元,形成了原創研發、設計製作、輔料輔具、體驗展示、網絡營銷等完整的漢服產業鏈,佔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曹縣逐漸壯大成爲“中國原創漢服生產之都”。2024年伊始,爆火的馬面裙再度讓曹縣“出圈”,短短兩個月就交出了5億的驚人“戰績”。
2282家漢服企業,構成了曹縣龐大的“漢服帝國”。
“農民致富、草根創業”。曹縣電商順勢而爲、順勢而上,探索出一條電商帶動精準脫貧、電商帶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創造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曹縣電商發展新模式。
時至今日,曹縣共有21個淘寶鎮、176個淘寶村,農村電商產業集羣規模(連續)多年在全國名列第二。全縣匯聚電商企業商戶7000餘家、網店8.4萬個,帶動35萬人創業就業。
何以曹縣,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曹縣”,它不是大家所謂的“宇宙中心”,卻承載了所有人的“奮進夢”。
(本文作者:中國勞動保障報特約記者 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