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佈滅絕的“甘肅太平雞”,養殖戶在大山挨家找,發現300多隻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麪包夾知識
編輯|麪包夾知識
«——【·前言·】——»
我們對“雞”這個家禽並不陌生,但是雞的種類也非常多,很多地方都有獨屬的本地雞,但是隨着餵養的人越來越少,本地雞就面臨着數量驟減的情況。
甘肅的太平雞就是其中一種,曾經在餐桌上備受歡迎的雞卻一度瀕臨滅絕。
因爲太平雞的肉質好口感好,所以被有心之人堅持不懈地找回來,將“太平雞”從滅絕邊緣拽回來了。
«——【·本土家禽·】——»
我國農業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麼漫長的時間中,各地勤勞的人們養殖出了獨特的抵禦品種,豬、牛、雞都是如此。
這些地方品種的存在,就像是鮮活的農業史書,承載着地域文化和農業傳統。
甘肅的太平雞就是獨屬於甘肅的雞種,它的歷史還要追溯到清朝。根據當地的傳說,太平天國運動兵敗以後,殘餘的部隊在逃亡途中爲了存活下去躲進隴南地區的小山溝裡。
後來,他們選擇了一處山高溝深的地方隱居,後人爲了紀念他們,就將他們生活的秦巴山區改爲“太平”,而當地大山的山雞也因此有了名字,被叫做“太平雞”。
正是因爲太平雞這個品種長期生存在山裡,而山區交通不便、環境相較於村舍更是封閉得多,所以並沒外面的品種雜交,而是自然選育的結果,遺傳性穩定。
正是因此,太平雞的羽色多是黑色,外貌體型上也相對一致,有區別於別的雞種。長期生活在大山裡的它們行動矯健敏捷,善於在山地林間覓食奔走,適應能力極強,且肉質鮮嫩,營養豐富。
當地老百姓認爲雞的黑色羽毛有保佑家業興旺、平安順遂的寓意,所以在幾十年,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養太平雞。
既然是家家戶戶都養的雞,又是如何滅絕的呢?
太平雞的經歷也許很多農村養殖的土雞都有着類似的經歷,隨着時代的發展,養殖開始偏向專業化,以前家家戶戶都養的雞鴨鵝兔都逐漸減少,只有少數家庭或者老人才有這個習慣。
年輕人“捨棄”村裡的農活,開始轉向大城市打工,即使是留下來的人,也重視環境的舒適,並不願意餵養家禽,弄得家裡糞便的臭味熏天。所以,這些作爲家禽的雞數量大幅度減少。
而養殖場裡又是另一番景象,在20世紀末,隨着現代農業的迅猛發展,浪潮洶涌澎湃,大量商業化的雞種如潮水般席捲而來。
由於其它雞種的引入,養殖場也有了各種選擇,外來雞種往往在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等方面經過精心選育和優化,具有顯著的商業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爲養殖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甘肅太平雞因其生長週期相對較長、養殖效益提升緩慢等因素,逐漸失去了立足之地,養殖戶們紛紛棄養,轉而投身於那些看似更有利可圖的外來雞種養殖。
相比於長得更快、吃得簡單、容易繁殖等具有養殖優勢的雞;長期散養、生活在山林裡運動量大的太平雞逐漸被淘汰下來,一度瀕臨滅絕。
想當初,逢年過節家裡宰殺一隻太平雞燉一鍋雞湯那可是難忘的舌尖美味。也正是因爲太平雞令人脣齒留香,才被吃貨徐巍芹挨家挨戶找了回來。
徐巍芹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上完大學就去到大城市漂泊,在深圳打工的她每當懷念家鄉就總能想起老家裡太平雞的味道。
每次在深圳吃到雞肉、喝雞湯,都會和家鄉太平雞的口感做個對比,她也越來越懷念康縣老家太平雞的味道。
在她的印象中,太平雞肉質彈韌有嚼勁,口感鮮香,風味獨特,不管是如何烹飪,都別有一番滋味。
談起太平雞的徐巍芹,好像變成了一個美食評論家,給太平雞加上了很多“美味”的詞彙。在2009年,徐巍芹終於下定決心回家創業,就養太平雞。
«——【·太平雞尋種路漫漫·】——»
返鄉後的她,把老家的舊房子改造成雞舍,興致沖沖準備大幹一場,可是現實卻給了她沉重的一棍子。
沒想到養殖太平雞的農戶實在太少,純種的太平雞更是難得一見,但是徐巍芹卻堅信有人在養,勢必要找到雞種。
在尋找太平雞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山路崎嶇難行,有時甚至需要徒步數小時才能到達一個村莊;一些村民對他們的來意不理解,認爲這是一種徒勞無功的行爲。
而且由於太平雞已經消失多年,其外貌特徵可能發生了一些變化,識別起來並非易事,這使得尋找工作更加困難重重。
但他們始終懷揣着堅定的信念,走在大山深溝遍訪居民,一家家一戶戶養的雞進行了解和敏銳觀察,在無數次的失望後依然堅持不懈。
圖片來源:中國網三農:《太平雞“再現江湖”》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尋覓,他們終於在大山深處的一些村落裡發現了 300 多隻甘肅太平雞的雞隻。
這些雞隻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尋找了這麼久後的希望,給瀕臨滅絕的甘肅太平雞帶來了重生的希望。
從這300只太平雞種,他們選擇了26只公雞金平擴繁養殖,很快太平雞這個品種就擴大了不少。如今康縣的太平雞養殖兩已經超過10萬羽,這離不開“吃貨”的恆心。
1983年被確認滅絕的太平雞在2021年的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中被重新認定。瀕臨滅絕的太平雞終於“重生”了!
«——【·結語·】——»
被挽救在滅絕邊緣的太平雞一朝回巢,再次成爲了餐桌美味,在百姓的餐桌上,它被做成了各式菜餚,受到了很多“吃貨”的喜愛,甚至還有了忠實粉絲。
如今,像徐巍芹這樣的新農人正在盯着現代農業的發展,把真正的本土品種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讓物種延續的同時,也滿足更多人的味蕾。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