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羣放“大招“ 寧德時代要做“能量的搬運工”

出品|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普子胥

編輯|丁廣勝

農夫山泉喊出不生產水,只做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多年後,北京時間博物館,寧德時代順勢改進了這句廣告:

我們不產生能量,只做能量(儲能)的搬運工。

“太陽大的時候我們汲取能量,等到晚上或者缺電的時候,我們再把這些能量釋放出來,輸送到千家萬戶。”

2024年4月9日,寧德時代全新儲能系統“天恆”發佈會,其儲能事業部CTO、儲能歐洲業務部總裁許金梅談到:“儲能是在時間維度上實現了能量的自由。但是在進行能量持續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接受着時間的考驗。”

一、什麼是儲能行業的痛點?

從壽命、安全、性能上說,現在儲能行業正面臨着電池“壽命跳水”“安全打折”“能效降低”等種種問題。

第一,就是儲能電池壽命跳水。

之所以是“跳水”,是因爲據國內權威機構統計,國內前期投運的功率型儲能,往往宣稱10年預期壽命,實際運行壽命不足3年,就已經大面積退役。

而投運的能量型儲能,承諾壽命20年,目前實際運行僅有3到5年,且年循環次數大部分不到設計值的一半。

“運行期間,還會出現各種問題,監控面板常常成爲紅色海洋。”此前,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這樣談到。

第二,就是儲能電池的安全問題。

根據公開報道,目前全球儲能電站有5000多座(不含戶儲),發生了70多起起火事故。

隨着近年來中國儲能系統的規模化應用,有關儲能產品起火、爆炸的消息時常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發生9起儲能安全事故,其中“4·16”北京大紅門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便是由於鋰電池內部短路引起。

第三,就是儲能行業爆發式發展後,市場良莠不齊,問題頻發。

統計顯示,過去一年,國內儲能公司新增超5萬家。百花齊放是好事,可由此也同步引發了一哄而上的風險。

例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2023年度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信息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電化學儲能系統全年計劃停運769次,單次平均計劃停運時長91.29小時;非計劃停運1030次,單次平均非計劃停運時長29.12小時。

其中,電池和PCS(變流器)問題成爲非計劃停運的主要原因。

對此,平安證券在相關研報中表示,國內大儲前期低價低質競爭下產品質量無法完全保證,儲能系統質量有待重視。

那麼,儲能一哥,寧德時代會怎麼做?

二、更大、更強、更安全的寧德“天恆”?

“在我們看來,儲能安全只有零事故和災難兩個方向。”

發佈會現場,寧德時代儲能事業部CTO許金梅談到:“儲能作爲複雜的系統,從電芯、電箱、集成、整體電池倉系統再到電站,每個層級的安全問題都會產生類似食物鏈的富集效應,層層累加,進而富集成巨大隱患和災難。”

爲此,這次寧德時代發佈全新儲能系統“天恆”,提出了“5年零衰減,6.25兆瓦時、多維真安全”。從壽命、性能、安全都給出了寧德時代的理解。

第一,先看安全。什麼是多維安全?

一方面是設計。現場,寧德時代表示,“天恆”通過可量化的安全設計理念,構建了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多維安全技術,從單體的本徵安全技術到系統的網狀安全防控技術。

此外是質量管理體系。據悉,寧德時代在技術開發、測試驗證、運行監控、安全失效分析等方面建立了儲能專用質量管理體系。而爲了確保技術的有效性,寧德時代還搭建安全實證平臺,模擬不同電網場景和運行環境的儲能系統安全實證。

最後是運維。“天恆”項目投運後,寧德時代還可通過AI風險監測和智能預警不斷地監控運行狀態,利用PSA模型量化儲能產品全生命週期失效概率,從而驗證安全設計目標並持續更新。

再看能效。什麼是5年零衰減?

一般來說,當下的儲能行業,儲能系統最高能做到3年容量零衰減。

不過,許金梅在現場表示,這次的“天恆”儲能系統可做到5年零衰減,並且不停留在“PPT”,將來還可大規模量產——不過,具體時間並未透露。

據瞭解,爲攻克零衰減等技術,寧德時代在2020年就提出“極限製造”理念,針對“極高的質量要求、極複雜的工藝流程、極快的生產速度”三大挑戰運用了七大智能製造技術。

此次“天恆”儲能系統,採用了仿生SEI和自組裝電解液技術,可爲鋰離子清除路障,輔機功耗全生命週期可控且不增長。而研發技術和極限製造能力,則成功地解決了“零衰減”電池中鋰金屬高度活性的難題,遏制了氧化反應引發的熱失控現象,實現大規模量產5年零衰減系統。

最後看性能。什麼是6.25兆瓦時?

事實上,2024年全球儲能行業趨勢預測報告顯示,5兆瓦時儲能系統是這一年行業的主流。

不過,這次公佈的“天恆”儲能體系,搭載了儲能專用長壽命零衰減電芯L系列產品,實現了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的能量密度——430Wh/L。

並且,天恆儲能系統在標準20尺集裝箱內,可實現6.25兆瓦時級的高能量,單位面積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佔地面積減少20%:性能、壽命、安全,寧德時代的儲能新系統,再次“遙遙領先”?

“時間會證明一切。”許金梅退場前談到。

三、時間面前,大象和螞蟻同樣平等

當然,時間面前,大象和螞蟻同樣平等。

儘管,狂飆的寧德時代2023年再度變身成新能源行業最無情印鈔機,攬下了400億淨利潤。

可從近兩年的動態來看,一向“高冷”的寧德時代主動出擊、“低調”的曾毓羣頻繁亮相,這或許與其業務遭遇的挑戰不無關係。

這一次“天恆”的推出,是寧德時代在儲能領域的主動發力:儲能電池系統是寧德時代第二大營收來源。2023年,該業務同比增長33.17%至599億元,佔總營收的14.94%,毛利率23.79%。而從2018年寧德時代單獨設立了儲能事業部開始,再到2023年,寧德的儲能收入從1.89億元增至近600億元,增長不可謂不快。

並且,寧德時代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市場份額達到40%,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或許,考慮到增速與市佔比,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似乎沒有“隱患”。

然而,越來越飽和的行業競爭,以及產能過剩,也成爲不可忽略的問題。

中國物理與化學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預計,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到2030年預計接近3萬億。爲此,資本市場對儲能行業的投入正在呈井噴式爆發,長城證券統計:儲能一級市場的投融資金額將實現200%增長。

事實上,自2020年開始,我國儲能電池行業開始爆發式增長,玩家涌入,資本扎堆,“擴產”則成爲行業快速行進中的關鍵詞。此前,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僅2022年儲能電池相關擴產項目就達26個,投資總額超3000億元,產能高達820吉瓦時。

然而,隨着擴產產能逐步釋放,2023年的儲能電池市場,正從供不應求逐漸轉爲產能過剩。此外,爲搶佔市場份額,各大企業紛紛採取降價策略。CNESA數據顯示,2023年儲能電芯平均價格從年初的0.9元-1.0元/Wh下降至年末的0.4元-0.5元/Wh,儲能系統平均價格降至約0.8元/Wh,下降40%,亦接近腰斬。

而看似幾毛錢的降價,但放在動輒上數百千瓦時、千兆瓦時的項目上,就是上百萬元的成本,這讓不少企業虧本賺聲量。值得玩味的是,這次寧德時代“天恆”並未公佈其價格信息。

受行業“過度競爭”的衝擊,2023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產能利用率從同期的83.4%跌至60.5%,閒置產能達100吉瓦時,此外,還有100吉瓦時的在建產能。2023年全年,寧德時代電池系統產能爲552GWh,產能利用率爲70.47%。

此外,將鋰離子電池作爲儲能主力軍的寧德時代來說,2023年至今碳酸鋰價格的繼續下行,也將讓同行們在成本上有更大的斡旋空間。

此時,寧德時代“天恆”的高調問世,高情商說法,或許是寧德時代儲能爆發增長,正在路上。

另一個說法,就是行業這麼卷,連寧德時代,也開始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