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臺灣先進車產業6建言 切入電動車3大商機
黃崇仁理事長致詞時表示,剛結束的CES 2023展中,電動車智慧科技成爲展覽焦點,在行動科技展區有高達三百多家業者展出,展出重點包括重塑車電系統生態、自駕系統技術升級、用車經驗數位化轉變等三大方向,完全合乎TADA的方向,TADA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汽車電子業與電子業找到合作點。在大陸,光是比亞迪加特斯拉的電動車,一個月就有可能銷售超過50萬輛,其中有不少零件都是由臺灣廠商供應,就跟做PC、NB一樣,有不少零件也都是由臺灣廠商所提供。
而臺灣廠商機會將在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開發、智慧座艙及充電樁商機,其中ADAS主要會是以高階晶片爲主。汽車電子晶片兩成是高階製程,八成還是成熟製程,所以會跟汽車電子IC設計公司合作,協助他們在臺灣設計發展。黃崇仁並指出,電動車是全球趨勢,雖然中間需求會受到油價影響,但是汽車電動化的需求將會是臺灣繼PC、NB之後,最重要的產業發展策略,臺灣產業也是最有機會發展汽車業與電子業的整合,也希望臺灣電子產業能夠了解,未來的汽車產業是電子業的目標。
沈舉三秘書長在發表「臺灣先進車產業趨勢觀察及建言」時表示,資策會MIC推估2022年全球轎客車銷量預估將達8150萬輛,約與2021年持平,2023年銷量預計增加到8530萬輛,要到2024年纔有望回升到9000萬輛以上。資策會MIC也估計,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首度超過1000萬輛,可達1087萬輛,較前一年650萬輛成長率將近七成,電動車滲透率上看13%,預估2023年將可增至1440萬輛(成長率32%),滲透率上看17%。若是從市場分佈來看,2022年大陸還是電動車銷售主要市場,佔比將近6成,歐洲是第二多,美國排名第三,預估到2023年市場佔比也會是相近。
ADAS開發、智慧座艙、充電樁是臺灣廠商發展汽車電子主要商機。沈舉三指出,在這麼多汽車電子產品需求當中,臺灣廠商在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開發是很有機會的,因爲需要AI與大量資料運算處理;再來是智慧座艙,因爲包括汽油車、油電混合車、電動車都需要智慧座艙,而智慧座艙是一個跨許多領域的整合產品,這剛好是臺灣廠商的優勢;至於充電樁,由於陸續有大量系統業者與服務業者加入,而且包括臺達在內的多家臺灣大廠具有系統整合優勢,所以臺灣廠商在充電樁是有商機。電動車三電系統中的電池,由於車用電池核心近年已經被少數中韓大廠如比亞迪所掌握,所以新進者競爭不易,但是臺灣廠商可以切入電池整合管理服務。TADA成立的目的是服務會員廠商,聚焦電動車需求快速成長市場,因此會員想要開拓哪些市場,TADA會跟會員一起前往開發商機。
沈舉三點出,臺灣廠商若要在這一波智慧車發展趨勢上,跟上世界潮流,發展上可以透過「系統化整合」、「技術提升」、「產業標竿」、「儲備未來能量」、「走向國際」、「在地練兵」等六大策略,提升廠商跨業整合能力,找出產業應用案例標竿,並透過在地練兵讓產品更臻成熟,才能讓國際車廠買單。臺灣有許多汽車業供應鏈隱形冠軍,可以透過各種資源的整合,成立整體性最佳解決方案,讓任何車廠只要到臺灣來,就可以找到他要的解決方案,就跟現在臺灣在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經營方式是一樣的。
如果要把智慧車市場的餅做大,臺灣可以從車內做到車外,讓不同型態的交通工具,包括卡車、公車、二輪車、三輪車等,都可以在臺灣找到智慧化解決方案,而且不只讓汽車智慧化(+智慧),更可以朝向智慧科技行動載具化(智慧+),搭配智慧化基礎建設(包括5G/B5G/6G通訊應用與充電基礎設施),進而提供世界各地完整且普遍的智慧移動服務解決方案,並協助各大車廠從銷售汽車,延伸到提供全方位交通運輸服務,建立可長可久的企業營收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