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助力智慧醫療“破圈”
來源:光明日報
醫療改革是百姓最關心、最期盼的民生事項之一。如今,在長三角,上海青浦、浙江湖州、江蘇崑山三地的患者,可以通過醫療聯合體遠程門診共享三甲醫院專家看診一體化服務。
作爲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政府部門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增強,數字經濟發達,醫療資源富集,這爲智慧醫療提供了紮實的制度環境和“破圈”動力,具備了形成“智慧醫療生態圈”的社會土壤。
政府承擔着資源協調的相關職能,引導智慧醫療實體落地,協助市場主體打破跨域壁壘。《健康上海2030行動計劃》指出,推動智慧醫療在市內普及,爲醫療資源輻射、下沉其他省市做好平臺保障;在“健康浙江”戰略推動下,省級一體化智慧醫療管家“安診兒”迭代升級,引導本省科技企業加速跨省合作;江蘇構建“智慧醫療雲平臺”、安徽落實“智慧健康安徽”戰略,完成與上海、浙江醫療資源的互通共享。這些政策與產業佈局,均爲智慧醫療跨省協同提供了基本條件。
醫療機構和科研企業,則是智慧醫療產品的提供者。在“長三角智慧醫療聯合體”平臺上,政府擔保簽約,將“入盟”醫院、科研機構、醫療創新企業整合起來,打通產學研全鏈條。平臺通過遠程診斷、AI輔助醫療等新技術,緊密對接醫院需求。醫院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反饋與患者體驗信息,推動形成以技術爲支撐、服務爲核心、醫療教育爲輔助的智慧醫療產業集羣。2023年,浙江已有1700萬餘人次體驗智慧醫療。就診前,智慧醫療模擬專家診療思維,爲患者提供AI診前評估,協助預約掛號;就診時,患者將AI預問診內容授權同步給醫生,提升問診效率。
以上海爲中心的優質醫療城市羣,是智慧醫療跨域聯動的建設者。上海有輻射全國的醫療能力,優質完備的醫院、醫生、醫療產業;江浙皖有相當數量具備智慧醫療基礎建設的醫院,都可以申請入盟“長三角智慧醫療聯合體”。在省級平臺完成信息接入,在聯合體平臺對接專家,打通城鄉智慧醫療最後一公里,加速基層醫療體系升級。
數字經濟是長三角智慧醫療擴容增效的底層基座。依託大數據、超算平臺、物聯網的產業化發展,智慧醫療應用如同搭上了江浙滬皖密佈的“數據水網”,通過手機終端與尋常百姓聯通。江蘇徐州的患者即便在杭州住院也不費周折,通過“浙裡辦”可以完成異地醫保報備,申請浙蘇互認的“電子醫保憑證”可以實現醫保結算,用智慧醫療平臺可以爲家屬搜索院區附近食宿。
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成立以來,智慧醫療發展按下快進鍵,“長三角智慧醫療聯合體”的擴容、丰容,是實現區域協同的標誌性事件。目前,平臺已集成滬、蘇、浙三地醫療數據,接入部分安徽省醫療數據,基本實現跨省、跨機構、跨領域的多線程合作,成爲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的操作杆。幾年來智慧醫療的高速發展,反過來也推動了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智慧醫療的“破圈”整合,從各方面理順了政府、醫療機構、研發企業、醫療產業之間的關係,使長三角跨域合作機制實現綜合升級。通過“長三角智慧醫療聯合體”的硬件建設、軟件聯通與數據共享,政策制度協同、產業技術乃至信息壁壘被逐一打破,各方圍繞“一體化”目標,不斷細化合作層級、優化合作機制、擴展協同領域。
智慧醫療促成了一攬子制度創新與跨域制度融通,爲接下來更多制度創新提供操作指導。“長三角智慧醫療聯合體”以就診服務爲核心,先解決醫療數據標準化、醫療檢查標準互認問題。滬蘇浙從數據處理技術標準、醫療數據使用法規入手,變三套標準爲一套,“就高”制定互認要求,確保了各地醫療信息可兼容共享。這種以制定標準來推動創新的辦法,還複製擴展到健康管理、醫保辦事、買藥體檢業務等方面,催生了更多優質創新服務。
長三角城鄉醫療資源分佈並不均衡,各地醫療服務差異長期存在。通過“長三角智慧醫療聯合體”,三甲醫院與基層醫院、鄉鎮衛生所逐層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專家隊伍、新醫療技術逐步落實共建共享。患者就診難、重特病診斷難、基層醫生規培難、基層醫療監管難等困境被打破,羣衆生活幸福感、保障感增強了。
(作者:王雪楠,系嘉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