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徵:麩質可能並非致病真兇?

許多人發現小麥或麩質會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產生反應:有些人對小麥過敏,有些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乳糜瀉,但大多數人發現自己對小麥和麩質存在某種程度的不耐受或敏感。

這診斷起來很困難,因爲目前仍然沒有任何可靠的生物標誌物來確認麩質或小麥敏感性,臨牀醫生通常依賴患者的自我報告。

在腸易激綜合徵(IBS)中,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症狀,但消化道沒有任何可見損傷。許多 IBS 患者認爲特定食物,如麩質或小麥,會引發他們的症狀,促使他們在未諮詢營養師或醫生的情況下將這些食物從飲食中排除。

不出所料,大約三分之一的 IBS 患者養成了紊亂的飲食習慣,對食物也有了錯誤的看法,這本身就可能導致症狀,例如健康食品強迫症,也就是對健康飲食的一種不健康的癡迷。這可能會導致“反安慰劑效應”,即患者由於對他們認爲導致自身問題但實際上無害的物質的信念和期望而出現症狀——一種“反安慰劑”。

作爲麥克馬斯特大學法恩科姆研究所的營養研究員,我是一個團隊的成員,該團隊進行了一項臨牀試驗,以瞭解小麥、麩質或無麩質反安慰劑是否會導致 IBS 症狀。結果令人驚訝:儘管一些患者因麩質或小麥導致症狀加重,但和反安慰劑的情況相比沒有太大差異,對每種情況有反應的患者比例相似。

這些結果與其他已發表的研究相似。確定腸易激綜合徵(IBS)患者的真實敏感度是一個存在爭議的研究範疇,一些研究發現避免麩質有益,而另一些研究發現其沒有顯著效果。

來自英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創新性研究。報告對麩質敏感的患者被劃分爲四組:兩組給予無麩質麪包,但其中一組被告知其含有麩質,另一組被告知沒有。另外兩組給予確實含有麩質的麪包,其中一組認爲是無麩質的,另一組認爲含有麩質。

食用麩質且被告知正在食用麩質的患者,其症狀明顯比其他三組更嚴重。

鑑於存在爭議的證據顯示,不僅是麩質,而且其他小麥成分,如可發酵碳水化合物或免疫刺激蛋白,可能會加劇 IBS 症狀,這個熱門話題有可能被過度誇大或斷章取義,從而導致營養信息錯誤。

所有這些因素——該病症通常是在排除了所有其他選項後才得以診斷的,顯著的心理因素、科學界存在的分歧以及常常不重視患者經歷的臨牀醫生——使得這類疾病患者的治療困難重重。

因此,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往往只能在相互矛盾的在線資源裡自行摸索,並嘗試新的飲食來治療他們的症狀。

當研究人員以麩質、小麥或反安慰劑對患者進行測試時,他們很少把個性化的結果反饋給患者,也很少觀察這些信息對患者行爲產生的影響。

在麥克馬斯特大學,我們想瞧瞧提供個性化的營養信息會對我們的患者產生怎樣的影響。在向他們提供關於他們對麩質和小麥反應的個人結果後,我們在六個月或更長時間後對患者進行了隨訪,以瞭解這對他們的信念、行爲和症狀有何影響。

再者,我們又感到驚訝!即便在得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麩質或小麥並無反應之後,患者在很大程度上仍對麩質持有相似的看法,保持無麩質飲食,並有着持續的症狀。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當人們更普遍地瞭解到與現有信念相沖突的新信息時,什麼可能有助於他們相應地改變?

長期以來,腸易激綜合徵一直被視作是腸道與大腦相互作用的一種紊亂。爲最大程度減輕患者對食物的恐懼或反安慰劑效應,並更廣泛地治療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心理治療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在哈佛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基於暴露的認知行爲療法(CBT)在與護士從業者開展的五次治療中展現出改善腸易激綜合徵症狀的希望。

同樣,CBT 與大腦網絡以及腸道微生物組(或腸道細菌)的變化有關聯,這些變化也與胃腸道症狀的改善相關。在卡爾加里大學,虛擬交付的瑜伽可行性很高,並且有助於改善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的症狀。

然而,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可能由於許多不同的原因而加重,對於許多患者來說,心理治療可能只是有效治療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

飲食在人類健康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不過它是怎樣發揮作用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來說——由於飲食所涉及的情感因素,以及人們確實需要營養均衡的飲食同時又不能有營養不良的風險,這就變得複雜了。

要是您擔心某些食物,比如麩質,會引發您的症狀,那諮詢您的醫生或者註冊營養師是個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