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GWh訂單!不接受庫存電池!
2024年儲能市場爆發,國內大儲招投標市場活躍度高,5GWh甚至10GWh級別超大規模集採招標項目相繼出現,央企、頭部民營儲能企業扮演“主角”。
11月,中國華能、中國電建、中廣核均發佈2025年儲能系統採購公告。其中,中國電建採購總量預計約爲16GWh,創下年內央企採購規模之最,實際採購量甚至還有可能超過預估規模;華能集團採購總量預計4GWh;中廣核採購總量約爲10.5GWh。三大企業的儲能系統合計採購需求量高達30.5GWh。
一方面,三大巨頭的儲能招標需求側面反映出2025年儲能市場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從招標要求來看,央企對儲能電芯採購量大幅增加的同時,招標門檻較往年也在不斷擡高,對資質要求較高。
01
儲能招標門檻“水漲船高”
從中國華能、中國電建、中廣核幾家央企的招標公告中,可以看出投標規發生了一些新變化。
一是,更強調電池品質。中廣核明確表示,不接受梯次利用電池,不接受庫存電池(生產日期大於90天),本項目委託第三方全程見證生產、組裝及發運;只接受一簇一串或一簇兩串電池的方案。
中國電建明確要求,投標人滿足儲能系統整體效率≥85%;儲能系統(包含電池)整體質保5年;電池生產日期不得早於項目實際供貨日期超過3個月(投標人需提供相關承諾)。
此舉便封堵了庫存電池流通市場的可能性,也對一衆電池廠提出了考驗。
在產品安全性能上,中廣核提出,爲最大限度的減少儲能系統故障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電池集裝箱需採用外維護的方案。
此外,儲能集裝箱內電池區域與其他功能區域的火災報警及其聯動控制系統分開佈置,火災報警系統應佈置在其他設備倉,其它設備倉和電池倉之間須有防火隔離,耐火極限不低於1h。
中國電建則要求,投標人需承諾近三年供貨的儲能電池系統產品無火災事故發生,同時需詳細闡述完善的安全設計技術等。
二是,提高投標人業績門檻。中國電建要求,投標人近三年內(2021年1月至今)具備儲能系統合同業績不少於1000MWh,同時至少具有1項國內單體項目容量不低於100MWh的儲能電站項目儲能系統業績。
中國華能提出,要求投標人須同時滿足具有累計不低於1.5GWh(磷酸鐵鋰電池)國內儲能業績;至少具有1項國內單體項目容量不低於100MWh的儲能電站項目儲能系統集成業績等要求;投標採用電芯業績滿足2021年1月1日至今(以合同簽訂時間爲準),儲能電芯國內供貨總容量不低於2GWh,且至少具有1項國內單體不小於200MWh的電站供貨業績等要求。
中廣核要求,投標人近連續3年(2021年6月至今)中應具有不低於單個50MWh的合同業績。其中,至少具有1項不低於20MWh的投標方案合同業績;電池單體至少具有500MWh的合同業績;儲能變流器至少具有20MW的合同業績。
此外,中國電建還明確,標人需確保20年運行期檢修及維護工作,不接受代理人和聯合體等,杜絕了層層外包的狀況。
以上要求不僅有助於確保招標產品的質量,更有助於將那些缺乏核心技術的儲能系統集成商、中小儲能電池企業擋在門外。
實際上,今年,“五大六小”招標業主們正在積極行動,着手修改招投標規則。包括中國電氣裝備集團14.54GWh電芯、國能信控4.35GWh儲能電芯、中國華電集團5.1GWh磷酸鐵鋰儲能系統等項目均擡高了投標人的資質和門檻,對自研技術、業績要求更爲重視。
據悉,已有部分企業着手降低價格評標權重,引導“最低價中標”變爲“中間價中標”,提高技術評判權重,促使企業在價格和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點。
02
淘汰出清開啓“加速度”
招標要求將有助於確保招標產品的質量,防止企業“打價格戰”,有效促進儲能招投標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
另一面,對儲能行業而言,隨着招標端門檻擡升成爲業主共識,行業的內卷與洗牌也將提速。
2024年以來,隨着原材料大幅降價、產能過剩日漸嚴重,低價競爭席捲整個儲能行業。儲能電池、儲能系統報價屢創歷史新低。
11月中下旬,280Ah的電芯價格最低報價爲0.272元/Wh,已經觸及甚至超過部分企業或新開產線的成本線,行業內卷程度加劇。系統均價也降至0.5元/Wh,價格直接腰斬。項目低價中標頻頻上演,致使全行業流血虧損。
事實上,由於電池行業的重資產屬性,很多電池企業寧可虧本銷售,也不希望暫停產線。同時,部分庫存超過6個月的過期電芯,以及漏夜電池等劣質電芯也以低價在市場流通。
低劣電芯的流通增加了儲能系統爆發事故的概率。據統計,今年國內儲能安全事故主要由熱失控導致儲能電站起火。
因此,可以看到,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幾乎所有儲能行業高管都在強調“儲能安全”“長期主義”。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呼籲,儲能行業不能“亂”,行業要有共識,以低質、減配實現的“低價”,不具備經濟效益,更沒有可持續性。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指出,虧本銷售的大產業不可持續;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表示,卷價格不如卷安全、卷質量、卷技術、卷價值。
也有不少國內企業爲了躲避國內的內卷,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不過,有儲能企業指出,海外市場項目交付風險較大,實行20年產品全生命週期終生追責制,追溯風險成本極高,一旦出現問題被罰款,很容易變成賠本買賣。缺乏經驗的中小企業會爲此付出高額代價。
目前 ,國內註冊儲能企業超過10萬家,在招投標市場活躍的儲能企業超過200家,低價競爭將加速行業落後產能、落後企業淘汰出清。而央企/國企不斷提高招標要求,有望發揮“蝴蝶效應”,給行業樹立逐步新的門檻,跟不上的企業將很快出局。
2025年,儲能企業的競爭將走向多維度,頭部企業“卷價值”將帶動行業進入新一輪競爭。
作 者:序 淮
聲 明:本文由起點原創,版權歸屬起點研究,如需轉載聯繫小編(微信:lddsj1)!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