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隻新發基金備戰春季行情,機構稱“短期震盪或爲主旋律”
隨着新一年行情徐徐展開,機構投資者正在積極佈局春季行情,多隻新產品進入發售期。數據顯示,當前有上百隻基金產品正在發行或已定檔發售,其中半數在去年12月初就開始籌劃發行。在這之中,以指數產品爲代表的權益類基金是主要佈局方向。
不過,開年以來,A股市場並未表現出明顯的賺錢效應,三大指數均下跌超4%,上證指數再次逼近3200點。隨着市場情緒退潮,風險偏好出現明顯回落,年內日均成交量不到1.35萬億元。
“近期市場似乎並無直接的重要基本面因素造成市場的持續大幅下跌,下跌導火索或更多由情緒面因素推動。”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剛告訴第一財經,預計震盪或將成爲短期主旋律,市場中樞略下行過程中,風格或向大盤迴歸。
“A股逐步進入政策效果驗證期,預計指數步入寬幅震盪期。”永贏基金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考慮到政策轉向後中期不會輕易掉頭,疊加政策資金對股市呵護,下方空間有限。在震盪分化期間,把握結構性機會是核心。
超百隻基金積極佈局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5日,以認購起始日爲統計標準,全市場有59只基金產品(只計算初始基金,下同)處於正在發行的狀態,最晚募集截止日在4月初;同時,未來4個交易日還有42只產品已在排隊等待發行中,埋伏春季行情意圖明顯。
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正在發行和計劃發行的基金產品中,權益類產品仍爲主要佈局方向,數量有71只。在這之中,指數型產品延續去年的熱度,佔據三分之二的比例,包括多隻追蹤中證A500、上證180等寬基賽道的產品。
主動權益類產品則有24只,科創、紅利、消費等方向仍備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從計劃募集期來看,半數產品的募集期在三週(含)以內。這從側面反映出基金管理人對後市行情的預期也相對樂觀。
在過去,基金新發市場有着“開門紅”的好意頭,積極開啓新基發行、預熱、宣傳等工作。不過近兩年來,這一現象似乎已有所改變。“現在大家都在淡化這個說法了,從公司內部也可以感受到,現在沒有像過去備戰開門紅的時候那麼忙。”滬上一名基金營銷人士說。
一名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與第一財經交流時表示,公司在2025年整體的佈局還是將保持攻守兼備的策略,爲歷史業績表現較爲出色的權益基金經理打造品牌基金,同時持續填補產品線目前空缺,進行示範性佈局,持續豐富公司整體產品風險收益圖譜。
“目前有幾隻指數基金正在發行,最近也在忙這些產品的營銷材料。”另一位有新發產品的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則表示,指數產品“挑大樑”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ETF、指數產品、增強指數產品都會陸續推出,這背後實則體現的是市場和渠道的需求。
目前而言,本月以來已有3只新基金成立,其中永贏國證通用航空產業ETF是年內成立的第一隻產品,該基金5天募集了2.78億元,有效認購戶數達2704戶。固收類則有廣發景裕純債A成立,該產品募集份額超過17億元,有超過1.1萬戶持有首發份額。
情緒推動市場短期承壓
步入2025年,A股市場再次陷入震盪回調,加上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收穫三連陰,再次考驗投資者心態。截至1月5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年內分別累計下跌4.19%、4.97%、5.87%。
“近期下跌的導火索,或更多由情緒面因素推動。”楊剛告訴第一財經,近期一些無從考據的利空傳言也加劇了大盤的下跌。
“去年9月以來,政策基調轉向定價無虞,但進一步向上突破,則需要在政策定調向盈利傳導過程中看到更多確定性線索,預計寬幅震盪依舊是短期的主旋律,但是震盪中樞的高度則有賴於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定價。”楊剛認爲,中長期看,國內“超常規”的積極政策,推動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長期基本面方向依然清晰。
滬上一位投研人士則認爲,在市場尚未呈現明確的止跌信號的情況下,各熱點題材較難走出延續性。他對第一財經說,站在資金安全角度考量,建議等待指數共振放量反彈的題材方向出現後,再行跟隨進場或具更高之勝率。
“短期市場可能面臨一定的壓力,但中長期對市場仍然保持充分信心。”恆生前海興泰混合基金經理胡啓聰對第一財經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無論是各項刺激政策和化債手段的推出,還是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論述,都充分說明了當前管理層對於後續經濟復甦的重視和信心。
“理性來看,當前指數中樞相對穩定,我們認爲無須過度悲觀。”長城基金認爲,當下的市場估值並未出現泡沫,仍處在合理水平。此外,股市的持續上漲需要基本面的驗證和配合。短期內,在缺乏強有力催化因素的情況下,市場震盪格局或將持續,直至新的政策或基本面催化出現。
長城基金分析稱,從歷年的經驗來看,1月市場通常缺乏趨勢性彈性,因此短期內可能面臨一定的回調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防禦或是更優解,接下來積極關注兩會政策預期的進一步發酵。
“任何政策的見效都需要時間,資本市場要做的就是多一點的耐心和信心。”在胡啓聰看來,站在當前位置,預計今年宏觀經濟或將維持穩步復甦的態勢,偏成長風格的大科技和順週期的消費、製造業都有結構性機會。
“從全年維度來看,紅利資產受益於政策支持、機構配置的高需求及其防禦性和高股息等特徵,投資‘能見度’較高,若出現較大的調整將是配置的好時機。”胡啓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