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我拍故我在 自拍有病嗎?
▲愛自拍或狂發自拍照純屬個人自由,但別耽溺到無法接受幻滅的真實,否則就得小心是否病了。(圖/視覺中國CFP)
自拍是一種社會運動。以日後史家看來,自拍是21世紀最能增強「自我感」的低科技發明。
過往用APP修圖較費事,有點像臉上作畫或虛擬化粧;後來,進步到用特別拍照的APP鏡頭;現在,更省事的手機給你超強前拍鏡頭,等同APP效果,於是,不少人開始帶着專供自拍的第二支手機出門了。
我當然不會多帶一支手機只爲了自拍,但見到朋友拿出來玩時也不排斥試驗。效果當然白皙透亮,可是,卻很明確的知道:那不是我啊!
不過,就算畫質較低階、修圖較無能的自拍照,又一定能代表「我」嗎?
自拍效果太強,臉上的痣、斑、黑眼圈、皺紋、凹洞都會被抹除,臉色黯淡也會轉爲發光。這當然違背現實,但化妝術是第一個先違背現實的,整形則是第二個。相較起來,自拍的「違背」,快速又不花錢。
而且因爲面對面時還是原來的人,所以對可以見面的人來說不算欺騙;只有對那些一輩子無須見面的人(如網紅主播對鐵粉)才叫欺騙。
但是,都一輩子無須見面了,還算欺騙嗎?以你喜歡看的顏值換取你的金錢與精神,只能算是交易罷了。
只有對那些本來無須見面,後來卻需要見面的人來說,那種幻滅感才叫欺騙。
不過,這也跟古早時用文字交筆友,遇見一個文筆很好的人,但見面後卻發現他言語乏味,或發現他是請人代筆代抄情書,幻滅程度相似。
再怎麼自拍,只要不耽溺到不敢以真面目見人、交友、戀愛就好,旁人沒什麼好囉嗦的。只要是耽溺,耽溺容貌和耽溺金錢、權力、暴力、性、物質、明星、神佛或心靈雞湯,沒什麼兩樣,不存在太多道德落差。
聰明的人,享受玩樂,但也要知適時放下。甚至,邊玩樂邊明白一切如夢幻泡影,那是境界。
只有整天狂自拍不注意別人,或內心想又不敢自拍而嘴巴排斥自拍的人,纔有病。看起來是兩極,其實病出同源。
好文推薦
陳樂融/上牀嗎?如果給你一個角色
陳樂融/一個人受教育是隨時隨地的
●陳樂融,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