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幼兒疾病 3方式儘早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
圖/馨生醫療體系提供
國際巨星李玟去逝,她長期深受左腳疼痛折磨,2歲時接受開刀治療仍無法痊癒。醫師指出,李玟應是先天性關節脫臼或發育不良的髖關節等問題,提醒,小兒髖關節有黃金治療期,爲預防孩子留下未來相關病竈,可以透由提早檢查、早期干預治療來避免。
馨生醫療體系院長蘇俊源表示,髖關節是人體骨盆與大腿骨之間的關節,也是人體負重最重的關節,所以髖關節的健康與發育與日後能否正常步行息息相關,也跟新生兒健康發展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蘇俊源指出,常見的新生兒髖關節疾病便是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每年約會有200至300位寶寶出現病症,且好發於女性新生兒,但是因爲初期新生兒並不會長時間的站立與行走,所以症狀不明顯,新生兒也不會因爲感到疼痛、不適而有哭鬧的反應,常常會讓家長忽視這方面的問題,進而錯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3至6個月黃金治療期,影響日後走路跛行、髖關節提早退化、需更換人工關節。
該如何在早期就發現家中幼兒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達到儘早治療干預有良好預後的成果,家長可由下列3個方式,提早檢視孩子髖關節是否有問題:
1. 以徒手進行檢查,並觀察外觀及活動度。
2. 2至3個月前寶寶可透由超音波檢查。
3. 四至六個月以上寶寶可以透由X光檢查。
蘇俊源表示,出生後會由醫師進行徒手檢查,看新生兒是否有髖關節脫位或是膝蓋高度不一的情況,但仍有可能用肉眼無法判斷出來,可以更進一步安排非放射線的超音波檢查,看新生兒的髖關節角度,且蘇俊源醫師建議超音波檢查要安排在剛出生2至3個月內完成,因爲隨着生長週期,新生兒的大腿肉會越來越多,屆時再進行超音波可能會有判斷準確度的問題。
蘇俊源表示,若是在新生兒黃金治療期便發現且儘快治療,還是會有很好的預後效果,且出生六個月內進行治療,大多會使用簡單的物理方式穿戴髖關節吊帶來協助治療,干預過後便不會太影響日後走路、運動型態,所以蘇俊源醫師也建議,家中若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病史、孕期寶寶是臀位(頭上腳下)、羊水較少子宮內有壓迫情形者,建議都能爲新生兒安排髖關節相關檢查,才能夠及時發現情況,爲新生兒骨骼健康做出相對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