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棺材房”,3梯100多戶的房子你住過嗎?

“我還活着,就已經住進棺材了。”這是許多住在香港廉租房的人內心最真實的呼喊。爲何叫棺材房?

5-10平米,也就一個衛生間那麼大,卻要擠下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全部包含在內。關燈關門,閉上雙眼,睡到天荒地老你也不知道是白天還是黑夜,根本沒什麼採光可言。

這些房子大多是通道式結構,幾棟朝向不同的房子連在一起,幾十層的超高層,卻只有寥寥數幾的電梯。而你很難想象,在當下的成都,也有不少年輕人住在這樣的“棺材房”裡!

楠麗灣樓道實景昏暗的樓道,狹長的走廊,點點光亮在前方盡頭才能看到,牆邊的出口標誌泛着幽幽綠光......

黑白濾鏡下的樓道加了個黑白濾鏡,感覺可以直接拍恐怖片了,都不需要搭景。這不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香港鬼片裡的場景,而是成都二環地鐵口一個小區。這也不是臨近黃昏的傍晚,而是大中午11點左右的大白天。2005年,四川名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成都二環武侯區紅牌樓區域打造樓盤楠麗灣。一開始,項目想打造成酒店,後來因爲種種原因擱置,於是規劃成了酒店式住宅。

項目“U”型外景從現場來看, 楠麗灣由三棟房子構成。但嚴格來說,它只有一棟,這幾棟相互連接,組成一個“U”型。是不是有點香港廉租房那個味了?

同樣都是通道式“U”型結構,每一層相通。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很多廉租房的走廊是開放式的,對着中庭。而楠麗灣的走廊在樓宇內部,夾在兩邊的住戶中間。這樣一邊的住戶還可以看到中庭。

項目外景樓盤佔地約21畝,容積率3.5,總共13層,1486戶。21畝近1500戶是什麼概念,站在中庭擡頭望天,除了你的背後,周圍一圈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

項目外景據中介介紹,小區一共有3部電梯,那麼梯戶比就是3梯114戶!要知道,過去定位剛需的高層小區,梯戶比一般3梯8戶或2梯6戶。

項目外景那種3梯十幾戶或者4梯幾十戶的配置,都是公寓。現在的成都住宅,以改善型爲主,梯戶比都是1梯兩戶、兩梯兩戶,偏剛需點的都是2梯4戶。楠麗灣3梯114戶,把三棟分開來看,相當於每一棟只有一部電梯!想象一下,早晚高峰,排隊等電梯怕是人都要等麻了;從某一層的一頭走到另一個盡頭,你要經過100多戶人家!走進電梯通道,給人第一感覺就是陰ququ的,感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一米五的走廊通道走廊真的很窄,大概一米五的寬都莫得。照片是同行的小夥伴拍的,肉眼看到的比圖片上還暗得多。兩邊的牆有很多住戶安裝了外置防盜網,擡頭一看還有各種晾在外面的衣服,讓整個走廊顯得更加狹窄。我第一次發現時間過得那麼慢,整個樓道里壓抑得不行。通風差,幾乎無採光。後面,我實在受不了跑到走廊盡頭去透了會氣。中介小姐姐告訴我們,1-5層是躍層,6-13層是標間。所謂躍層,其實就是公寓裡LOFT那種戶型,只不過它們是住宅性質。戶型主要以套一、套二爲主,建面在30平米左右。

比如29.43平米2室1廳戶型,單價21067元/平米,總價62萬。但實際建面約60平米,算下來實際單價大約10000元/平米出頭。

2室1廳戶型進門後左手邊就是衛生間,穿過客廳是一個開放式廚房。如果經常做飯的話,油煙味應該很嚴重。整個客廳就兩扇窗,右邊那扇拉上窗簾後,整個客廳頓時昏暗了不少。

室內狹窄樓梯很小、窄,我上樓下樓的時候心裡都有點虛。

樓上臥室上樓之後,有兩個臥室。兩個房間之間的空間烏漆墨黑,一點光都沒得,也沒有燈。臥室A還算比較寬敞,有13.9平米,裡面放一個大牀、衣櫃、電腦桌都沒問題。最讓我驚訝的是臥室B,只有4.8平米,連另一個臥室的一半空間都不到。有香港“棺材房”那味兒了!開門進去,一點光都沒有,唯一的窗戶對着走廊,打開燈纔看得見房間的佈局,幾乎只放得下一張牀。我試想了一下,如果我關燈睡在裡面,沒人叫我的話是根本不曉得白天黑夜的。

樓下中庭採光好一點的房子,都是西南朝向的。從廚房的窗外往外看,還可以看到樓下的中庭。

一室一廳的戶型這個31.49平米一室一廳的戶型,比兩室一廳的要安逸些。樓下是廚房客廳,樓上只有一間房,相當於兩室一廳對應的那個小臥室拉通做成了衛生間,還可以放浴缸。但是由於朝向是西北,所以採光較弱,整個房間昏沉沉的。房子整租的話,一套1400-2000元/月,相較於周邊的紅楠港(月租金2400元)、 宏景園(月租金2500元)等老小區,楠麗灣的租金算很便宜的了。小區周邊的配套相當成熟。距離地鐵3號線紅牌樓地鐵口僅200米,距離快速公交站紅牌樓東站約300米。街對面就是家樂福超市,周圍還有紅星美凱龍和伊藤洋華堂。兩公里之內有成都雙楠婦產醫院、成都西南兒童醫院、成都市武侯人民醫院和武侯區疾控中心。居住氛圍濃厚,好吃好耍的也多。其實,楠麗灣的“歲數”和很多“老破小”差不多。但是老破小一般是板房,層數7-8層,沒有電梯,戶型也是常規住宅樣式,採光和通風沒有那麼差。楠麗灣屬於通道式小區,電梯房,雖然容積率只有3.5,但是居住密度很大。尤其3梯100多戶的配置,簡直比很多容積率6以上的老剛需盤還誇張。“每天晚上回家,我都會感到害怕。”看完房後,我和我的小夥伴一致表示,如果要在這裡租較便宜的房子,還是寧可去老破小,也不想住在這麼“壓抑”的小區裡。

如果僅從容積率來看,楠麗灣規劃了13層,容積率在1.8-2.5之間是最合理的。但除了容積率之外,它通道式的設計,以及過少的電梯,都讓整個小區的居住密度大了很多。這也是過去,成都高密度居住時代的縮影。過去,成都的土地容積率非常高,4.0、5.0是常態,不少早期的樓盤實際容積率超過了6.0甚至7.0。這樣的小區,幾乎是沒有什麼居住品質的。高容積率、高密度居住存在很多硬傷。這類住宅項目意味着小區內房子建得多,居住人口密度大,並對小區內的健身場所、兒童活動區域、電梯、消防通道等形成較大壓力,最終導致業主的生活舒適度下降。我的朋友小王曾住在2梯11戶、容積率高達6.0的錦江城市花園,她表示早晚高峰等電梯,有時候要等半個小時。2014年的《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中,成都主城區住宅容積率普遍在4.0甚至更高。那時候,小區規劃依舊以高密度、剛需盤爲主。直到《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7)》出臺,要求新建住宅的容積率從4.0降低到最高2.5,新建小區的房子再也沒那麼擠了。成都正式進入低密度居住時代。2018年,成都天府新區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的概念,讓小區規劃更加註重綠化、生態,人們買房更加看重居住舒適度。當下,成都許多土地的主流容積率都在2.0,很多甚至才1.5。這樣的規劃,也給了開發商更多的發揮空間,可以打造高層、洋房、疊拼等多類產品,更加註重產品力。“比起地段,我更看重居住的舒適感。”6年前,小王剛到成都,租的是二環內某一老破小。如今,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搖到了心儀的樓盤,現已住進新房。她表示,成都很多板塊都在持續發展,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商業中心,交通配套也在逐步升級。“沒必要爲了所謂市中心地段,委屈在居住感差的老房子裡。”在她眼裡,家裡的環境和心情息息相關,誰也不願意在工作一天累成狗後,回到又暗又小的屋子裡,毫無生氣。低密、公園城市已成爲當下成都的城市標籤,像楠麗灣這樣的居住高密度小區,已成爲時代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