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探索創新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六化”實踐
本文轉自: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成都6月25日電 城市公園是體現城市品質、展現城市文明面貌的重要窗口。成都市雙流區以多方聯動,共建、共管、共享爲總體思路,遵循公益和共益有機結合的規律,圍繞開放共享公園綠地篩選推廣、建設參與、設施配套、管理維護、信息監管和多方互動共贏“六大”機制,通過精準化、全程化、系統化、精細化、信息化和差異化的“六化”實踐提升開放共享實效。
“六化”實踐具體包括,構建“精準化”篩選推廣機制,擴大開放覆蓋面;構建“全程化”建管參與機制,夯實供需耦合度;構建“系統化”設施配套機制,增強市民獲得感;構建“精細化”管理維護機制,提升共享滿意度;構建“信息化”監管服務機制,提高處置快捷性;構建“差異化”互動共贏機制,激發運維內動力。成都市雙流區以此創新公園城市示範區空港表達,高效滿足人民羣衆親近自然、休閒遊憩、運動健身等現實需求。
構建“全程化”建管參與機制
雙流區構建了社區居民全程化參與機制,從“有什麼就提供什麼”走向“需要什麼就供給什麼”。
在方案參與方面,共有300餘人次參與26個“金邊銀角”“小遊園”選址、設計方案討論等環節,吸納建議意見180餘條。還包括建設參與。搭建“國有公司+屬地社區+市民羣衆”等多方主體參與的建設機制。其中,區公園城市綠化服務中心、永安鎮及屬地社區三方聯動,將翰林南路生活小廣場景觀設施轉化爲經營資產,建設五人制足球場,收益用於小廣場日常維護。此外還有管理參與。建立社區居民聯動的權責對等雙贏機制。其中,授權鴻都巷小遊園約800平方米給廣都社區使用,社區提供日常巡查服務,形成社區“用好”與“管好”的雙向互動。
構建“系統化”設施配套機制
在構建系統化的設施配套機制方面,雙流區打造了更多貼近生活、功能複合的高品質綠色公共空間。不僅健全了基礎服務設施配套,而且健全公共消費場景配套。針對閱讀、聚會、休閒等需求,提供相應消費場景。其中,白河公園利用多年閒置空間,引進社會投資建設四處場景,併爲老人免費提供開水服務。與此同時,還優化了特色文體活動配套。將公園作爲特色文體活動場地,開展燈光秀、表演等特色文化體育活動和市集入園活動。
構建“信息化”監管服務機制
爲適應開放共享對監管的更高要求,構建信息化監管服務機制,做到“放而有序、管而有效”。一方面,通過利用小程序監督,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監管機制,社區居民、志願者對毀綠、亂扔垃圾、毀壞公物等行爲可“隨手拍”上傳至雙流公園管理小程序,促進工作人員實現高效勸導和整治。截至目前,通過該渠道獲得有效監管信息80餘條。另一方面,技防人防二合一,通過探索“微網實格”治理模式,並逐步完善智慧監管系統。其中,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配備智慧管理設施,設置監控設備228個,設置33個一鍵報警柱,實現技防人防有機結合。2023年全年,全區城市公園領域通過網格實施溺水救助救護11次、挽救輕生者14人、勸離欲輕生者4人。第三則是加強信息化監督管理。通過遊覽指南平臺,遊客可足不出戶賞美景;通過智慧化小程序平臺,遊客可以實現線上預約;依託林長制“微網實格”巡查平臺,形成高效工作閉環。2023年全年,巡查平臺收集問題1289件、辦結1279件,實時辦結率99.2%。
構建“差異化”互動共贏機制
針對不同對象構建差異化的互動共贏機制,雙流區形成以空間換服務、以服務換效益等多種形式。一是與周邊學校互動。建立公園與當地學校聯動機制,將綠道變跑道、廣場變操場,解決學校配套設備不足問題。其中,棠湖公園向雙流區實驗小學、棠湖小學提供紅楓海、紫薇海、白河公園公共場地共55000平方米用於教育教學活動。二是與社會組織互動。與雙流區志願者協會等社會組織聯動,推出城市公園保綠護綠項目,並對社會組織盈利與非盈利活動進行差異化管理,對非盈利活動免費提供場地,並引導使用者在預約使用綠地的同時,開展文明勸導等志願服務240餘人次。三是與轄區企業互動。對經營主體管理的開放共享公園綠地,利用可建設載體招引適配業態,增強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其中,空港體育公園以“航空元素”爲主題打造特色體驗場景約8.6萬平方米,僅2023年9月、10月成都花展期間就吸引參觀人數超45萬人次。(朱虹、郭曉鳴、虞洪、李玲、趙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