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溫度 生活更幸福(縱橫)

範 榮

近日,一則北京某餐館給快遞員留包間的新聞引發不少關注。據報道,無論中午客流多火爆,這兩個包間都雷打不動地爲快遞員保留,而且葷素搭配的25元自助餐,快遞員花12元就能敞開吃。

兩個小小的包間,溫暖了許多快遞員,也感動了衆多網友。按照商業邏輯,這頓愛心午餐屬於“賠本買賣”,但背後的善意傳遞異常可貴。此前,看到快遞員無償幫助居民,該餐館經營者深受觸動,隨即萌生了做愛心餐的想法,和街道溝通後,暖心驛站就此開張。3年多來,驛站服務近9萬人次,惠及街道轄區騎手160餘人。不少企業聽聞此事,也紛紛伸出援手,相關街道總工會、商會也爲餐廳提供補助。

近年來,快遞員等新就業羣體日益壯大,他們四處奔波、流動性強,常年在戶外勞動。爲改善其工作條件,相關部門、街道等協調建設了不少暖心驛站,吃飯能享受折扣、夏日能納涼、寒冬能取暖,爲戶外勞動者撐起一個個“不打烊的家”。在昌平區天通苑北街道,騎手驛站有序分佈,休憩解乏、吃飯喝水、充電娛樂等需求均可在此一站式解決;在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商場外廊設有騎手友好移動餐車,讓戶外勞動者可以經濟實惠地解決吃飯難題。除了基礎服務,一些街道還根據新就業羣體的需求,整合沿線便利店、理髮店等資源,爲他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暖心驛站,見證愛心流動,也彰顯城市溫度。關注不同羣體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爲其提供暖心關懷,是城市治理題中應有之義。

從更大視野來看,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也能更好激發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潛力。就拿北京來說,這些年,精細化治理不斷升級,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其中。而調動更多人共建美好家園,離不開發自內心的歸屬感。就像一名快遞員所說,“踏踏實實吃頓飯,真的是有了家的感覺”。事實證明,在基層治理中注入人文關懷,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城市裡的一家家暖心驛站溫暖了戶外勞動者,他們中的許多人也行動起來回饋社區,主動參與看望老人、交通引導、垃圾分類等志願服務活動。在愛心的“雙向奔赴”中,城市將越來越和諧宜居,受益的將會是每一個人。

(摘編自《北京日報》,原題爲《“賠本買賣”背後的城市暖意》)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