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厚重歷史 展現璀璨文明(文化中國行)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國家博物館持續推出精品展覽,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文化需求

承載厚重歷史 展現璀璨文明(文化中國行)

本報記者 何思琦 王 珏

冬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遊人如織。走進這座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貴記憶、一個個動人故事,蘊藏着中華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飽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國家博物館平均每天接待觀衆2萬餘人。“來國博,看中國,讀世界”,已經成爲越來越多觀衆的文化選擇,並從中獲取豐厚的文化營養。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常展常新

駱駝背上玩樂隊、2000多年前的原始“冰箱”穿越時空、霸氣與可愛並存的遠古“萌”禽……“來國博,這些文物千萬別錯過!”在社交媒體平臺搜索關鍵詞,呈現着各類“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的觀展“攻略”。

看見古人的智慧與生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包括一級文物521件。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參觀,一眼千年。

紅山文化玉龍、四羊方尊、綠釉鴟吻、馬頭鹿角形金步搖、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一件件歷史寶藏吸引衆多觀衆駐足觀賞。

一名觀衆留言:“隔着玻璃展櫃,我和時空對望,想象每一個物件發生過的故事,有種奇妙的‘穿越感’。”

一器一物,濃縮文化。文物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歷史的重要見證。

國博中央大廳裡,許多觀衆正在排隊等待合影留念。走進“風展紅旗如畫——館藏紅色經典文物展”,中國共產黨黨旗、搭乘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飛行到南極點上空展示的國旗……一抹抹鮮豔的中國紅,伴着扣人心絃的故事,吸引參觀者駐足。

“美的多元——古希臘的藝術與生活”展覽展出了來自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館藏的陶器、青銅器、金銀器、雕塑等279件(套)珍品。“展覽以‘美’爲主題,展開一幅關於古希臘的生動美學圖卷,讓每名觀衆在觀展中思考與‘美’的聯繫。”國家博物館國際聯絡部主任、中方策展人朱曉雲介紹。

基本陳列常展常新、專題展覽豐富多彩、臨時展覽精彩紛呈、國際展覽陸續展出……截至11月28日,今年已有630多萬人次觀衆走進國博看展。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國家博物館承載厚重歷史,展現璀璨文明,將無數珍藏的故事娓娓道來。

典藏珍品,講好文物故事

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143萬餘件(套),涵蓋古代文物、近現當代文物、藝術品等多種門類,藏品體系系統完整、材質形態多樣,充分展現和見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綿延與輝煌。

爲了做好館藏文物保護工作,一支50餘人的“文物醫生”隊伍,檢測、研究、保護、修復……日復一日地對國博館藏文物進行着細緻工作,他們對着文物“望聞問切”,悉心守護着中華文明。

1963年,陝西出土的一個灰陶甕中,一尊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被人們發現。數千年深藏地下,犀尊早已滄桑斑駁、遍身鏽蝕。60年後,國家博物館“數說犀尊”智慧展覽上,大幅面X射線熒光成像、X射線探傷……在多種現代無損分析手段的支持下,犀尊周身遍佈的紋飾得以重見天日,熠熠生輝。

有網友在線上留言:“來到國博,揭開歷史的面紗,看幾千年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爲一件文物辦一場展,利用數字技術做文物活化,帶領觀衆挖掘文物斑駁外表下隱藏的價值,一個個展覽照見了一羣博物館人的初心和用心。

1950年,一批中國留學生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從美國啓程回國。一張在船上的合影,記錄下了當時的重要歷史時刻。這批年輕的留學生,回國後逐漸成爲相關領域的專家,爲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3年6月,這張合影的原版照片,連同其他60件(套)相關實物資料被無償捐贈給了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他們還將對照片進行研究梳理,深挖其背後價值。

“課本上的文物來到了我面前,彷彿和我對話,講述着文明的故事。”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北京市順義區第八中學初二學生代梓程拿着一本《中學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國》,正比對着課本和文物,細細琢磨。當被問到印象最深的一件文物時,他思索了半刻真誠地說:“是後母戊鼎,它的花紋精美,形體巨大,看起來特別莊重。通過這件文物,我感受到了古時人們的匠心、審美和技術成就。”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國家博物館持續開展社會教育活動。國家博物館面向中小學生設計開發20門課程,爲中學生提供“古代中國”研學教育服務1034場次。

國家博物館圍繞各類展覽推出49個講解專題,截至2024年10月31日,累計完成公益講解6175場次,累計服務觀衆約35萬人次;圍繞“大思政課”建設,拓展館校合作的內容與範圍;打造巡展品牌,在11個省份及海外開啓巡展……

一座博物館匯聚的力量,不僅來自典藏珍品,還源於每一位研究者、“文物醫生”、策展人、講解員和千千萬萬普通觀衆。專注與熱愛,讓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愈發彰顯。

讓更多人走進國博、愛上國博

最近,國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爲靈感設計的原創冰箱貼,引發搶購熱潮,屢屢登上熱搜。

早上剛剛開館,國博大廳“鳳冠冰箱貼”購買點便排起了長龍。國家博物館經營開發部副主任廖飛介紹,每天在館內銷售的冰箱貼共3500件,其中木質冰箱貼1500件,金屬冰箱貼2000件。

手工貼上6顆珠子,掛上2個墜珠,兩邊各加一個“活動”帽翅,一個冰箱貼的製作,凝聚着匠心和傳統文化之美。據統計,截至11月27日,兩款冰箱貼共計銷售超53萬件,成爲國博近20年來當之無愧的“銷冠”。

萬福綿長、金玉滿堂、龍騰四海、海晏河清等13款國博特色拉花咖啡;冰箱貼、飾品等“美的多元”展覽文創;筆記本、化妝鏡、徽章、毛絨玩具、馬面裙、雪糕……今年以來,國家博物館累計推出各類文創產品200餘款,涉及350餘個品類,讓觀衆在參觀展覽之餘,還能“把博物館帶回家”。

“我們希望通過熱銷文創,帶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關注文物和歷史,瞭解文物背後的故事。”廖飛說。

據統計,一年來,來國家博物館看展的35歲以下觀衆佔比過半,達到62.09%。爲什麼越來越多觀衆特別是年輕人,願意走進博物館?

國博的觀衆留言簿給出了答案。一名觀衆在參觀後寫道:“一國之博物館,讓一代又一代國人瞭解歷史。”幾名年輕觀衆在看過“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後,不約而同地先後寫下“我愛中國”“我也愛中國”“我非常愛中國”。

“‘文博熱’下,觀衆對博物館的熱情,對在博物館裡瞭解中華文明、學習歷史文化藝術知識的需求,是爆發式的增長。”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說。

國博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博物館將持續推出精品展覽、持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強文化供給力度,讓更多優質巡展直達基層,更好滿足人民羣衆文化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