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年味 樂享健康
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即將到來,喜慶的氛圍瀰漫在每個角落。不過,在這闔家團聚、舉杯同慶的時刻,也別忘記要吃得健康。
警惕節日餐桌上的美食刺客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必不可少,但要小心那些潛藏在節日餐桌上的“美食刺客”。
有殼帶刺的海鮮
河鮮、海鮮美味又營養,是年夜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但是這類食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多會有鋒利的刺或是堅硬的殼。與之相似的食物還有鋒利的骨頭碎片、尖銳的棗核等等。
這些異物如果卡在食管中,可能會導致食管的損傷、破裂,而食管與胸腔毗鄰,如果鋒利的異物穿透食管,進一步穿透胸腔,就可能會出現膿胸、氣胸等。
此時,你可能會感到胸悶、憋氣、呼吸困難,重要的血管受到損傷甚至可能會出現咳血。如果異物順利地通過食管,下一步就會進入胃和腸道,這可能會導致胃和腸道的穿孔。胃內含有大量的胃酸,一旦穿孔,胃酸就會進入腹腔,化學性的刺激可能會導致劇烈的腹痛。而腸道內含有大量的菌羣,腸穿孔後腹腔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見招拆招如果吞嚥了堅硬異物一定不要用一些“土辦法”自救,比如吞嚥饅頭等固體食物或是喝醋軟化等。因爲不斷吞嚥的動作可能讓原本卡在淺部的異物越進越深,甚至穿透消化道進而進入胸腔、腹腔,而醋的酸度對於想要軟化的魚刺、蟹殼更是微乎其微。
如果你被堅硬或是較爲鋒利的食物卡喉或劃傷喉嚨,正確做法是儘快就醫。喉部的異物經過喉鏡等簡單的處理即可取出,進入胃部或是腸道的異物可能需要胃腸鏡的輔助,甚至需要手術治療。而如果吞嚥的是較爲堅硬但光滑的食物,此時,您需要嚴密觀察腹部的情況,有沒有腹痛、腹脹、排氣排便停止等梗阻的表現,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及時就醫。
富含鞣酸的水果
春節走親訪友,喝茶聊天,冰冰甜甜的糖葫蘆和軟糯香甜的柿餅絕對是美味又應景的吃食。不過,山楂、柿子這些人們日常非常喜歡的水果同樣隱藏着一些隱患,在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不可消化的纖維。
鞣酸與胃酸反應的同時與食物中的果膠、纖維素等結合,就會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由於這些沉澱物不能被胃腸道吸收,如果卡在胃腸道之中就會形成腸梗阻,更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胃腸道的潰瘍、穿孔。
此外,很多便秘的人通常會吃香蕉通便,其實促進胃腸道蠕動的並不是香蕉本身而是纖維素,而未成熟的香蕉中同樣含有大量鞣酸,進食過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不但不能通便反而導致便秘的發生。
見招拆招柿子、山楂雖美味,食用需有度,特別是不要在空腹的情況下吃。當然,除了特殊的飲食習慣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曾經做過腹部的手術、胃腸道蠕動緩慢、糖尿病導致胃輕癱等。對於這些人羣,由於食物在消化道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從而增加了梗阻的風險。
因此,如果您有以上的危險因素,近期吃了大量的柿子、山楂,或是未成熟的香蕉等富含鞣酸的水果,並且出現了腹脹、腹痛、嘔吐,特別是出現嘔吐、排氣、排便減少等表現,那麼就需要注意了。這個時候很有可能出現了胃腸道的梗阻,不要耽擱,一定及時就醫。
過夜的涼菜冷食
節日的餐桌難免出現剩菜剩飯,爲了避免浪費大家往往會選擇打包放入冰箱。此時你需要注意“冰箱殺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與其他細菌不同,李斯特菌耐低溫,在0℃-4℃的低溫下仍可以緩慢生長。受其污染的食物如果沒有經過充分的加熱就吃下肚,很可能被感染。因此,大家特別需要注意一些開袋即食的冷藏食品,如果一次性未食用完畢放回冰箱,一定要注意密封保存。李斯特菌感染一般會出現胃腸道症狀,但更糟糕的是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羣,它可以侵入血液導致菌血症,甚至通過血腦屏障,導致腦膜炎、腦炎。
此外,李斯特菌可以通過胎盤傳染胎兒,有些孕婦自己症狀雖然不重,但胎兒卻受到極大的威脅,出現早產,甚至流產。
見招拆招光盤行動也是節儉的好習慣。此外,冰箱裡冷藏食物時間不要過長,一定要充分加熱後再享用美味。如果你吃完冰箱冷藏食物(尤其是即食食物)後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表現,一定及時就醫。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羣,如老年人、小兒或是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婦,因爲早期的抗感染治療對於李斯特菌導致的感染尤爲重要。
文/高明周華(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節日飲食八大要點給健康加點料
春節前後正值冬春交替——從“冬藏”向“春生”過渡的關鍵節點。節日期間容易出現飲食不規律、不均衡的現象,做好以下八點,爲身體“加油”。
蔬菜多一點
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多種人體有益植物化學物,像圓白菜、西芹、角瓜、青椒、甘藍、大白菜、油麥菜、洋蔥、蘿蔔等。推薦餐餐有蔬菜,每日攝入新鮮蔬菜500克以上,深色蔬菜佔一半以上。蔬菜烹調最好先洗後切、現切現炒、急火快炒、開湯下菜、做好即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的營養價值。
飲食淡一點
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克,以清淡少鹽爲宜,優先選擇天然調味料(如花椒、八角、辣椒、蔥、姜、蒜等)代替食鹽。儘可能減少加工食品(如滷肉、燻雞、烤鴨等)、預包裝食品(如薯片、方便麪、火腿、粉腸等)、調味料(如雞精、味精、生抽、老抽、醬油、甜麪醬、番茄醬等)中的“隱形鹽”的攝入。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日常飲水以白開水或淡茶水爲主,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水果多一點
水果爲人體提供水分、糖類、礦物質、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有機酸、多酚類物質、芳香物質、天然色素、膳食纖維等營養和保健成分。推薦天天吃水果,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鮮榨果汁不能代替新鮮水果。選擇水果重在“新鮮”,貴在“多樣”,通過清水洗滌、除去果皮等方法去除水果表面殘留的農藥和寄生蟲卵。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人羣可選擇低糖或糖分少的水果,如梨、蘋果等。
堅果來一點
堅果作爲休閒、待人接客、饋贈親友的佳品,主要包括核桃、扁桃仁、杏仁、腰果、開心果、松子、南瓜子、花生、葵花子等,因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適量食用有益健康。但堅果屬於高能量食物,過量食用會導致超重和肥胖,每週最好控制在50~70克左右。
此外,堅果最好放置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不要吃有“哈喇味兒”或黴變的堅果。
烹調油少一點
每天烹調油攝入量爲25~30克。優先選擇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欖油等,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過量的油脂攝入會引發體內飽和脂肪酸堆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還可能引發胰島素抵抗。家庭烹調以蒸、煮、燉、燴爲主,避免高溫油炸和煎制。
肉類要適量
肉類富含蛋白質,以及鐵、鋅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但肉類往往含有較多的脂肪,畜肉中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即便是豬瘦肉其脂肪含量也在6.2%左右,羊肉次之,牛肉最低。與之不同的是,魚肉,特別是深海魚,往往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益。
推薦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動物性食物總量120~200克,相當於每週攝入魚類兩次或300~500克、畜禽肉300~500克、蛋類300~350克。
奶類多一點
牛奶營養密度高且易消化吸收。推薦“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攝入量相當於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態奶”。
奶類選擇不同人羣對號入座:正常人羣、兒童青少年可選擇全脂純牛奶;乳糖不耐受人羣可選擇酸奶或不含乳糖或含乳糖酶的牛奶;超重、肥胖、血脂異常人羣優先選擇脫脂或低脂牛奶;老年人羣優先選擇高鈣低脂牛奶。
飲酒悠着點
春節期間,敬長輩、串親戚、訪朋友,把酒言歡在所難免,但注意“小酒怡情,大酒傷身”,飲酒要適量。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酒精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的熱量,長期飲酒也會引發超重、肥胖問題。此外,服用頭孢類和某硝唑類藥類時絕不能飲酒,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文/高春海(註冊營養師)
六個明星炸物少吃爲妙
除了大魚大肉這樣的硬菜,像炸茄盒、藕盒,炸花生米、小炸魚等油炸食品,因其香脆酥軟、油香滿溢的口感,在節日的餐桌上絕對有一席之地。不過,原本健康的食材,經過高溫油炸,不僅損失了營養,還徒增熱量和油脂,建議大家還是少吃爲好。
炸魚
魚類本身富含優質蛋白,肉質細嫩,特別是海魚中還含有DHA,是日常膳食的不錯選擇之一。但魚肉經高溫油炸後,產生有害物質,熱量升高。如鱈魚製作成炸鱈魚後熱量由每100克88千卡升至241千卡,鯖魚變爲炸鯖魚後熱量由每100克413千卡升至550千卡,且B族維生素大量破壞。
炸雞
雞肉,富含優質蛋白,脂肪含量低,簡單易加工。每100克雞肉熱量爲145千卡,而每100克炸雞塊熱量爲279千卡。每100克雞肉脂肪含量爲6.7克,高溫油炸後脂肪含量變爲17.3克。同樣條件下,糖友多攝入熱量134千卡,且熱量接近翻倍,還多攝入了10.6克脂肪。
炸素丸子
素丸子以谷薯類和蔬菜爲主,在經歷高溫油炸後,B族維生素大量破壞,蔬菜中的維生素C也大量破壞。吸附了大量油脂的素丸子只能提供“空白能量”,即食物提供較高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含量很低。
炸花生米
花生本身熱量就較高,每100克生花生熱量爲574千卡,經油炸後變爲583千卡。更誇張的是花生的脂肪含量不可小覷,其油炸前後脂肪含量的變化更是讓人咋舌:100克花生經過油炸,其脂肪含量從21.7克變爲47.1克,翻了一倍不止。
不僅如此,炸花生米大多會加鹽,鈉含量能達到每100克207.8毫克,可以理解爲吃二兩炸花生米相當於多攝入食鹽0.5克。在高溫烹飪的過程中,花生中的維生素B1幾乎損失殆盡,蛋白質和纖維素也部分或全部遭受炭化,就連那層富含營養的花生衣也不例外。
炸茄盒
茄子每100克熱量爲23千卡、胡蘿蔔素50微克、維生素C5毫克、鉀142毫克。茄子本身是比較健康的食物,但經高溫油炸後,其中的維生素C基本被消耗殆盡;另外油炸後熱量增加,不利於控制熱量攝入。
炸藕盒
蓮藕,本身澱粉含量高。每100克蓮藕熱量爲47千卡、維生素C19毫克、鉀293毫克。經高溫油炸後,熱量更高,且維生素C被破壞。
文/高曉峰(健康管理師)
餃子升糖快?那是你沒吃對
春節的家宴,餃子不能缺席。但是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餃子是升糖較快的食物,想吃又不敢多吃。糖友就不能愉快地吃餃子了嗎?當然不是啦,選擇適合的原材料,進行適當的加工,同時注意食物的搭配,糖友們也能安心吃餃子。
今天醫生就來介紹幾個小妙招,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還能控制好血糖。
餃子皮裡添雜糧
餃子升糖快,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包餃子的麪粉。餃子粉屬於精細加工的食材,食材越精細,升糖指數越高。對於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雜糧麪粉、蕎麥麪粉、全麥粉等,或者在普通麪粉中增加一定量的玉米麪來製作餃子皮。這樣既降低了GI值(血糖生成指數),又增加了膳食纖維,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餃子餡首選素餡
餃子餡要首選GI值相對較低的食物加工製作,如黃瓜蝦仁餡、韭菜雞蛋餡等。少吃純肉餡,多吃素菜餡或葷素搭配的餡料,餡料裡的肉避免用純肥肉。
還有一個控糖的小技巧,那就是剁餃子餡的時候儘量剁得大一點,因爲食物顆粒越大,其中的膳食纖維保存率越高,對升糖的影響就越小。
蒸煮爲佳少吃煎炸
在餃子的烹調加工方式上,應儘量選擇少油烹調方式,比如煮餃子、蒸餃子等。儘量避免選用煎炸的方式加工餃子,比如煎餃子、油炸餃子。攝入過量油脂不僅會增加超重、肥胖的發生風險,還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血糖升高。
控制吃餃子的量
餃子皮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如果在短時間內過多進食餃子,會導致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超標,引起血糖波動,不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因此,建議吃餃子要合理控制總量,並且要計算到全日碳水化合物總量當中。避免暴飲暴食,應細嚼慢嚥,建議每次吃餃子的數量最好不要超過10個,如果餃子個頭較大,5個左右可能就比較合適。
少喝餃子湯
很多人在吃餃子之後喜歡喝餃子湯,認爲“原湯化原食”,但其實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並不建議喝餃子湯。餃子湯裡含有大量的精澱粉和餡料漏掉的油脂,這些成分人體吸收較快,會使血糖快速升高。
此外,吃餃子的同時還可以搭配醋或一些蔬菜,如芹菜、白菜、土豆、黃瓜等,增加飽腹感的同時,不會導致血糖出現明顯的波動。
文/袁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