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鍋海鮮要煮熟!疾管署示警:腹瀉疫情增溫「創三年同期新高」
近來天氣轉涼,正是吃鍋、吃燒烤的大好時節,但是疾病管制署示警,近期腹瀉疫情增溫,就診人次以及羣聚通報件數爲三年同期新高,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爲主,提醒民衆注意手部衛生以及飲食安全,如果發生腹瀉情形,一定要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再恢復上班上學,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爲126,558 人次,略高於2017及2018年同期;全國近四周共接獲55起腹瀉羣聚通報,較9月份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有36起爲校園羣聚,檢驗病原大多是諾羅病毒感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近期腹瀉不管就診、羣聚案件都是三年同期最高。
羅一鈞指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而秋冬正好是諾羅好發季節,民衆聚餐吃燒烤、火鍋等若沒有煮到全熟,恐怕無形間吃入諾羅病毒,又以牡蠣、貝類等海鮮,感染風險較高。
疾管署提醒,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痠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爲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牀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