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晉級?ESG視角下的金龍魚到底如何|ESG案例

近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龍魚”,300999.SZ)發佈《2023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簡稱ESG報告),這是其自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發佈可持續發展報告。

在國內外主流ESG評級結果中,益海嘉裡金龍魚持續保持中國領先、行業領先。2023年6月,公司在MSCI的評級躍升至A級,達到中國糧油行業的最好水平。

此外,益海嘉裡金龍魚在S&P(標準普爾)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中獲得51分,位居全球行業前8%,併入選“2023年S&P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鑑(中國版)”。在國內,公司的ESG表現同樣獲評國證最高等級AAA級、萬得(Wind)A級。

那麼,在ESG實踐道路上,金龍魚是如何實現評級躍升的?除此之外其又有什麼不足之處呢?

ESG助推業績

3月22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魚”)發佈2023年度業績報告。在行業承壓下,金龍魚2023年產品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1.14%,保持了增長的勢頭。

但其實,金龍魚去年的財報並不好看,由於全球通脹,以及大豆成本的上漲,壓力傳導至糧油和食品加工業,讓金龍魚整個上半年業績極度低迷,扣非淨利潤甚至暴跌99.4%。

但隨着原材料大豆的價格回落,金龍魚在第三季度業績迅速回暖,該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爲11.6億元,同比增長208.4%。

在糧油行業成本端原材料價格壓力尚未緩解的情況下,金龍魚業績仍能保持增長,或與之重視ESG治理不無關係,如在“企業行爲”和“食品安全”等關鍵議題上,金龍魚被MSCI認定爲領先於同行。

從1991年安全衛生的金龍魚小包裝油上市,到2002年的金龍魚1:1:1調和油上市,再到2020年成功研發出的金龍魚零反式脂肪酸食用油,在自身發展的三十多年裡,金龍魚推出了多款綠色健康、創新研發的糧油產品。

技術方面,金龍魚首創的稻穀“六步鮮米精控技術”打造了大米新品類——“新鮮米”,這項技術也榮膺2022年中國糧油學會唯一“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23年年底,金龍魚通過建立了檢測山茶油中珍稀活性天然營養物“三萜烯醇”含量的方法、實現了茶籽油中營養物質“三萜烯醇”保留技術的突破,官宣了多年研發的專業茶油品牌“金龍魚金山茶”。

除此之外,得益於工廠在工藝優化、包材減量、運輸優化等各環節加強節能降碳,同時有效佈局了綠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金龍魚昆明工廠成爲第一家實現“碳中和”的工廠,更是中國糧油行業首家“碳中和”工廠。

從ESG評級來看,在2022年之前,MSCI給金龍魚的ESG評級還是墊底的CCC級,但自從2020年末上市之後,便在2022年連升三級至BBB級,後又在去年6月提升至A級,拿到了目前中國糧油行業的最好成績。

從某種角度來說,金龍魚正是憑藉緊抓ESG治理,纔在如今的市場拯救了業績。

企業治理方面仍待提升

雖然評級連續躍升,但另一方面,在今年“3.15”期間,金龍魚卻陷入“假五常大米風波”。據相關報道,某知名打假人稱,金龍魚五常大米疑似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引發網友熱議。

3月3日,王海在微博平臺發視頻披露了從東方甄選自營倉庫下單購買、直郵到實驗室進行品種鑑定的金龍魚五常大米(稻花香2號)檢測報告,報告顯示,前述送檢的五常大米被判定爲與稻花香2號爲不同品種。

3月4日,五常市市場監管局宣佈成立調查組,針對上述事件展開調查。3月5日,金龍魚方面便發文進行迴應澄清;目前,調查結果尚未公佈,但經此一事,金龍魚的企業形象難免受損。

除此之外,金龍魚子公司還捲入一起達數十億的國企詐騙案中。

2024年1月12日,金龍魚發佈的一則關於下屬子公司收到刑事起訴書的公告提到,其下屬子公司廣州益海及其原總經理被指在一則貿易中協助雲南惠嘉及其負責人、員工實施合同詐騙,導致國企安徽華文損失超過50億元。

檢察機關認爲,雲南惠嘉先行提貨後未向安徽華文支付足額款項,導致安徽華文直接經濟損失32.3億元,間接損失20.15億元。其中,廣州益海作爲中轉倉儲方,直接導致安徽華文經濟損失18.81億元,間接損失11.67億元。

上述雲南惠嘉、其負責人及員工因此被認定構成合同詐騙罪,而廣州益海及其原總經理則被定構成合同詐騙罪的幫助犯。此外,檢察機關還認定該原總經理亦接受了雲南惠嘉負責人的行賄,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不過,金龍魚方面並不認可《起訴書》中的說法。儘管如此,企業治理問題亦應成爲金龍魚ESG需要重視的問題,畢竟ESG發展不能只看“長板”,補足“短板”更爲重要。

轉基因原料問題頗受詬病

除此之外,早在2020年上市前夕,金龍魚旗下子公司進口的初榨菜籽油,還曾因爲被檢測到未標記的轉基因成分而被海關拒絕入境。

2020年9月,國家海關總署有一則食品檢驗信息顯示,一批由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初榨菜籽油、初榨大豆油被拒入境,原因竟是企業未進行轉基因標識,但產品卻檢測出轉基因成分。

這批油多達10批次,總量超過600噸,含有多種轉基因成分。而對於轉基因產品標識,我國有規定明確表示:凡是列入標識管理目錄並用於銷售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進行標識;未標識和不按規定標識的,不得進口或銷售。

儘管金龍魚事後發表聲明稱,其與哈方的採購合同中明確要求爲非轉基因菜籽毛油,供貨方也提供了由方有關單位出具的質量證明文件,並採取了退貨處理,但仍然損害了其企業形象。

據相關報道,由於我國食用油行業具有特殊性,即價格受到行政手段管制,廠家定價必須遵循官方指導意見,且不得隨意上調價格。

比如在2010年,國家發改委曾向中糧集團、益海嘉裡等主要食用油企業提出要求,要在未來四個月內不漲價、不減產,如果要漲價,須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申請。

對於金龍魚來說,想要盈利,只能從夾縫中摳利潤。從財報來看,金龍魚的大豆、小麥、油籽等原材料以及其倉儲運輸加工費在內的營業費用,一度佔到了總營收的95.8%;

因此業內亦有質疑稱,金龍魚爲降低成本使用了一些價格低廉的進口轉基因大豆、菜籽進行壓榨。對此,金龍魚則在招股書承認了上述情況,而原因主要是“國內大豆、菜籽等油料作物產量無法滿足行業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金龍魚幾乎未主動提及自己使用轉基因油,且在最醒目的地方標明的是黃金比例食用調和油,倡導膳食脂肪酸均衡。

對於這一情況,亦有投資者近年在公開平臺向金龍魚提問稱,“金龍魚的產品有部分系使用轉基因大豆等原材料,而有研究表明轉基因食品致病或致癌,

請問公司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而金龍魚僅稱,“所有市場上允許進口的轉基因作物都是經過農業部安全評價,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此外,金龍魚亦未正面回答“食用油中使用轉基因原料的比例”等問題。

一直以來,金龍魚都面臨着“轉基因食品”的質疑,無疑是企業發展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參考文獻:

[1]《ESG是金龍魚的“擋災器”嗎?》;阿爾法工場

[2]《即將上市,金龍魚公司攤上事了!又是“轉基因”的問題?》;新浪財經

[3]《金龍魚等花生油虛標非轉基因被指“說謊”》;中國新聞網

[4]《從ESG視角看金龍魚的“食安風波”》;經理人雜誌

[5]《“315”將至,金龍魚大米遭打假,後續結果將如何?》;投資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