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有益心血管 醫點名:這2款藏隱憂恐反效果
許多人都知道,吃魚有益於心血管健康,但小心選錯魚種恐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都知道,吃魚有益於心血管健康,而備受推崇的地中海飲食,也鼓勵每週至少吃2次魚,但小心選錯魚種恐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就提到,吃魚要儘量避開大型魚類,其較容易累積重金屬等化學污染物,反而有害健康;另外,吻仔魚雖體型嬌小,但製作過程常會使用大量的鹽巴去煮,含鈉量極高,不可不慎。
江守山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表示,吃魚固然很好,魚油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具改善脂肪肝、降低三酸甘油脂、幫助清血管等作用,但只要吃到受污染的魚就得不償失,尤其是富含油脂的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土魠魚等,其體內所累積的重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等化學污染物相對較多,恐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還是少吃爲妙。
除此,吻仔魚也可能是會對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的魚種,江守山解釋,其體型很小、油脂含量不高,但關鍵在於製作過程中,爲了怕其自我水解,所以會加入大量鹽巴去煮。以1臺斤600公克的吻仔魚來看,有10分之1的重量來自鹽巴,也就是60公克是鹽巴,而人1天鹽的建議攝取量爲5公克,一不小心就吃過量,若長者長期食用容易心臟衰竭、腎臟有壓力,孩童也容易因此養成重口味的習慣。
無毒教母譚敦慈過去也曾分享本身食用海鮮的3大原則,首先,她不吃大型魚類,因其汞含量較高;其次,絕不吃大型魚的魚頭、魚皮和魚內臟,這些部位也相對容易累積重金屬;最後,不吃活跳跳的活海鮮,避免攝入不當添加藥劑。
譚敦慈說,基本上她都吃小型魚,至於大小該如何判斷其實很簡單,只要如手掌般大或放在盤子裡看得到頭和尾,就都算是小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