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演霸道總裁的比亞迪,沒能壓服長城

作者:普子胥

出品|本站科技《態℃》欄目

什麼纔是中國汽車在一起的正確姿勢?

8月11日,長城CTO長城汽車王遠力,在微博引用《汽車商業評論》同名文章部分內容併發布,迅速引發圍觀。全文如下:

文章中提到“在這樣嚴峻的時刻,中國汽車怎麼在一起?有人跟我說,軒轅之學的口號已經指明瞭答案,就是‘革新、鏈接、化反’,然後達到“極致、共生、引領”的境界。那可能是一種比較高的境界,最低條件,我們必須直面競爭的現實,我們不要道德綁架的在一起,我們不要被裹挾着在一起,我們不要‘我跟你談法律,你跟我談感情’的在一起,商業還是要用商業的邏輯來解決,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內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這段話意思直白,無需翻譯:商業就是要直面競爭,無需道德綁架。如果誰只是口頭強調在一起,嘴上蜜糖,內心砒霜,那不如先打一架。

按照慣例,評論區自然熱鬧非凡:

“你們就這點格局,銷量差是有原因的。”

“打一架?請問長城拿什麼跟比亞迪打?”

“發現沒,長城高管不刪對方水軍的造謠,這纔是格局。”

令人好奇的是,此前比亞迪與長城都曾對網絡水軍展開過“公開懸賞”,爲何這一次評論區,似乎又有兩路人馬貼臉肉搏?

一、在一起,是不是就得幹一架?

此次比亞迪汽車500萬交付現場引出“中國汽車在一起”相關話題,成爲長城CTO王遠力此時一經發布論調相反的微博,就被迅速圍觀的直觀原因。

8月9日,比亞迪一則不到3分鐘的宣傳視頻中,將中國衆多車企代表車型相繼登出,情懷拉滿;比亞迪全球總部廣場中央,又有一汽、東風、奇瑞、吉利、長城等共計13家車企代表車型一衆排開,並伴有9個大字:“在一起,纔是中國汽車。”

此後,故事隨着王傳福現場回憶20年來比亞迪艱難轉型、破冰、重生過程,數次哽咽落淚,並將主題上升到民族品牌的高度:“比亞迪可以,新能源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進而步入高潮。

消息全網刷屏,隨後解讀的文章如飛花柳絮,目不暇接。

然而,汽車商業評論《賈可:什麼纔是中國汽車在一起的正確姿勢》一文則另闢蹊徑,提出一個全新的視角。

作者在文章中,從大衆集團2015年“柴油們”醜聞致使這家全球巨無霸車企遭受慘痛損失入手,藉由中國摩托車因忽視質量問題在越南市場從大勝利到大潰敗的警示,向當下各大車企呼籲不能重蹈質量問題覆轍:

“我們真正要達成世界汽車強國的夢想,那是繞不過去的高山,而這需要我們的汽車經得起考驗,畢竟打鐵需要自身硬。”

接着,作者進一步談到,即便20年來中國汽車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基礎並不穩固。尤其在全球汽車市場,稍有不慎,仍可能滿盤皆輸。隨後,作者對當下各大車企競爭局面中,可能存在利用自身規模優勢壓榨供應商、通過價格戰破壞競爭格局、偷工減料、甚至捆綁民族品牌收割消費者的行爲,提出了批評。

最終呼籲:中國車企在一起,應該是拋出一切非市場競爭因素、拋開輿論場互相攻訐、不需要道德綁架,從而實現互相提攜,真正做到相容相生。期間,最爲“勁爆”且直接點出作者意圖的一段表達便是:

“我們必須直面競爭的現實,我們不要道德綁架的在一起,我們不要被裹挾着在一起,我們不要‘我跟你談法律,你跟我談感情’的在一起,商業還是要用商業的邏輯來解決,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內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而這段表達,則被長城CTO長城汽車王遠力引用並轉發,從而引發軒然大波。

可值得深思的是,粉絲尚不過萬的王遠力的一條微博,爲何能在幾小時內就讓評論區人頭攢動,進而引發成一場比亞迪與長城輿論上的火拼,並迅速衝上熱門,背後是否有不明來路的力量助推?

二、雙方恩怨由來已久

過去數年,長城與比亞迪關係冷熱疏忽不定。

但發生在今年5月底,長城對比亞迪常壓油箱舉報信一事件,則徹底點燃了雙方衝突的導火索,進而讓兩位江湖大哥大打出手。

彼時,長城汽車一紙聲明,劍指比亞迪秦PLUSDM-i、宋PLUS DM-i採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並就此問題向國家有關部門實名舉報。

同日,比亞迪正面迴應:自身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家權威機構通過認證,並歡迎有關部門隨時過來調查、取證和檢測。

此外,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彼時也在微博公開表態: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然而,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雙方在商業領域的糾葛引發行業轟動的同時,各大社交平臺輿論場上,似乎也有兩股旗幟鮮明的“人馬”開始了大規模火拼。

事實上,在今年3月10日,長城汽車曾在保定大會上,重磅公佈了“1000萬懸賞計劃”,提出抵制網絡水軍,劍指友商不正當行爲,成爲了輿論一大引爆點。

長城汽車表示,過去一年間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蒐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掌握了完整的證據鏈,所有的不良道德行爲都已記錄在案。並且,長城汽車還總結了四大發現:

一是,一些友商利用網友情緒打着捍衛正義的旗號,到處進行道德綁架和挑撥,騙取國民信任,消費國民情感。

二是,造謠引流、操控輿論,對各類醜聞進行百般的遮掩,扭曲事實真相。

三是,媒體的正當輿論監督,遭遇“網絡水軍”有組織、有節奏的詆譭和謾罵。

四是,“網絡水軍”呈現出專業化、協同化、產業化的特點。只要跟“新能源”沾邊,就總能看到水軍的蹤跡。

會上,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更是直言:“本應該抱團取暖的階段,卻有人打着冠冕堂皇的旗號,侵蝕着來之不易的肥沃土壤。特別是在各類社交媒體平臺上,長期存在着一些不良之風。”

值得玩味的是,2021年末尾,比亞迪網絡舉報中心官方微信號發文徵集有關對比亞迪進行黑公關操作的線索及證據,若經公司查證屬實,將獎勵5萬至100萬,首開舉報先河。

而令人弔詭的則是,儘管在低壓油箱一事上雙方各執一詞,然而,案件推進直到現在,也未有實質性進展。然而,伴隨比亞迪“低壓油箱”風波消聲覓跡的,卻是近期比亞迪宋plus的投訴開始密集:

例如,近日汽車門網公佈的7月車型投訴指數榜單中,比亞迪宋赫然在列。一些舉報用戶指出,該車型在“低壓油箱”風波後,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以及車停止狀態下,EV模式下會悄然啓動發動機,疑似通過啓用發動機消除油箱內高壓油氣體。

三、上山,下山

“雙方積怨已久。”此前,業內人士曾向本站科技表示,過去這些年,比亞迪和長城矛盾越積越深,低壓油箱舉報一事,只是雙方商業競爭衝突的集中爆發。

儘管,2021年比亞迪將已經申請成功的註冊商標“魏”轉給了長城汽車,長城汽車則將自己註冊的“登陸艦”商標轉給了比亞迪,雙方仍舊是“表面兄弟”。

然而,隨着頭牌產品的互相替代,大哥與小弟身份的移形換影,雙方競爭不再溫和,逐漸到了掀桌子的地步。而在絕大多數領域,兩家產品互爲競品,此消彼長,打得不可開交。

插電混動車市場,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是比亞迪混動系列核心賣點之一,而作爲競爭對手的長城,3月發佈hi4系統一經推出,也使得雙方在混動領域,競爭貼臉。

而在產品領域的廝殺,則更爲直接:2022年連續拿下SUV11年銷冠寶座的哈弗H6,此前,正式被比亞迪宋拉下馬來,不再是國產一哥。而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哈弗H6由於定價下探至10萬以下,在極致的性價比加持下一步步成爲SUV市場的國民神車,風光無限。

而比亞迪宋對長城哈弗H6的超越,也是兩家國產車企位置與地位更迭,矛盾爆發的極致縮影:2022年,長城2022年銷量雖然繼續突破百萬,但同比下滑17%;而在這一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爲186.35萬輛,同比大增208.64%,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另一方面,令長城“憤懣不平”另一大原因,或許是自身在新能源領域佈局,並沒有大幅落後比亞迪,雙方都是國內少有同時具備電池自研和製造能力的整車企業:

例如,2012年,長城汽車內部就成立了動力電池項目組,隨後2018年,該項目組獨立出去,取名蜂巢能源。四年後,蜂巢能源成爲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廠商。

“最近幾年,長城新能源轉型不利,沒有達到大衆預期。”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曾對本站科技表示,過去長城遠遠領先於比亞迪,彼時,長城主要競爭對手是豐田、大衆,但在現在,比亞迪一舉成爲了長城的主要競爭對手。

值得玩味的是,長城汽車風光上市的2003年,其拳頭產品中國皮卡和SUV市佔率拿下雙料冠軍,一時風頭無兩;而在當時,王傳福纔剛剛宣佈造車,並遭受了資本市場巨大質疑與輿論的冷嘲熱諷。

然而,20年轉瞬即逝,時勢變化在2020年開始,便勢大力沉地轉動起了雙方命運的齒輪。

如今,比亞迪500萬汽車正式落地,王傳福率領的比亞迪已隱隱然以中國汽車品牌“老大”自居,而魏建軍帶領的長城則成了老大哥。

有人上山,就有人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