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迴歸對中國短空長多 專家:懂王抗中不見得會保臺

即使川普反中或是想要跟中國抗衡,不一定等於他就會保臺,未來臺灣內部的「疑美論」聲浪可能會加劇。(圖/路透)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將重返白宮,專家認爲,中美之間的角力未來4年會加劇,不過,川普的強勢對中國的挑戰只是短期的,長期而言對中國是利多。

《德國之聲》報導說,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北京的態度都「偏悲觀」,因爲只要中美關係「戰略競爭」的主軸不變,中方對任何美國領導人都得「小心面對」。而川普的迴歸,確實可能使中美關係更緊張。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指出:「川普在軍事上雖然可能比較不希望有衝突,但在其他方面,他對中國是有一定的懷疑與敵意。」這種敵意尤其將體現在中美經貿互動上,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與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馬佐科(Ilaria Mazzocco)說,全球該準備好迎接「巨大沖擊」,因爲「美國在與世界其他國家、首先是與中國的互動上,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

報導指出,如果川普信守其競選承諾,對北京而言最大的挑戰將是美國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關稅,這將中國當前不穩定的經濟形成重大打擊。瑞銀(UBS)今年稍早的報告分析說,若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60%的關稅,可能會使中國的預測經濟成長減少2.5個百分點,也就是原先數據的一半左右。

雖然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對華經貿政策也相當強硬,但川普跟拜登還是會有顯著的不同。馬佐科分析稱,「川普將在一些拜登政府相對較少關注的領域上加強行動」,比起限制重點戰略技術產業,「川普和他的團隊會更廣泛關注美國經濟,並更願意推動更大範圍的經濟脫鉤」。

儘管許多分析認爲,川普傾向談判的商人性格對北京而言是好消息,但馬佐科強調,相較於2017年川普上任時,如今中美關係已不可同日而語,「川普是否真的會與中國開放協商、達成協議,以及協議將會是什麼樣子,仍然是個大問號」。莊嘉穎則表示,川普這種比較對中國持有敵意的做法,中國會有防備,外界預期北京可能會對做出反擊。

莊嘉穎指出,中國以防備姿態面對美國,將只會是短期現象。長期而言,川普任內對美國本身的投資,譬如基礎建設及科技發展等方面,較沒有規劃以及系統性,「美國中長期競爭力可能因此打折扣,這對於中國在中長期可能會比較有利」。

在臺灣議題方面,專家認爲,川普的迴歸將使中、美、臺之間的三角關係產生變化。川普在選戰期間,對臺灣議題的多次表態都引發爭議。他曾稱臺灣「搶走美國大概100%晶片生意」,且主張臺灣應向美方支付「保護費」換取支持;並提及若中國入侵臺灣,美國將對中國施加200%的關稅。

臺灣中研院學者劉文說,川普是商人個性,所以可能傾向把多數的問題都當成籌碼。「所以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即使他反中或是想要跟中國抗衡,也不一定完全等於他就保臺」。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之下,臺灣提高國防預算是必要之舉,但面對共和黨執政下的美國,臺灣內部的「疑美論」聲浪可能因此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