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職前蔡訪美、賴過境?美學者態度保留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明年1月20日正式重返白宮。路透

美選落幕後,賴總統與前總統蔡英文是否會藉出訪現身美國,美國學者態度保留,主因在時機敏感,有的建議全程低調處理,也有人直接建議別這麼做。

美國在臺協會(AIT)前處長、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傑出學者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若是按照美國慣例來處理高層訪問,應該是可控的且甚至是具建設性的;同時,要點出來的是,在美國政權交接期間的訪問,通常會讓來訪者感覺困惑,唯一的例外恐怕是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6年訪美。

包道格說,政權交接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有些人在忙着擠上位(講的話只能代表自己),其他人可能在等任命或確認,怕跟外界互動會影響新工作;最後,在這段期間會有五花八門的想法出現,不見得最後都會成真。

安倍晉三2016年底訪美時,會晤總統當選人川普,安倍晉三事後表示,這場會面是非官方的,也沒透露到底談了什麼;不過,川普上臺後,首個出訪的亞洲國家就是日本。

包道格說,安倍2016年計劃訪問紐約,原本是要祝賀他認爲會勝選的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後來希拉蕊輸了;安倍機靈地立刻改道訪問川普,對安倍和川普來講,這的確是特例。

紐約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但若雲(Rorry Daniels)說,臺灣現任與前任官員定期訪問或過境美國,能更好地瞭解華府所思所想,也能直接談論那些即將到來的挑戰。

但若雲說,局勢升溫的風險在於,北京可能找機會測試川普政府捍衛臺灣的決心,而這樣的訪問恰恰給北京創造藉口,以便對臺採取侵略性的行動;管理風險的最佳方式是聚焦目標「閉門會議,且要確保會後低調」,讓北京難以升高衝突。

AIT臺北辦事處前副處長葛天豪(David Keegan)強烈建議,蔡賴別在美國政權交接時刻訪美或過境美國。

葛天豪表示,川普團隊要處理的事千頭萬緒,無論這件事是做對或做錯,都會被視爲破壞穩定的舉動。

Politico日前報導,蔡英文準備在結束訪歐行程後不久訪問美國;蔡英文辦公室始終低調。

一位匿名的拜登政府官員當時以背景說明方式答覆本報詢問表示,「我們沒有什麼好證實的」,蔡英文是一介平民,可以私人身分造訪美國,正如同馬英九9月訪美一樣;美臺人民與人民的往來有着悠久的先例,臺灣公民的非官方旅行不影響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

至於總統過境美國,美方去年7月迴應時任蔡總統過境美國時說,過境不是訪問,這是非官方的活動,賴清德過境是基於安全、舒適、便利與尊嚴考量;臺灣規畫的過境不會高於先例,也不會低於先例,會比照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