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交織動人故事 青年署地方行動團隊成果展今登場

青年署地方行動團隊成果展今舉辦開幕式。圖/青年署提供

爲培養青年對家鄉及生長土地的認同感,並鼓勵青年投入在地發展,教育部青年署自95年起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劃,今年結合國發會「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劃」共同舉辦成果展。計劃成果展將於本週末在松山文創園區北向制煙工廠登場一連登場2天,展現各團隊在地創生的成果。

青年署介紹,此次展出團隊分爲43組「行動團隊」、25組「學習性青聚點」,及16組「Dream Idea績優點子」。成果展區以縣市區域分類,邀請觀展民衆跟着青年腳步一起環島,聆聽青年團隊在地故事的苦與甜。今開幕式也邀請「伍柿山蟻窩文化工作室」表演自創曲目,爲活動揭開序幕。

青年署指出,今年參展團隊背景多元,返鄉投入在地發展的「行動團隊」有來自新北樹林的「秋拿青年」,他們以交換故事爲核心,以繪畫爲媒介的平臺,邀請在地居民到他們打造的「秋拿柑仔店」實體空間分享屬於他們的生活片段,並將兒時街景、在地廟宇祭儀等日常,轉化成圖畫或立體抱枕等形式,以展覽方式呈現給大衆,透過不同身分的視角串起當地記憶;而臺東馬當部落的「馬當部落拉電車青年」則針對馬當部落的傳統複音歌謠,規劃一系列田野調查及文化課程教育,讓部落青年們深度參與其中。

另外,運用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藉由開設在地課程與提供蹲點見習機會,讓青年透過實際參與認識在地,引導青年參與地方發展的「學習性青聚點」也有亮眼的成果。其中,位在嘉義、由越南裔新移民阮金紅與臺籍夫婿蔡崇隆共同創立「越在嘉文化棧」就以消弭刻板印象爲旨而創立。而創辦人之一的蔡崇隆,現爲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及獨立製片,除了成立據點,他也長期關注新住民、移工議題,2022年更憑藉作品《九槍》奪下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青年署介紹,「越在嘉文化棧」長期關注臺灣新移民移工及新二代的教育文化問題與相關議題,因此建立一個超越美食與展演等刻板形式的東南亞文化交流據點。「越在嘉文化棧」經常舉辦東南亞文化講座、語言課程及影像、戲劇及各種藝術培力工作坊,透過多元文化體驗、生命故事交流等形式,傾力消減社會對東南亞國家的刻板印象及不當歧視。

青年署表示,除了精彩的成果展出,現場還有多場行動體驗活動,包含由彰化「港灣溜魚文化工作室」透過標本帶領民衆認識鰻魚與捕撈產業的文化、臺東「建和鹿寮的年輕人」運用部落形色紋質製作手編掛繩、嘉義「嘉喻戶曉文化工作室」將以實境遊戲帶民衆走進地方歷史故事,宜蘭「森跡Forest&Future」則運用木材邊角料製作療育小植栽。民衆只要與展覽團隊互動,還可進行集點任務,兌換地方限量好禮。

青年署長陳雪玉於活動開幕式致詞,鼓勵也期許青年持續投入在地發展。圖/青年署提供

「越在嘉文化棧」由紀錄片導演蔡崇隆及越籍太太阮金紅創立,旨在消減社會對東南亞國家的刻板印象及不當歧視。圖/青年署提供

「從地方生成sinn-sîng─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3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暨青聚點計劃成果展」今於松山文創園區北向制煙工廠登場。圖/青年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