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到奶,探析古人是如何美容的?解讀“美容”發展演變史

引言

中國婦女的美容源於何時,今天已經難以知曉。

但從考古的證據來看,早在山頂洞人時期,這些“原始人”們就已經有了美容的行爲和意識。

他們會用磨過的動物牙齒做成項鍊來裝飾自己,也會用赤鐵礦石把自己的牙染紅。

而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面具,更是面頰塗紅,嘴脣上也點綴了硃色。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面具)

那麼,在文字記載中古人的美容,又是怎樣發展到了今天?

一、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人們對藥物的認識還處於模糊認識階段“食藥同源”是藥物進入早期人類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

(漢代妝容)

因此,作爲食物的大米最先被使用,從先秦到漢代婦女一般用米粉飾面。

先秦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了米粉的附着和增白作用,並且發現以米粉爲主要原料來製作美容的白粉,效果極好。

所以,這種方法一直延續至清末。

(大米)

但是,米粉一直在被使用,這並不代表米粉是完美無瑕的。

在古代,雖然白米和粟米佔了粉面成分中相當大的比例,但這樣加工成的白粉放置時間一長,很容易因爲返潮而粘結成塊,無法使用。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或多或少的會在米粉中加入鉛粉。

這樣做成的粉面雖然在短期內有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使用,容易引起鉛中毒,從而使自己的皮膚變得黃黑粗糙。

正因如此,今天的化妝品裡,大米的使用就很少了。

(今日種類繁多的化妝品)

二、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秦漢時期,因爲老莊道家的影響,養生術興起,人們紛紛探尋內服的藥物以達到容顏永駐、長生不老。

這些在無形中促進了美容品的發展。

成書於後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就是對秦漢魏晉南北朝化妝品的最好總結。

(《齊民要術》)

賈思勰撰寫的這部農書,裡面記載了胭脂、白粉、胡粉、紫粉、面脂、香澤等日常面妝美容用品。

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胭脂。

在春秋戰國時期,胭脂其實就已經出現,但大規模的製作和使用,則是在漢朝,當時的胭脂,製作原料衆多,有硃砂、紅藍花(乾紅花)等。

紅花這種原料,在甘肅祁連山和焉支山一帶廣泛種植,併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染料和麪妝美容用品。故有“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 色”的歌謠。

《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胭脂的製作過程。

紅花因其有很好的化妝效果,因此古人也把由紅花製成的化妝品稱爲“焉支”、“燕支”、 “燕脂”等。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就成爲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胭脂”。

胭脂,在塗過粉的白淨的臉上再增添上紅色,形成“白裡透紅”的狀態,就會顯示出女性的神采奕奕和豔麗動人。

而它也一直被使用到清代。

三、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交通便利,政治穩定。

(唐代美人圖)

一方面文化科技空前繁榮,另一方面又廣泛吸收外來文化,這些使唐朝成爲當時世界上極爲富庶和高度文明的大帝國。

因此,這一時期不但女性的美容活動空前繁榮,而且面妝美容用品的研製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唐代婦女不但重視美容,而且很會使用。

她們的髮髻、眉型、脣形,都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華麗色彩。

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代還流行一種面部妝飾叫“面靨”。

(唐代妝靨)

這是裝飾面頰酒窩的一種妝容。貼在面頰的裝飾物則被稱爲靨鈿,更早的名稱是“的”。

這種在臉部和額間貼上花鈿進行裝飾和點綴的方法是在隋唐尤其是唐中期以後、五代和宋代前期十分盛行。

時代的進步,推動了美容與審美的進步。

四、宋元明清時期

明代李時珍編撰的醫藥學鉅著《本草綱目》是對女性的面妝美容用品的系統總結和分類。

(《本草綱目》)

涉及了面脂、澡豆、洗面、塗擦、按摩、撲粉等諸多方祛,是對明代及其以前面妝美容用品的一次綜合性總結。

清代較爲特殊的,便是對於奶製品的使用。

根據今人的研究,牛奶也具有極強的美容效果,牛奶裡豐富的B族維生素、核黃素、維生素B12、維生素A、維生素B6和泛酸等營養物質,是促進新陳代謝,美白護膚的一大選擇。

在西方羅馬帝國中,許多皇帝就有洗牛奶浴的習慣。

(牛奶浴)

在中國古代,由於農耕文明的影響,畜牧業不發達,牛奶產量少,且多用於製作食物。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使用牛奶作爲美容產品。

但元朝、清朝,這些由遊牧民族建立的朝代,保留了使用奶製品的習慣。

當然,除了牛奶、羊奶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奶——人乳。

《紅樓夢》裡,就有記載:寶玉的丫頭芳官送柳五兒玫瑰露吃,柳嫂子給五兒的舅舅也送了一點,五兒的舅舅回贈了茯苓霜,並介紹了茯苓霜的食用方法:“拿人奶和了,每日早起吃一鍾,最補人的——沒有人奶就用牛奶;再不得就是用滾白水也好。”

(86版《紅樓夢》)

這就說明,這些“奶”,在清代已經是很受重視的。

根據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的記載:在光緒六年(1880年)慈禧患病(痢疾)並治癒後,開始有了喝“人乳”的習慣。

(《清代后妃雜識》)

《本草綱目》中也提到,人乳氣味甘平,有“補脾益腎”之功效。

或許,這也是慈禧自己的“美白秘方”。

結語

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亦收錄了不少美容中藥及其製作方法,不過正是因爲像這樣的總結性研究較多,導致新的美容方式出現較少,且無法普及。

(《本草綱目拾遺》)

同時,隨着西方殖民文化的入侵西方的科學技術也逐漸傳播到我國,尤其是西方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在美容化妝用品領域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中國傳統的美容化妝用品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從而逐漸衰落下來。

但無論如何,從大米到牛奶,這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美容歷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