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到餐桌 「深緣及水」如何用在地食材重新定義鳳梨酥

▲從臺南關廟起家的「深緣及水」,不僅僅是一家餐廳,更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文化舞臺。(圖/記者林挺弘攝)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深緣及水」不僅是一家餐廳,而是一個展示臺灣文化的舞臺。在這個舞臺背後,站着一位身兼多重角色的重要人物——林昭圍董事長。他既是成功的企業家,又是熱心的文化守護者,深耕於着家鄉關廟這片沃土。

「因本業出口的關係,我們經常有機會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林昭圍微笑着說,眼角的細紋如同時光的印記,訴說着與不同國家客戶交流的珍貴歲月。

林昭圍的本業是螺絲製造,一個看似平凡卻連結全球的產業。在這個領域裡,臺灣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爲全球第三大螺絲出口國,臺灣的產品遍及世界半數國家。更令人驚訝的是,在美國,每10顆螺絲中就有4顆來自臺灣,彰顯了這個小島在全球工業中的重要性。

▲「深緣及水」董事長林昭圍的本業是螺絲製造,客戶遍及全球,正是這樣廣闊的國際視野,讓他更加珍視自己的文化根源。▼林昭圍說行政院文化獎的報導攝影家阮義忠作品《關廟1980》的影像,鼓舞着他堅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堅持本土文化的保存與創新。(圖/記者林挺弘攝)

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林昭圍的事業版圖早已遍及全球。然而,正是這樣廣闊的國際視野,讓他更加珍視自己的文化根源。對林昭圍來說,每一次與外國客戶的交誼,都不會是一次性的商業往來,更是一個展示家鄉文化魅力的絕佳機會。「通常我們使用在地的當令食材料理接待賓客,」他自豪地說,「例如我們的竹筍、鳳梨、關廟面等,都是關廟的地方特產。」

工廠裡的私廚,應運而生。對林昭圍而言,食物是一個文化傳承的機會。這份情懷與今年甫得行政院文化獎的報導攝影家阮義忠攝影作品專輯《關廟1980》不謀而合。阮義忠一位承載記憶的攝影師,曾透過他的鏡頭,記錄了關廟這片土地的農業興衰與文化變遷,作品捕捉了關廟的自然美景,也深刻描繪了當地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

談起家鄉,林昭圍的目光變得深邃,彷彿穿越時空。他微笑着說,「小時候常常看到整個莊頭的農忙情景,一下子鳳梨、一下子竹筍......,與家家戶戶代工的藤製品」,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深厚的情感,彷彿在訴說一個老朋友的故事。

然而,他的語氣中也帶着一絲感慨,物換星移,關廟的藤製產業沒落後,竹筍、鳳梨、關廟面仍維繫關廟經濟的命脈之一,至今關廟人仍引以爲傲。

但這時,林昭圍微微皺眉,「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他輕聲問道,「關廟的鳳梨遠近馳名......」他停頓了一下,「但卻沒有一個全國性代表鳳梨酥品牌,這不是很令人費解?」這個觀察,似乎點燃了他內心的火花,彷彿已預見一個嶄新的可能性。

▲▼深緣及水不僅僅是關於一家店,更是一個文化傳承的場域。在空間設計上,特別以精美的藤製工藝品點綴其間,彷彿將關廟的工藝傳統融入了現代餐飲體驗中。(圖/記者林挺弘攝)

當「深緣及水」這個品牌以工廠內私廚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時,每一味都飽含着林昭圍對這塊土地的深厚情感,「『深緣及水』發展過程,就是關廟及周邊時令時材整理開發的縮影。」親自挑選食材的林昭圍自豪地說,「從鮮嫩多汁的竹筍,到口感獨特的日曬關廟面,每一種食材都訴說着這片土地的故事。」對土地的敬意與熱愛,還有空間設計,精美的藤製工藝品點綴其間,彷彿將關廟的工藝傳統融入了現代餐飲體驗中。

在林昭圍的堅持下,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伴手禮。

「深緣及水」選用土鳳梨與金鑽鳳梨的黃金比例作爲鳳梨酥的主要原料,這兩種鳳梨以其果香濃郁及酸甜適宜滿足了不同年齡層的喜愛,口感酸香,吃得到鳳梨纖維,更保留關廟在地鳯梨特有的識別風味,令人讚賞的是,還巧妙地將使用日本冷藏麪粉與法國脫水奶油烤焙出金黃酥皮,令口感更柔順、香氣提升。圓形的造型設計,讓人微笑張口吃餅,也有深情圓滿的寓意。

「這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林昭圍拿起一塊鳳梨酥說着,「我希望每一位品嚐的人,都能感受到來自關廟的陽光與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深緣及水」鳯梨酥,在2023年還曾獲得媒體評比全臺土鳳梨酥第一名暨2024年總統就職國宴伴手禮的榮譽,但林昭圍卻表示「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每一張嘴,市場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

在鳳梨酥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深緣及水」的鳳梨酥不只是一款甜點,她的使命似乎更是一張來自臺灣、臺南、關廟的名片。

▲「深緣及水」鳯梨酥,在2023年曾獲得媒體評比全臺土鳳梨酥第一名暨2024年總統就職國宴伴手禮的榮譽。(圖/深緣及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