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端到本地,真正的AI PC距離普及還有多遠? | 鈦極客

如何判斷一個全新的產品形態能不能起到帶動行業發展或者市場擴張?其中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看看有沒有新的入局者以及入局者是否具備市場空間讓其存活。

以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手機爲例,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時代,我們已經看到了諾基亞的沒落和華爲、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入局。

PC也是同理,在AI PC興起前,上一個讓整個產業再次煥發活力的產品形態便是遊戲本,追溯游戲本的過往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Alienware推出的Area-51m。這款筆記本配備了高性能的CPU和可更換的獨立顯卡,這款筆記本可以流暢運行當時的熱門遊戲如《紅色警戒》和《星際爭霸》,因其特意強調了自身遊戲方面的性能表現,被認爲是首款真正意義上的遊戲本。

但和如今AI PC的概念被提出後所有品牌迅速跟進的態勢不同,彼時遊戲本依然是一個很小衆的需求。直到2009年,Alienware(外星人)品牌進入中國,才讓強調高性能、獨特外觀設計的遊戲本被國內用戶所熟知,隨後的2012~2015年,遊戲本作爲細分品類迅速上量。

許多人看到了遊戲本所蘊藏的市場潛力和中國用戶對遊戲內容以及相關硬件的強大消費力,與此同時,火速增長的市場也給予了新品牌足夠深厚的成長土壤,因此也孵化出了很多新品牌,像雷神、機械革命等等。

而根據IDC的最新數據,2023年中國遊戲筆記本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2億美元,佔中國整體筆記本市場規模的41.3%,可以說已經佔領了PC的“半壁江山”。

從遊戲本從概念提出到成爲PC市場最大黑馬品類的故事中不難發現,一個品類的興起往往可以拆分爲幾個部分。首先是相關概念被提出,但往往最先提出產品概念的品牌總是因爲各方面不成熟加上市場缺乏認知度而折戟。

接下來,就會開始有大品牌入局做市場教育,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持續對市場投入並且做好產品、技術層的嚴格把關,相關品牌就容易獲得品牌力積累和溢價空間。

比如早期的Alienware,但這個階段對於一個新品類而言,依然難言成功,因爲品類依然具備小衆、玩具的屬性,無法與大衆消費者產生直接關聯,同時也難以影響到大盤。

其後,市場的需求隨着外部因素(比如遊戲本的興起就離不開同年許多遊戲3A大作以及競技性網遊的興起)和競爭品牌的增多、產品降價,逐步被激活,許多新的品牌也會選擇在此時入局。

應該說如果新品類能夠走到這個階段,大概率會成爲對整個行業或者市場方面有深遠影響的發展分支。

那麼,現在AI PC處於第幾階段呢?鈦媒體APP認爲也就是剛剛開始的階段而已,雖然我們看到了幾乎所有的主流PC品牌都已經發布了所謂的AI PC產品。但它究竟是什麼?如何去界定AI PC和所謂的非AI PC?這些都還存在着較大的分歧。

細究背後的原因就不難發現,AI PC並不是依靠場景或者某一個硬件、設計來定義產品,而是靠功能定義產品,因爲實現AI功能的途徑多種多樣,對產品的確切定義也就很難被行業所認可。

截至目前,包括惠普、聯想、雷神、三星、榮耀等終端廠商都已經發布了自家的AI PC產品,其中最近的是雷神。5月10日,雷神科技發佈首款增程式AI PC雷神aibook15,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 7處理器,支持CPU+GPU+NPU提供AI混合算力。

從大體硬件上來看,雷神aibook15其實與此前其他品牌發佈的AI PC沒有什麼不同,核心競爭力仍然來自於由最新一代英特爾酷睿Ultra系列處理器帶來的性能和AI能力加持。

不過官方給予產品“增程式”的概念也是意有所指,就是新的OCulink方案,通過新的接口可通過顯卡塢外接獨立顯卡,相比傳統的雷電接口方案,OCulink方案的最大優勢就是數據帶寬,雷神官方表示,OCulink接口的帶寬可以達到雷電接口的2倍。

說起來,OCulink方案並不是個多麼新鮮的技術,這一由PCI-SIG組織研發和發佈的連接方案從2022年開始就被很多廠商注意到,最開始多出現在遊戲本和遊戲掌機當中,用於解決小機身無法塞入大型顯卡的問題。

官方資料顯示,OCuLink是一種原生的PCIe擴展接口,其能夠提供的帶寬達到63Gbps,相較於雷電4和USB 4.0的40Gbps帶寬,從接口自身的屬性以及傳輸帶寬上來說,由於具備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低的圖形性能損耗,OCuLink接口確實很適合作爲顯卡擴展塢的連接解決方案。

那麼,爲何雷神要給輕薄本做一款過去多是遊戲本纔會考慮的顯卡擴展塢呢?這就要說到目前實現AI PC的另一條路徑,即通過GPU算力實現AI應用。

根據在線生圖AI模型社區吐司發佈的《個人用戶玩轉Stable Diffusion 的GPU配置推薦》,在UL Benchmark SD1.5 TRT vs. OpenVINO的對比測試中RTX 4090筆記本電腦GPU相對於英特爾Ultra 9 185H的內置GPU有超過27倍的性能提升。

也就是說,雖然NPU作爲承載AI能力的理想計算單元,但其芯片規模、應用優化還遠未達到具備實用能力的高度,至少在PC產品層面是這樣的,現階段大家看到的大多數AI應用,依然是依靠GPU作爲算力支撐的。

正因如此,雷神推出的這套方案就很有意思了。它實際上是結合了英特爾提出的AI PC概念(採用具備NPU計算單元的處理器)與現階段能夠實現AI落地應用的解決方案(高算力GPU和顯卡擴展塢)。至於高算力GPU具體能夠帶來哪些應用,可以參考鈦媒體APP此前發佈的文章:《AI PC成爲馬良的“神筆”,讓NPC成爲“賽博話嘮” | 鈦極客》

既然有了算力基礎,那還需要應用作爲支撐,此前,聯想已經推出了基於本地天禧大模型驅動的聯想小天、惠普推出了本地AI解決方案AI小惠。在2023年第三屆嶗山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自然語義公司發佈了行業首款個性化大模型Euler,雷神科技宣佈成爲該模型的首個合作伙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Euler大模型與華爲開源的操作系統openEuler中的EulerCopilot是兩個不同的概念。openEuler中的EulerCopilot是基於大量openEuler操作系統的代碼和數據訓練出的大模型,用於代碼輔助生成、智能問題分析、系統輔助運維等功能。

最新發布的雷神aibook15上也搭載了基於Euler的個性化大模型應用,主要提供AI助理功能。官方表示,內嵌本地AI大模型小雷AI助手的雷神aibook 15神啓版,預計將在8月份發售。

既然產品概念、硬件基礎和應用都有了,AI PC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呢?從市場層面來看,它一定是成功的,因爲AI PC的提出者是英特爾,所有搭載最新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產品的PC理論上都可以叫做“AI PC”。

根據英特爾公佈的最新數據,酷睿Ultra處理器的出貨量已經超過500萬片,也就是說,AI PC的銷量也已經超過500萬臺。實際上,除了英特爾以外,AMD、英偉達甚至剛剛入局的高通也將AI PC的概念集中輸出到市場當中。

但仔細琢磨就不難發現,所謂的“AI PC”不過是將PC換了一個概念,把它改名叫“AI PC”而已。

用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更多看中的是PC還是AI呢?答案不言而喻,很多時候,消費者只是想升級或者購入PC產品,而市面上除了遊戲本以外(甚至很多遊戲本都已經與AI PC的概念結合)只有搭載Windows操作系統的AI PC和搭載Mac OS的Mac這兩種PC產品可選。

所以AI PC從概念產生到產品落地,很難說是一個“全新的品類”,更像是對PC的“AI改良”,雖然遊戲本看起來也是如此,但與AI PC不同的是,遊戲本有着明確的落地場景和應用傾向上的差異性,這些最終導致了產品在外觀設計、硬件配置上與主流筆記本產品的不同。

AI PC雖然掛着PC的名號,卻很難說AI在實際應用中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以及消費者是否真的願意爲AI功能付費,說到底,沒有殺手級的AI應用,AI PC也好,AI手機、AI家電也罷,都很難興起太大的浪花。(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鄧劍雲 編輯/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