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5萬股民一覺醒來吃跌停,創始人家族卻已套現21億離場
ST股不是人人都能買的,A股的規矩是,你必須至少開戶兩年以上,而且你賬戶裡至少得有50萬。
這並非貧富歧視,而是爲普通股民考慮,ST股風險太大了,普通股民根本承受不起那大起大落的刺激。
不過,監管機構精心設計的這道防火牆,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如果上市公司老闆不講武德,普通股民一不小心就會成爲ST股持有者。
近日,上市公司新亞製程就把5萬股民推上了ST股的瘋狂賽道。
2022年-2023年,新亞製程原實控人徐琦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5個多億,雖然都還上了,但涉嫌信披違規,於2024年1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10個月後,11月11日晚間,新亞製程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信披違規事實成立,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合計罰款1380萬。
立案調查結束了,按常理,這應該屬於是利空出盡見利好。
然而,讓股民猝不及防的是,新亞製程的信披問題根本就不只是原實控人佔用資金那麼簡單,還有虛增利潤,也就是財務造假。
按照A股的規矩,只要財務造假屬實的,不管金額多少,直接ST,於是,11月12日,新亞製程停牌一天,並更名ST新亞。
普通股票被ST,這就不是利好了,而是大事不妙,ST新亞的控股股東緊急發出了6個月內增持4000-8000萬的計劃公告,以期抵消股民的恐慌。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11月13日,5萬股民一覺醒來就吃跌停,百萬手賣單砸在了地板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隻剛變身的ST股,裡面有不少都是普通股民,從沒親身經歷過ST股的狂瀉,恐慌持續的時間恐怕短不了。
從股民的角度來說,這無意是一個大難題,但對於新亞製程的創始人家族來說,這與自己的關係已經不大了,早都離場了。
攤開ST新亞現在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第五大股東徐琦是創始人家族中的母親,第六大股東許珊怡是女兒,第三大股東深圳新力達電子則是創始人家族100%控制的企業。
乍一看,創始人家族可見的持股比例還有11.52%,但再仔細一看,徐琦、許珊怡母女的個人持股已100%質押,深圳新力達電子的質押比例也達到了67.24%。
嚴格計算下來,創始人家族實際擁有的自由持股比例也就只剩2%左右了,聊勝於無。
而如果把時間線回撥到2010年,新亞製程IPO之前的股東配置是這樣的。
許偉明是創始人家族中的父親,創始人家族持股比例高達91.57%,即使IPO發行了25.23%的流通股稀釋以後,持股仍高達68%。
從曾經的68%到現在的2%,創始人家族已經幾乎把公司賣完了,賣給了新一輪資本玩家,賣給了5萬普通股民。
據統計,自上市以來,許偉明家族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協議轉讓、質押等方式累計套現了大約21億。
許偉明創立新亞製程的歷程很模糊,幾乎沒有任何歷史記錄,只能在招股說明書的實控人簡歷中得到幾個時間節點。
1986年,22歲的許偉明入職深圳東聯電子有限公司當主管,這家公司主營電子製程,簡答點說就是幫客戶設計、採購、製造、加工電子產品。
這種生意,你要說沒有技術含量吧,他涉及到設計、工藝,但你要說他有技術含量吧,本質其實就是代工。
許偉明在這家公司幹了兩年基本就把電子製程那點門道全部摸透了,一轉身就跳槽到了深圳市通訊廣播工業公司電子廠當上了總經理。
這是一家國營電子廠,電子製程也是主營業務之一,許偉明作爲總經理,人際關係又處理得好,一年多的時間就建立起了自己穩定的上下游關係網絡。
產業鏈摸透了,上下游關係也都有了,自立門戶的條件也就都具備了,1989年,許偉明與妻子徐琦註冊了深圳新力達電子有限公司,開始了自家的電子製程生意。
開局很順利,僅僅4年的時間,新力達電子有限公司就成集團了,集團意味着許偉明家族的生意版圖開始多元化了。
2003年,許偉明把電子製程業務單獨剝離出來,投資成立了深圳市新亞電子工具連鎖店有限公司,就是現在新亞製程的前身。
新亞製程成立以後,逐漸有了大客戶,華爲、富士康、比亞迪等都是新亞製程佔比較大的下游客戶。
有大客戶背書,2010年,新亞製程成功登陸深交所。
上市之後,大客戶的業務佔比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華爲,很快成爲了新亞製程的第一大客戶,到2015年,已經佔據了新亞製程營收的半壁江山。
2020年,華爲貢獻的營收佔比甚至高達74%。
到現在,華爲仍然是新亞製程的第一大客戶,貢獻的營收佔比還有35%。
背靠華爲好發展,但也忍不住要減持套現,許偉明家族從2014年就開始在二級市場肆意地揮灑。
總體來看,許偉明家族的套現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14-2018年,這期間主要是二級市場競價和大宗交易,累計套現了大約3.4億。
第二個階段是2019-2023年2月,2019年由於許偉明突然因病去世,妻子徐琦帶着子女們開啓了大撤離。
這期間主要以一級市場協議轉讓爲主,轉讓了大量股權給基金公司、合夥企業以及國資,加上二級市場的減持,一共套現了大約15億。
2023年2月,新亞製程實際上完成了實控人變更,徐琦家族離場完畢。
第三個階段就是2023年3月至今,屬於是離場之後的掃尾,大約套現了8000萬。
三個階段的主動套現,加上質押所得,一共約21億。
現在的新亞製程,主營業務變成了粘膠劑和鋰電池電解液,粘膠劑是原來電子製程業務中精煉出來的,鋰電池業務是換實控人之後新買的。
新實控人王偉華71歲,從履歷來看做過多年的貿易,2021年開始做私募,她將帶領新亞製程走向何方,相信很快就能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