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APP西方原型“Hailo”的崛起之路
近期,中國智能交通工具快的打車與大黃蜂合併,背後推動資本爲雙方投資方:阿里巴巴和晨興創投。
當中國打車APP行業在一年內迅速發展並出現合併,讓我們把目光望向歐洲,思考一下打車APP的“西方原型”Hailo是如何快速崛起的。
在此之前,我們發現了中文媒體對Hailo系統性報道的缺失;其次截止今年6月,維基百科上還找不到Hailo的故事和歷史,當時自Hailo推出產品不到一年半。
但Hailo很重要,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廣泛深遠的出租車應用程序。據Hailo披露數據:截至6月,其每4秒鐘全球就有一個人使用Hailo打車,Hailo全球網絡已有超過3萬司機和50萬乘客。
此外它還代表了一種趨勢,即科技對傳統行業的滲透和改造。我們好奇:Hailo創業團隊究竟是如何開始、選擇、決策以及全球化擴張等一系列方法論。
“近年有多少英國科技公司能進軍全球?很難舉出例子。但一個由三個企業家和三個倫敦出租車司機開啓的業務,可能是其中最大亮點。”今年2月,BBC一篇科技專欄感慨。
根據這一報道,Hailo於2011年11月在倫敦發佈智能應用時,幾乎沒有任何機率可以保證它成功,因爲市場上已有半打類似應用供出租車司機和乘客使用。
真正使它與衆不同的一個關鍵是:此前兩個創業團隊的一次會面。
第一個創業團隊由三個企業家組成,包括“E-courier”創始人傑伊.佈雷格曼、CEO卡斯帕.伍利,以及金融業出身的羅恩.扎克海比。
另一創業團隊由三名出租車司機組成:有30年以上司機經驗的羅素.霍爾、12年司機經驗的加里.傑克遜和司機特里.讓航。這三人做了一個叫“Taxilight”的出租車預訂網站,經營多年。
他們相遇前,後者想擴大發展,前者想做出租車應用。點子是“E-courier”創業團隊想出來的,但他們發現,這一應用的門檻或者說成功關鍵是對出租車行業的深刻理解。
於是,兩家創業團隊在倫敦一家咖啡廳會面。喝下無數杯茶水和嚥下無數片烤麪包後,六個人握手,決定爲新概念開戰。
英國媒體NewStatesman6月的一篇文章曾提到老司機霍爾的一段自述,講述了他爲何要加入這一計劃。
“(出租車行業)一個很大問題是信息不對稱。”他說:“我住肯特郡,經常深夜駕車回家。有一次我因爲紅燈停下,看到一輛租來載客的私家車駛過我身邊,一個婦女坐在後座。她應該坐在我車裡的,但她沒有,因爲她不知道我是空駛,而現在她可以通過手機找到我了。”
霍爾指的“私家車”即英國的“微型出租車”,這種車很多沒有在政府登記,有點類似中國“黑車”,比較危險。
英國媒體Mailonline曾在2003年登載過一篇文章,標題爲《審判強姦案的法官說:沒有一個婦女在微型出租車裡是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出租車司機加盟創業,也使Hailo的工具設計包括推廣和渠道鋪張獲得快速發展。
要讓Hailo模型運轉首先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即免費贈送給司機的應用對出租車司機必須有用、易用,是一個工具。“甚至在我們動手向乘客端推出乘客APP前,這個問題必須完美解決。”扎克海比講到他的運營理念。
這意味,當Hailo在2011年11月正式向乘客推出應用程序,他們已經有數百名簽約司機。也就是說,當有乘客嚮應用程序發出叫車要求,Hailo已有足夠多簽約出租車司機可以來接乘客。
據上述BBC科技專欄作者羅裡.凱蘭.瓊斯陳述,今年2月,倫敦已有超過1萬名出租車司機使用Hailo應用程序。
美國媒體Entrepreneur今年5月報道則披露:Hailo目標是“讓乘客按兩下鍵,在兩分鐘內打到車”。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運營要求,但已在倫敦成爲現實。
“乘客端的應用程序很好用,爲客戶着想。”BBC專欄作者羅裡還指出:“出租車司機的評價則褒貶不一,有人發誓喜歡,有人憎惡要爲此給Hailo錢,但我能感覺到他們都已不得不被捲入成爲這強制性系統的一部分。”
不過,雖然來自傳統行業的出租車司機加入了科技創業神話,這依然是一個創業團隊和美國資本家聯手的故事。只不過,這一次是出租車司機和資本家走到一起,在一年半時間建立了一個全球性企業。
去年3月,Hailo完成A輪融資,獲注資1700萬美金,領投方是頂級風投Accel Partners。Accel Partners曾投資Facebook、Rovio(憤怒的小鳥)、Admob、Dropbox、Lookout、和Hotel Tonight等。
此前,Hailo曾從Wellington Partners和泛歐投資公司Atomico獲得300萬美元種子資金,這兩家投資公司也參與了A輪融資。
今年2月,Hailo宣佈完成B輪,獲得高達3060萬美元注資,投資方包括曼哈頓最大科技風投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及日本電信公司KDDI、莫斯科風投Phenomen Ventures等其它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據Hailo官網介紹,他們已經獲得收入,去年一財年銷售總額超過一億美元。
Hailo商業模式是:從每次成功完成的打車交易 中收費。而根據收費對象,分爲向司機收費和向乘客收費兩種。
在Hailo起家的倫敦,Hailo向司機收費,從較昂貴打車費中抽成10%,乘客不需支付費用。而在美國波士頓和芝加哥,Hailo向乘客每單額外收費。
如乘客在波士頓打車,非用車高峰時間每次需向Hailo支付1美元;用車高峰期,每單需支付2.5美元,波士頓出租車司機不需支付任何費用。
而在芝加哥,乘客在非高峰時段需向Hailo支付1.5美元,高峰期則需支付2.75美元。爲補償出租車司機的辛苦工作,Hailo規定:芝加哥非高峰時每單向司機返還0.5美元,高峰時每單向司機返還1美元。
這樣,Hailo實際上在非高峰時段從乘客獲得收入每單1美元,高峰時期每單收入1.75美元。
而在不同城市,Hailo對“高峰期”定義也不同。 Hailo表示,分時段收費是爲保證司機和乘客數量在各個時段都比較平衡。
爲構建和保持一個良好生態系統,Hailo官網上還註明了他們的政策。
如在倫敦,針對司機,如果持續飛單而沒有合理原因,這名司機將被Hailo從網絡中移除。而如果乘客沒有在出租車到指定地點後5分鐘內上車,或乘客沒有和司機聯繫,乘客將被罰款5英鎊。
Hailo還有一大亮點是:一年半時間內登陸全球八個城市。
這包括美國紐約、美國波士頓、美國芝加哥、加拿大多倫多、德國馬德里等,還有即將發生的日本東京。而今年6月7日,對Hailo的全球化擴張極爲關鍵。
當天,紐約最高法院做出裁決,宣佈判定以Hailo爲代表的智能手機打車應用爲合法,解除之前頒佈的臨時禁令。
這被美國技術媒體解讀爲至少代表兩重意義。
首先,標誌技術和創新在紐約市戰勝頑固派;第二,Hailo在飛速的全球擴張和多災多難中,又攻下一個重要城市。
說Hailo多災多難是因爲:自登陸紐約,它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已承載多次成功與失敗。
紐約市出租車協會去年12月開始推行《電子打車方案》,除在機場等保留出租車排隊區域外,所有執業司機均可自願參與這項方案。
但今年2月,數家出租車公司起訴紐約市出租車協會,稱這一方案違反市政法規,並有可能讓乘客因地理位置遠近、姓名、年齡大小等因素遭致出租車司機拒載。
4月,法院宣判智能手機打車應用合法。但5月初,由於同樣原因,紐約再次頒佈臨時禁令,直到紐約最高法院做出裁決。
這裡涉及的利益關係是:紐約規定,黑色車公司只能接受預定,不能接受乘客街招,而黃色出租車則不能接受預定。但Hailo把街招和預定的區別模糊化了,使黃色出租車可以接受預定,從而侵犯了黑色的車的利益。
儘管目前Hailo還只在倫敦處於一個完全壟斷的影響力,但截至今年6月,其在18個月登陸全球八個城市已經是一個不慢速度。
我們查詢到,Hailo CEO佈雷格曼去年6月曾在《倫敦LeWeb科技論壇》上做過一次演講,我們找到的這個演講視頻透露了Hailo迅速全球擴張的秘密。
如果最簡單的話概括,這個秘密就是“快速把 客戶 變成團隊成員。”
“在每個城市,我們會僱傭當地出租車司機進入我們團隊。”佈雷格曼指出:“一方面,這些司機能幫我們將產品本地化,確保產品對該城市司機有用;另一方面,這些司機能幫我們招募和管理當地司機,並教會他們如何使用我們系統。”
另有一篇講述Hailo招募1200名波士頓司機加入Hailo打車系統的英文報道則以波士頓爲例,更詳細講述了Hailo去年6月在波士頓當地僱傭兩個老司機的故事。
這兩個老司機作爲Hailo在當地經理和合作夥伴,負責教會當地司機怎麼使用Hailo。
此外,他們的附加值還包括:當《波士頓環球報》對當地出租車行業黑幕做出報道時,兩位司機發出《關於波士頓環球報調查告出租車司機同胞書》一文,表示他們作爲司機對出租車行業的艱辛有第一手瞭解,而Hailo作爲一個由出租車司機創立的公司,一直以來都用科技幫助司機減少空駛,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