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數據創始人陳運文:Agent辦公智能體在垂直領域的深入應用將帶來巨大變革|AI領先者心聲・2025
《科創板日報》1月9日訊(記者 黃心怡) 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AI已滲透至經濟、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外AI及大模型在技術與產業落地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新的2025年,AI必將繼續成爲推動各行業變革的關鍵力量。
在2025新年來臨之際,作爲中國最大的財經媒體平臺財聯社攜手旗下《科創板日報》,推出“AI領先者心聲・2025”新年特別報道。邀請中外人工智能領軍者與行業精英一同回顧過去一年AI領域突破與創新;同時,展望新歲,深入探討AI及其產業應用在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達觀數據創始人陳運文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陳運文“AI領先者心聲・2025”全文如下:
自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人工智能(AI)技術引領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變革。大模型憑藉其強大的學習與泛化能力,正逐步解鎖更多應用場景的潛力,遠遠超越了簡單的問答範疇。在此背景下,智能體(Agent)的概念日益成熟,它們作爲高度集成AI技術的實體或虛擬存在,正逐步融入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成爲提升效率、優化流程的關鍵力量。
大模型除了能夠用來做問答以外,其實我們覺得在文檔資料的分析、審閱填報這方面是可以釋放巨大的價值。過去幾年,達觀數據一直在從事辦公智能化相關的處理工作,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在行業裡面成功研發出了很多數字化的白領,讓這些數字化白領走進千行百業,爲他們提高工作效率。達觀AI Agent辦公智能體能夠把白領在企業內部的各種工作流(workflow) 任務全面的進行自動化,把白領的工作的效能大概提升30倍左右,比如原來花半個小時才能夠完成的工作,現在通過機器人1分鐘就可以完成。
今天我們提到要實現非常全能的、專業的辦公操作,我們覺得它有三個核心的技術點:
第一,我們首先要讓智能體能夠像人的眼睛一樣去閱讀理解文章內容,所以我們開發出了很多複雜版面表格的知識理解技術(IDP,Intelligent document process),讓智能體可以通過這些技術來讀懂文檔內容。
第二,我們需要讓智能體像人類的大腦一樣去理解文檔資料的能力,這時候就要用到我們的曹植大模型,我們把一個單位裡面的各種的規章制度文檔、專業報告、郵件等各式各樣的資料彙總在我們的智能知識管理系統當中,訓練出這種具備垂直行業專業知識的大模型,曹植垂直大模型就像Agent的“大腦”一樣,可以讓 Agent去閱讀理解這些文檔,學習專業知識,可以很好的對文檔的數字、文字關係的進行理解和分析,便於後續去完成智能化相關應用工作。
第三,我們需要智能體可以像人類的雙手一樣去模仿鍵盤鼠標的這些操作,去完成在電腦前的工作,我們這邊會用到RPA和AI一鍵進行相結合的技術,實現Agent可以模仿我們的鍵盤鼠標的操作。
工作中有一些複雜任務,可能是一個a員工做完以後,要交給b員工繼續做,然後c員工再去做,這種接力式的任務,如果換成Agent來做,就會用到多個Agent,如果一個企業有很多個Agent,那需要有管理Agent的一個人力資源部,它去做這些Agent的任務的管理和任務的調度工作。針對這個場景,我們開發了一個Multi-Agent的系統,它是多Agent的一個管理系統,它去對這些機器人的所負責的任務進行一個集中的管控,去進行復雜的Agent的任務調度工作,我們覺得這個未來也會成爲很多企業的一個必備的一個系統。
所以我們做的工作是致力於能夠把企業大量的這些中後臺複雜、重複的工作能夠全面自動化,比如填報、審批等。在填報場景下,Agent可以對文檔做理解然後實現自動填表、覈驗、校對;在審批場景下,機器人通過嵌入審批流,完成複合、校驗、審查等工作。我們的Agent是非常專業的,比如說有專門做行政函審批的、專門做標書的、專門做質量控制文檔的等等,我們會讓計算機AI學習很多專業的知識和這個崗位所對應的審覈技能和要點,完成很多專業工作,我們一個機器人可以實現原來需要好幾個人才能夠完成的這些工作。
達觀開發的Agent在一個單位的各個工作崗位上面正在24小時不間斷的去完成各種的材料填報、內容審覈、數據處理的一些相關工作。我們把專業的文檔處理、知識管理、大模型、RPA等這些底層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開發出非常聰明的智能的數字化應用,把眼睛、大腦和手結合在一起,去創造價值。今天我們的智能辦公體正在各行各業開始落地併發揮作用,我們已經在很多行業裡面成功開發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數字化的智能辦公系統。
想象一下,我們以後就會有黑燈辦公室,比如說我們進去一個辦公室一層樓裡面可能有幾百臺電腦,每臺電腦都在那邊勤勤懇懇的二十四小時在工作,有少量的白領在那邊巡檢,Agent將會帶來幾十倍的效能提升,我們相信未來的這個對於企業價值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辦公體走上千行百業,去我們單位的各個工作崗位,爲我們賦能。在此做個預測,我們相信在10年之內,有50%以上的辦公的任務都將由我們的智能辦公系統來完成。
我們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我們達觀數據也將爲此而努力。
(科創板日報記者 黃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