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危險的小夜曲
上週有個朋友向我諮詢他父親的睡眠問題:
每天晚上他父親都能按時入睡,但打呼嚕的聲音卻非常大!爲此朋友的母親都得跟他分牀睡,可又擔心他會在睡夢中把自己憋得「背過氣去」。
因爲總是在聽到一段均勻的呼嚕聲後,出現長時間的呼吸中斷,最長一次甚至超過了半分鐘。
我建議他們到睡眠醫學科就診,做多導睡眠監測,結果顯示朋友父親:每小時有17-19次睡眠呼吸暫停。
長期打呼嚕很可能是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OSA),千萬要警惕!
如果長期出現以下兩個特徵之一,就能夠懷疑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OSA):
1.夜間睡眠7小時內,呼吸暫停反覆發作在30次以上;
2.睡眠呼吸紊亂指數(即平均每小時的睡眠呼吸暫停和低通氣次數)超過5次以上。
OSA以阻塞型爲主,伴有呼吸暫停、白天嗜睡、血壓增高、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激惹等症狀。
目前OSA的具體病因仍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頜面骨骼異常和肥胖約是2/3 OSA患者的主要病因。
有專家認爲中國人頜面解剖結構差異是OSA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
其中下頜後縮、舌骨後下位、下頜平面角大、軟齶長且向後移位(仰臥位導致舌後墜)都是導致上氣道縮窄的主要因素。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影響產生長期影響。
1.影響深睡眠比例
睡眠呼吸暫停的時間越長、頻次越高,大腦就越缺氧。
正常的睡眠週期爲入睡期→淺睡期→深睡期,患者中途因缺氧,之後睡眠週期又從頭開始,深睡眠比例嚴重缺乏。因此會出現“起牀後頭痛”“睡了跟沒睡一樣”的感受。
2.間歇性低氧
間歇性低氧是OSA的特徵性表現,也是導致人體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
間歇性缺氧,與長期的慢性缺氧不同,它表現爲反覆短週期的氧飽和度降低,然後氧飽和又度迅速恢復。對於比較重的OSA患者來說,會導致心臟損傷的發生。
3.導致全身炎症反應增強
睡眠呼吸暫停長期存在,會導致血氧飽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儲留,導致慢性低氧血癥和高二氧化碳血癥,進一步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全身炎症反應增強。
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徵,比如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2型糖尿病、腦梗塞等疾病,嚴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目前對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呼吸機和側臥原理的止鼾器。
其中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CPAP)是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的一線治療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佩戴呼吸機、口腔矯正器治療。
呼吸機的原理是:產生壓力,通過這個壓力來維持咽腔通暢。
壓力通俗的來說“空氣支架”,是睡眠呼吸機產生的正道氣壓,壓力持續不斷輸入咽腔以支撐氣道通暢。
一般睡眠呼吸機的壓力在4-20釐米水柱。具體壓力大小通常會根據我們咽腔的阻塞程度來決定。
舉個例子:一位比較肥胖、身材爲蘋果型中年男子,他的脂肪組織壓迫上呼吸道,呼吸道塌陷就會出現打鼾。呼吸機會通過一定的壓力來打開阻塞的氣道,如果阻塞嚴重,那麼就需要呼吸機較大的壓力。
呼吸機治療優勢是無創、起效快,使用呼吸機目的是避免打鼾造成缺氧,因此不能完全治癒,需要長期、每天佩戴。像慢性病患者每天都要需要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一樣。
另外,側臥原理的止鼾器適用於輕中度的睡眠呼吸暫停患者。
根據《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基層診療指南(2018)》也推薦體位治療(側臥位睡眠)爲OSA的基礎治療。因爲仰臥時更容易引發舌後墜造成氣道窒息。
生活中也不難發現,推一下打呼嚕的人,他翻個身後就不打呼嚕了,就是因爲側臥打開了呼吸道,呼吸瞬間就恢復暢順了,鼾聲馬上就停止了。
如果想逐步減少呼吸機的使用,還需要同步解決上游問題,也就是造成打鼾的身心原因。
比如,肥胖的患者需要及時減肥;嚴重的鼻咽部疾病遵醫囑採用手術治療,比如採用鼻中隔矯正術、鼻息肉摘除術手術方式改善鼻咽道塌陷結構。
如果您長期打呼嚕,儘快干預治療纔是關鍵!
如果您或家中老人已經打呼嚕很久,且患上了心腦血管疾病,爲防止疾病加重或惡化,更應該儘早解決睡眠呼吸暫停問題。
人人都聽到過打呼嚕,也都打過呼嚕。偶爾的輕微打鼾不必在意,但一旦出現睡眠呼吸暫停,它對身心的危害務必要重視。
要知道,長期打鼾絕不是良好睡眠的表現,更不是溫馨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