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少卿遊》:羣像戲太差,嚴重拖累男主線
這部劇的劇情如果只圍繞李餅和陳拾的故事展開,可看性其實是不錯的。但劇方偏偏要好高騖遠的做羣像劇,對羣像人設的刻畫既扁平又單調,角色風格不夠鮮明獨立又互動尷尬,佔用時間過長,嚴重壓縮了探案推理過程,還拖累了男主線的可看性。
根據劇中對角色人設的刻畫水平,可以分爲以下幾個檔次:
(1)刻畫不錯的角色:李餅、陳拾、崔倍;
(2)刻畫一般的角色:邱慶之;
(3)刻畫較差的角色:王七、孫豹、阿里巴巴;
(4)刻畫很差的角色:上官少卿。
總之,大部分的羣像角色刻畫都是比較失敗的。
這部劇的前四集是相當難看的。因爲男主和明鏡堂沒有匯合,所以劇情鏡頭是“男主+陳拾”與“明鏡堂四人組”兩邊切換,兩條劇情線的內容完全不兼容,在編劇蒼白的創作下,最後變成了四人組搞笑一段,李餅陳拾探案一段,四人組再搞笑一段,李餅陳拾再探案一段,而且四人組劇情部分實際上演繹得並不搞笑,經常是四個人站樁念臺詞,尤其顯得這部分劇情時間冗長。男主線推理時間太短,導致劇情實際推進容量較小,浪費時間看了一堆雞毛蒜皮的大理寺扯皮日常,如果不是因爲我太想知道男主爲什麼能變貓,早就棄劇了。堅持到了第五集,男主入隊了,大理寺的節奏被男主帶了起來,劇情就沒有前四集那樣分裂無聊了。
除了男主陳拾的互動一直狀態在線外,崔倍是人羣中唯一一個塑造地能立得住的人設。他很安靜,靜靜地做筆錄,靜靜地旁觀同伴們的嬉鬧,他在需要的時候就能張口背出卷宗來,在去刑部複覈卷宗時也能突然爆發,把藉口緣由編排得有理有據。除此之外,他還有衰神的buff,有時候遭遇麻煩,但也有時候能夠藉此來懲治對手,這也增加了這個角色的不穩定趣味性。總之,劇中塑造的崔倍是個博學、安分、幹實事、關鍵時候不掉鏈子,還能偶爾給生活帶了些許波瀾的人。
再說說崔倍的三個隊友爲什麼塑造得不成功。
王七,其實他纔是四人組裡劇情最多的角色,但圍繞他做出的那些臺詞延伸反而拉低了這個人設的格局。
王七是市儈,但市儈不代表缺乏正義感與責任感,但編劇偏偏要把他塑造成一個不屑辦小案子的人,即便被大家告誡了,他卻依然沒覺得自己有錯,除此之外,他對複覈的案件竟然一問三不知,這根本就不是簡單的畏懼權威,而是連看都不看就直接諂媚刑部了。說到底,這是個很嚴重的人品問題,他心裡根本就沒有道德準則這一杆秤,這絕對是做判官的大忌,所以劇裡其他三人埋怨王七推了小案的分歧爭執這段劇情被寫得草草了事,因爲編劇根本就沒辦法深入展開,再細辯就是道不同不相爲謀了,小分隊就該散夥了,編劇自然也就不敢往下寫了。
王七的這些劇情應該怎麼改呢?應該寫他本身知道放棄小案不對,但是爲了讓大家儘快轉正,所以迫於形勢不得不提高得分效率去搶一些大案子。在複覈刑部案件這件事情上,他應該熟悉卷宗的全部內容,但是僅憑刑部送來的卷宗並不能看出明顯的問題,而且他也畏懼刑部的官威放棄了其他線索證據的核實。如果這麼改,至少能說明王七本身還是有點骨氣的,只不過爲了現實妥協更多罷了。
包括劇裡男主一張紙就開了王七也是不合理的,沒有大理寺卿,兩位少卿分權而治,男主想攆走一個人是要上報等待批覆的,劇裡那些劇情只能說明男主有意願想趕走王七,但那麼多人竟然能把一份非官方文件當真,尤其是這麼市儈愛鑽空子的王七也信了,就挺搞笑的。王七父母來這段劇情也很俗套,還逼逼叨叨那麼長時間,其實對角色的刻畫也沒太大作用。
四人組還有一段劇情讓我挺無語的,就是他們集體吐槽陳拾拖後腿。其實就劇情看來,陳拾對案件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四人組只是按部就班的進行自己的工作,而陳拾能夠發現傻女的成人禮,以及龍王像手裡拿了東西,破局能力絕對比這四個人強,而且四人組不也是臥底混入碼頭被識破差點沉江麼,都是行動失敗,誰又比誰高貴呢,怎麼他們就只能看到陳拾的失敗卻看不見被自己搞砸的事情呢。所以說,編劇根本就不會寫羣像摩擦,就非要搞點人品認知問題來“凸顯”劇情的戲劇性,然後又傻兮兮地按頭角色們和好了。就現實生活裡如果碰到這樣三觀不正的雙標隊友,早就迅速說拜拜,早日分道揚鑣止損了吧。
然後說說孫豹,這個角色最大的問題是刻畫殘缺,導致角色沒有存在感。
孫豹有個愛信大仙的特點,但演員和編劇都沒有好好利用這一點,導致這個特點只在劇集開頭有所強調,隨着劇情的推進被大家逐漸遺忘。其實哪怕演員在演繹角色的時候加個銅錢道具,羣像戲裡見縫插針地偶爾卜卦一下,他與其他角色的區別就出來了。
孫豹還有個特點,就是四人組裡只有他是軍人,所以在舉手投足之間,他的站姿與氣質應該與其他人有明顯的區分,當然,這也需要其他演員的調整配合,以此來形成對比,可惜劇裡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劇裡孫豹的這個特質是靠男主的臺詞才幫忙立起來的。
此外,孫豹的語言風格也是與其他三人不同的,王七是討價還價式地說得多,阿里巴巴是多說多錯的異域風情,崔倍的寡言偏向於不食人間煙火的書生氣,而孫豹的寡言則純屬嘴笨,想表達卻無法表達得很清晰流暢。編劇的文采是很差的,他不會活靈活現地通過語言風格、斷句方式、措辭內容來區分角色們的區別,只會模式化地讓阿里巴巴說錯成語,讓崔倍背課文,讓孫豹閉嘴,讓王七聒噪地廢話連篇,導致孫豹在這場舌戰之中最吃虧,沒有臺詞導致羣戲鏡頭都偏少。
接着說說阿里巴巴,這個角色除了用錯成語和暗戀上官少卿,還有別的特點嗎?
用錯成語其實與陳拾的口音是一樣的,只是個人語言習慣的問題,並不是他的性格特色,也不是他在團隊合作中的分工或特長,所以他在團隊中的功能定位是很含糊的,與王七的話癆過於相似,除了表達上有區別以外。所以即便劇集過半,我也不知道他在與胡人無關的案件偵破過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個打醬油的,以及CP工具人。但凡編劇水平高一些,就應該塑造點胡人思考角度或切入點的不同,可以把阿里巴巴塑造成純邏輯推理,崔倍偏書本理論,王七偏圓滑平衡,孫豹偏原則規律,這樣對同一個案件,大家看到的景象就各不相同,當然,就編劇目前的這個水平來看,都是天方夜譚。
然後說說上官少卿這個一無是處的角色,她是這部劇裡讓我完全不能理解爲什麼要存在的角色,立場分裂,態度分裂,行爲矛盾,典型的爲了出鏡而出鏡。
劇集開頭,上官少卿不認真破案,光想着讓陳拾背鍋,後來又甩鍋給王七等人,讓我一度以爲她就是個反面角色。後來李餅加入大理寺,她又漸漸信任李餅了,還想說服家裡人與李餅好好合作,這跳躍的腦回路真是讓人無解了。
其實演員演得也不好,雖然劇本寫得隨意,但目前這些劇情碎片是可以依靠演員的二創連接成線的:上官少卿可以做努力破案狀,但因爲她的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她在大案上很難有頭緒,但她又要應對邱慶之的壓力,不能讓大理寺的權力旁落,所以她只能先找陳拾背鍋來應急,但這只是她的緩兵之計,她還是希望有人能夠儘快破案的。所以這個時候,她可以陷害陳拾,她也可以甩鍋王七,但她至少也該演出相應的無可奈何與惻隱之心,至少應該讓觀衆看出她並不想這麼害人。然後纔是李餅的加入,她對李餅的能力有試探,也有考量,後來發現李餅確實是個值得託付與信賴的夥伴,所以對他的態度漸漸緩和,但是她還是放不下自己官家大小姐的身份,所以有些時候還是會表現出自己的高傲與傲嬌。不過劇裡這位女主就是破罐子破摔的片段式演繹。
最後簡單說說邱慶之。
能看出來這個角色還是念着與李餅之間的情分的,所以上官少卿偷放王七這事其實是在他的默許內,還有熱氣球那裡,邱慶之本來是想射人的,看到是李餅後改變了方向射落火盆,以及抹去了李餅在現場的痕跡,也是在幫李餅。其實這個角色還可以演繹的再深入一些,邱慶之後面與李餅的針鋒相對,如果演員的演技更好一些,是可以模糊推斷出他堅守立場不肯妥協的原因的,剛中帶柔能暗示出立場本身的不可妥協,剛中閃避則反映出這些決策的背後另有隱情,邱慶之肯在關鍵時候暗幫李餅,說明他對李餅即便有恨也不會很深,終究是在惦記上多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