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方微信公衆號「補壹刀」:中美朝着緩和方向取得三個突破
補壹刀:中美朝着緩和方向取得3個突破。 圖爲3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參加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發表演說。(摘自美國總統拜登臉書)
大陸官方微信公衆號「補壹刀」發文指出,10日這一天,中美正朝着緩和方向,取得三個突破,一是中美發表《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二是美國時間1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召開應對新冠疫情部長線上會議,之前聲稱可能因「在抗疫方面表現傑出」受邀的民進黨當局,並未有代表收到美國邀請參加。三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當天表示,拜登政府在與北京方面就「中國是否遵守川普時期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會談,正在取得進展。
「補壹刀」消息稱,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說,美國除了氣候變化之外,幾乎所有議題,都對中國吹鬍子瞪眼,氣候變化突然成了亮點,是不是雙方在氣變問題上合作了,可以帶動其他領域的對話與合作?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是不是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與美國合作了,中國的發展空間就被壓縮甚至沒有了?這是另一個問題。
李海東認爲,首先,氣變問題並不必然帶來中美在其他議題上的突破。中方的思維是以合作性議題引領雙方爭議問題的有效管控,美方思維是用合作性議題對中方相關發展權利進行限制,在其他方面繼續競爭。
這兩種不同思路導致的結果也不一樣,中方的思維將帶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前行的局面;而從美方思維延伸出來的是,暫時性的氣變合作,沒有也不必然帶來中美關係的持久穩定。相反,還會讓競爭性議題被美國炒作得更具威脅性。
其次,從目前看,氣變議題成爲中美雙方在關係處理中的最大公約數,或者說最低公約數。合作的底線被抓住了,保持住了雙方能有合作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探索未來可能的發展空間。從我們的角度說,這個空間應該是越來越大的,但從美國角度說,這個空間是有限的。
再次,中方在與美方就氣變問題的多輪磋商當中,充分了解美方的特點,雙方的承諾必然與美方的兌現掛鉤。如果美方承諾無法兌現,我們肯定會採取相應的行動。
如果說中美關係近期朝着緩和方向,在氣變、抗疫和經貿三個領域分別獲得突破,是不是意味着中美關係在變暖?
李海東認爲,過去一段時間中美關係呈現出一個特點,即高峰對話之前,美方會釋出一些跡象,採取一些行動,好像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然而很快又開始挖坑。
比如兩國宣言公佈後,美國方面就有輿論說,這是美方的政治勝利。一方面是爲美國在氣變方面的所謂領導力烘托氛圍;另一方面,美西方以氣變問題對中方減排和其他化石能源使用進行限制,對中國現有和潛在發展勢頭進行框定。出現這樣聲音顯示出,在一些美國精英的邏輯中,還是以合作爲「馬甲」搞競爭。
李海東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爲美國國內保守勢力強大,對華敵意很濃,要讓他們徹底放棄對華地緣政治競爭是非常困難的,對此要保持充分警惕。
至於中國會不會被兩國宣言套住這個問題本身,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認爲,輿論不必太過擔心。
一方面在未來十年內有效控制住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對美方挑戰性更大。未來十年美國要經歷兩次總統選舉,換一任總統上來會不會又搞「退羣」,再退一回美國的公信力要往哪跌,今後想再入還有誰會信,這些對當下內部政治極化問題嚴重的美國來說都是相當撓頭的問題。
另一方面,中方也絕不會「隨美起舞」,中國圍繞氣候變化問題的承諾和行動一直是與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大局相協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