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馬牌輪胎工廠擴建項目投產,新能源車胎將是增量方向

日前,德國大陸集團旗下馬牌輪胎宣佈,其在中國的首個生產基地合肥四期擴建項目正式投產。預計在2027年滿產後,大陸馬牌輪胎合肥工廠的年產能將提升至每年1800萬條。

此次項目擴建意在進一步提升馬牌輪胎在超高性能(UHP)輪胎的整體生產能力,這是該公司主要利潤貢獻者。受益於高端輪胎市場的巨大份額,2023年大陸集團輪胎業務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率達到13.5%,遠高於汽車子公司1.9%的利潤率。

大陸集團輪胎業務在華處於第二梯隊,僅次於米其林和普利司通等老牌輪胎廠商。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國際輪胎品牌在傳統燃油車時期形成的品牌認知遭到削弱。中國本土輪胎企業利用新賽道和價格競爭優勢,正在快速發展。

大陸集團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湯恩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汽車市場激烈的內卷現象,體現在價格、技術和產品更新速度上。大陸集團將內卷視爲推動市場反應速度、競爭力和創新力進一步提升的推動力。

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變化,2022年大陸馬牌推出了專爲新能源汽車設計的eContact輪胎,並計劃在今年推出另外兩款新能源車胎,升級爲內部第七代輪胎產品線。

相較燃油車,新能源車對輪胎在滾阻動力、胎噪、耐磨等性能指標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大陸集團輪胎子集團輪胎原配業務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業務負責人徐喬表示,新能源汽車電池加重了整車重量,這要求輪胎具備更強的承重力。在沒有了發動機的聲響後,新能源車的主要噪音來源於胎噪和路噪,這也需要輪胎研發將靜謐性放在更重要位置。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型動力輸出更爲直接,輪胎也與車輛扭矩、剎車和安全性相關,對輪胎的操控性和穩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輪胎企業也需要配合新能源廠商,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減少能量消耗,以實現更高的續航里程。

新能源汽車輪胎的出現,還對生產製造提出了更高需求。據大陸集團馬牌輪胎合肥工廠總經理王小驥透露,大尺寸、低扁平比的新能源汽車輪胎,對於生產製造的偏差容忍度相對更低,而四期工廠的產線通過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應用,可以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精度。

要注意的是,中國汽車市場上演的價格戰也直接傳導至大陸集團等一級供應商。湯恩向界面新聞等媒體指出,整車的價格競爭將降本的壓力轉嫁至供應商,而大陸集團提升競爭能力的核心是保持技術領先以及產品穩定量產。

“當前汽車業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很少有汽車廠商能夠精準地給出12個月,甚至後3個月的市場需求,這考驗一級供應商如何協同上下游進行產能規劃,提升產業鏈的柔韌性。”

另爲應對智能化的轉型衝擊,大陸集團內部着手了系列組織架構調整。今年2月,大陸集團自動駕駛及出行事業羣將智能駕駛域控和智駕系統解決方案研發業務轉移至與地平線合資公司大陸芯智駕,而原有事業羣專注於拳頭傳感器產品。

對於傳統的零部件供應商而言,軟件研發依然是弱勢板塊,其產品推進速度和實際落地效果多不及預期。這也造成原本可以提供軟硬件一體方案的供應商或只能依靠硬件賺錢,進一步削弱了零部件供應商的盈利能力。

大陸集團正在進行一系列降本措施,計劃從2025年起每年降低4億歐元成本,縮減行政結構、層級和複雜性,簡化決策流程。汽車業務部門的研發費用淨支出預計三至五年內降至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