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戰機的龍之家族

中共空軍殲-10C戰機。(新華社)

龍是一種傳說神獸,具有神力,可飛可遊,所以大陸在命名武器的時候,特別喜歡以龍爲名,包括「應龍」、「潛龍」、「猛龍」、「梟龍」、「威龍」。

殲11「應龍」:1990年,大陸軍方代表團前往蘇聯洽談新戰機交易,原本蘇聯要推銷MiG-29,但是中方看上性能更好的Su-27。雖然幾個月後蘇聯解體,可是並不影響談判進行,隨後的俄羅斯聯邦爲了創造外匯,同意出口Su-27給大陸,也願意提供生產許可給瀋陽飛機公司,由沈飛組裝生產的Su-27就被稱爲殲11,外號「應龍」。

殲11分成殲11A與殲11B兩個子型,殲11A是完全依照俄羅斯原廠零件所生產的,總數104架。由於俄羅斯的航電系統功能少又操作不便,中共空軍對殲11A的評價不高,這也纔有自行改進的想法。殲11B就是中共空軍與瀋陽飛機公司,在未經俄羅斯授權的私下改進型,配裝了大陸研製的飛控系統、雷達火控系統、綜合化航電和大陸制武器系統,甚至連座艙界面都改成中文化,飛機綜合性能明顯優於殲-11A。

殲16「潛龍」:如果說殲11B是大陸自行改裝的Su-27,那麼殲16就是大陸自己改裝的Su-30了。這是一種強化對地攻擊與對艦攻擊能力的雙座型戰鬥轟炸機,除了空戰武器以外,能夠攜帶多種大陸自制的制導飛彈與反艦飛彈。殲16D是電子作戰飛機,原本翼梢的掛架改成電子作戰設備,有明顯的電波接收天線,翼下可掛載4電子戰筴艙。

殲10「猛龍」:由於成本與作戰任務的考量,許多國家的空軍都會採取「高低配」的安排,比如美國空軍的F-15與F-16;俄羅斯空軍的Su-27與MiG-29。但是中國大陸在購入俄羅斯的Su-27以後,並不打算引進MiG-29做爲高低配,而是選擇自己研發,其成果就是成都飛機研發的殲10戰機。

殲-10戰機在研發初期,可能獲得以色列相當程度的幫忙,其外型頗像以色列在1980年代初期自行研發的Lavi「雄獅」(或譯「少獅」)戰機。這種三角翼隅合前翼的佈局,相當靈活刁鑽,被公認是「最適合的格鬥戰機外型」。殲10被稱爲猛龍,實在相當貼切。

FC-1「梟龍」:在殲10研發之前,中國大陸已有另一個輕戰機研發計劃,打算以殲7爲基礎進行改造,稱爲「超7戰機計劃」,由成都飛機公司負責。之後巴基斯坦對超7的研發很感興趣,使其成爲國際合作項目,於是改名爲FC-1(F指戰機,C指中國),外號「梟龍」,巴基斯坦則稱爲JF-17,外號「閃電」。

與殲10「猛龍」相比,FC-1「梟龍」更輕巧也更便宜,是當今最廉價的噴射戰機之一,這樣的優點也爲「梟龍」爭取到一些阮囊羞澀的客戶,比如奈及利亞和緬甸。不過,由於主要生產商中國大陸並沒有採用FC-1「梟龍」,使這款戰機的後勤保修並不佳。去年,緬甸就向巴基斯坦抗議該戰機的性能太差,一半的戰機已經無法作戰。

殲20「威龍」:殲20是大陸現役的第5代戰機,也是至今世界第3種量產並服役的5代機。

成都飛機在研發生產殲10的經驗後,認爲前翼隅合三角翼的佈局仍然有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大型前翼對輔助升力的幫助,更是在自制引擎性能還不成熟的時候,相對不錯的選擇。雖然美國設計師認爲「前翼不利於匿蹤」,但是成都飛機進行電磁反射測算後,認爲只要材質與匿蹤塗料做的好,前翼造成的雷達反射面仍在可接受範圍。

有關殲20的可靠資料並不多,所以很難推測性能。但是從它的外型與彈艙配置來看,它的彈艙長度接近2公尺,可以攜帶霹靂15遠程空對空飛彈,這種飛彈的射程可能達到300公里以上,可以不進入對手防區內,就擊落對方的預警機。要是採用「A導B射」的方法,還能達到防不勝防的效果。因此西方評論家並不輕視殲20的地位,確實是只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