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紅色景點,用腳步丈量祖國山河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許子威 記者 許革
12月10日,山東旅遊職業學院2024年“紅色山東 行走課堂”表彰大會暨優秀作品展示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每次打卡紅色景點,我彷彿回到那個年代,與先輩們共同經歷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我希望未來能讓更多的人瞭解、銘記並感悟這些紅色歷史。”山東旅遊職業學院旅遊外語系學生王瀟婭對輔導員王嬌說。
學生的這番話讓王嬌格外感動。她發現,“行走的課堂”重塑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激發了學生的探求欲,鍛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方式是傳統課堂難以實現的。”王嬌說。
近年來,山東旅遊職業學院持續開展“紅色山東 行走課堂”育人品牌建設,系統挖掘山東革命歷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等紅色文旅資源,以紅色文旅資源創新教學,使沂蒙精神等山東紅色資源成爲育人的“寶貴素材”,總結提出了“一館四課堂”“五位一體”大思政課育人模式,推進山東紅色文旅資源高質量全方位融入黨建工作、思政教育、專業課程、社會實踐和數字化雲課程建設,打造紅色育人精品。
“作爲一名旅遊職業院校的老師,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育人價值,探索如何將紅色旅遊與鑄魂育人融合,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教育使命。”該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師劉晴認爲,以往學生對思政課興趣不高,主要原因是在傳統的觀念中,思政課只是傳授晦澀難懂的理論,缺乏實際意義。“紅色山東 行走課堂”活動從學生感興趣的旅遊資源入手,讓學生化身紅色講解員、紅色導遊,挖掘旅遊資源背後的文化價值與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文化“看得見、傳得開、記得住”。
在山東旅遊職業學院,學生漫步校園也可以“沉浸式”感受紅色脈搏。在該校紅色實訓室裡,山東省16市的紅色旅遊景區、革命類博物館、革命遺址、紅色體驗項目、紅色紀念品等紅色資源,通過圖片展示、故事講解、情景再現等各種形式進行展現,讓學生感悟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大學生走進紅色文旅資源,感悟革命前輩的崇高理想與堅定信念,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這幾年,該校教師姜良偉明顯感覺到,學院正通過一系列舉措打造紅色資源協同育人平臺,構建校內外合力育人共同體。比如,整合數字化資源平臺,與地方政府、紀念館等合作,形成了紅色實訓室、紅色思政課堂、紅色文旅課堂、行走紅色課堂和紅色雲課堂,實現了對山東地區紅色資源的系統性整理建檔和共建共享。
不僅如此,該校的思政課教師、輔導員隊伍和專業課教師組成了一支支紅色教育隊伍,共同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推動紅色文化與旅遊、研學、文博藝術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同時,學院還邀請專家學者、革命後代、優秀黨員等走進課堂,講述黨的光輝歷程和英雄事蹟。
“我們希望通過‘行走的課堂’讓學生在實地考察與學習中,深刻理解當地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蹟和改革開放成就,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該校黨委副書記、院長王光傑說。
自“紅色山東 行走課堂”開展以來,學院舉辦了紅色愛國主義講解視頻製作大賽、紅色故事視頻徵集大賽以及紅色旅遊線路設計、紅色旅遊微漫畫設計等活動,涌現出了一批青年學生原創的優秀作品。
該校黨委書記閆向軍說:“學校開展此項活動4年來,累計學生參與1萬多人次,教師參與800多人次,基本構建起黨建引領全環境育人的良好生態。未來,‘紅色山東 行走課堂’將繼續深化文旅專業特色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深化文旅融合,加強校內外全方位合作,着力聚焦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提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成果轉化,構建合力育人共同體。同時,學院還將強化數智化賦能,提升紅色文旅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育人質效,推動紅色文化在大思政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和創新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