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館搬遷挖出35個竊聽器,都是中國製造,專家:就怕敵人在內部

“限中國大使館於三天內搬到新館!”

1983年,阿爾巴尼亞突然緊急要求中國大使館搬遷,這一舉動,似乎有些過於反常。

但這還不算完,我國外交官竟在新館中,意外挖出35個竊聽器!

更離譜的是,這些竊聽器還全部都是“中國製造”,不由地引發人們的種種猜想。

難道咱們內部有“蛀蟲”?又或是阿爾巴尼亞,藏着不爲人知的陰謀?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發現竊聽器

這個消息讓郗照明感到一頭霧水。搬家這麼大的事,哪有說搬就搬的?

更何況,中阿關係正處於微妙的冷淡期,阿方提出這樣的要求,未免有些不合時宜,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爲一個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郗照明深知,在這種敏感時期,一個不慎,就可能引發外交風波。

他決定,在貿然答應搬遷之前,一定要親自去考察一下這座新館。

於是,郗照明來到了這座阿方提供的新館。

然而,當他踏進這座建築,卻發現裡面的景象令人大跌眼鏡。

郗照明

這哪裡是一座大使館,分明是一座廢棄已久的空樓!

走廊裡,灰塵厚厚地積了一層,蜘蛛網密佈,彷彿多年無人問津。

天花板上,電線凌亂地外露着,就像一個個盤踞的蛇,隨時都有短路的危險。

甚至,整座建築竟然沒有一間像樣的辦公室,沒有一個像模像樣的會議室,連基本的辦公設施都沒有,更不要提起碼的生活條件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郗照明心中的疑慮越來越重。阿方爲什麼要在這種時候,讓中國大使館搬到這樣一座簡陋的建築裡?

他當即向阿方提出,在阿方進行必要的改造之前,中國大使館是不會貿然搬遷的。

就這樣,在中方的堅持下,阿方終於同意對這座新館進行修繕。

整整半年時間,工人們進進出出,忙忙碌碌。

郗照明

然而,讓郗照明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修繕完成,阿方再次催促搬家的時候,他心裡的不安越來越強烈。

直覺告訴他,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蹊蹺。

爲了一探究竟,郗照明決定向國內上報,請求派遣安全保密組來進行一次徹底的檢查。

當安全保密組的同志們走進這座新館,開始仔細排查每一個角落時,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發現,讓他們瞠目結舌。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座大使館裡,竟然佈滿了竊聽器!

從大廳到走廊,從會議室到辦公室,從休息區到餐廳,幾乎每一個重要區域都被“監聽”着。牆上、桌下、沙發內……

竊聽器無處不在,大大小小,竟有35個之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讓人震驚的是,當安全保密組的同志們仔細檢查這些竊聽器時,發現它們的標籤上,赫然印着“中國製造”的字樣!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是有人故意嫁禍,想陷害中國?還是內部真的出了問題,泄露了機密?

信源:四川在線2008年6月25日發佈

中阿關係的歷史演變

這種行爲,無疑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也進一步加深了郗照明的疑慮。

更讓人氣憤的是,在竊聽器被拆除後,阿爾巴尼亞方面甚至還提出要進入新使館進行“查看”,但這一要求被大使館斷然拒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種明目張膽的挑釁行爲,讓郗照明對阿爾巴尼亞的態度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至於竊聽器上的“中國製造”標識,郗照明和他的團隊進行了仔細的分析。

一些專家推測,這很有可能意味着敵人就在內部,有人在刻意嫁禍中國。

但同時,也不排除是阿爾巴尼亞方面用來污衊中國的一種手段。

但說起來只叫人感到唏噓,在過去的歲月裡,中阿兩國曾有過非常友好的關係。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世紀50年代,中阿兩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在60年代,面對蘇聯的壓力,阿爾巴尼亞選擇了與中國站在一起。

那時,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和技術援助,幫助這個巴爾幹半島上的小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中國的專家們來到阿爾巴尼亞,幫助他們建設工廠,修建道路,開發農業。

圖片來源於網絡

阿爾巴尼亞人民對中國充滿了感激和友好的情感。

在聯合國,阿爾巴尼亞也曾經是中國最堅定的盟友之一。

1971年,阿爾巴尼亞在聯合國大會上爲中國代表的合法權利而戰,幫助中國重返聯合國,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這一仗義執言的行爲,讓中阿兩國的友誼達到了頂峰。

喬的笑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阿爾巴尼亞的態度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他們開始把中國的援助視爲理所當然,對中國的支持也越來越趨於形式化。

這種變化,在這次竊聽器事件中達到了頂點。

面對昔日的好朋友,竟然在自己的使館裡安裝竊聽器,這讓郗照明感到無比的震驚和憤怒。

圖片來源於網絡

郗照明知道,這個事件的背後,一定有着複雜的原因。

他決定繼續深入調查,一定要找出真相。

因爲他明白,這不僅僅關乎中阿兩國的友誼,更關乎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在這場外交鬥爭中,他必須捍衛國家的尊嚴,維護國家的主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阿關係的冷淡與緩和

經過排查發現,這個竊聽器藏在牆上掛着的美國國徽當中,整整七年沒有被發現。

它們24小時不停地工作,如同潛伏的間諜,將大使館內的一切對話傳遞給蘇聯。

藏着竊聽器的美國國徽

20世紀50年代,美國中情局在西柏林秘密修建了一條長達16公里的地下隧道,用於竊聽蘇軍駐東德總部的電話通訊。

爲了掩人耳目,中情局還在隧道西柏林一側的入口處僞裝成倉庫和雷達站的樣子。

然而,這個秘密最終還是被蘇聯發現了。

1956年4月,蘇軍在檢修電話線路時發現了這條隧道,並派突擊隊員炸開隧道,致使正在作業的美國情報人員倉皇逃離。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故事讀來令人心驚肉跳。它展現了大國博弈的激烈,也揭示了外交鬥爭的複雜。

外交官們如同行走在暗夜中的探險者,隨時可能踏入陷阱。

他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隨時去應對各種挑戰。

信源:中國新聞網2016年1月22日發佈

而在中阿竊聽器事件中,中國外交官展現出了非凡的冷靜。

面對這樣的挑釁,他們沒有采取過激的行動,而是採取了“四不政策”:不過分解讀、不隨意評論、不輕易論斷、不主動升級。

這種理性和冷靜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外交的大智慧。

郗照明作爲這個事件的親歷者,他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兩國關係的走向。因此,他以極大的耐心和細心,與阿方進行了多輪溝通。

他誠懇地表達了中方的立場和關切,同時也認真傾聽阿方的聲音。

通過這樣的溝通,雙方增進了理解,化解了誤會,爲兩國關係的改善奠定了基礎。

信源:鎮坪縣人民檢察院官方賬號2024年8月11日發佈

在郗照明和他的同事們的努力下,中阿關係逐漸走出了陰霾。

隨着阿爾巴尼亞的政治轉型,雙方都看到了改善關係的機遇。

高層互訪重新啓動,經貿合作重新走上正軌。

中國企業重新進入阿爾巴尼亞市場,參與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阿爾巴尼亞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成爲中國在巴爾幹地區的重要合作伙伴。

這個竊聽器事件,雖然給中阿關係帶來了挑戰,但也爲雙方提供了一個反思和調整的機會。

通過這個事件,雙方都意識到,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處理國家關係的基本原則。

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

中阿合作

這,或許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啓示。

在國際交往中,我們要以和爲貴,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只有這樣,才能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維護國家利益,促進世界和平。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結語

在外交的舞臺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在合作共贏中求發展,在互信互利中求穩定。

正如郗照明大使所展現的那樣,以國家利益爲重,以理性和冷靜應對挑戰,或許就是我們在外交道路上最需要秉持的原則。

阿爾巴尼亞外長帕納裡蒂(左);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