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高溫溼熱 中醫師教配茶飲防中暑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認爲,預防中暑除了做好防曬降溫,還可配合飲用中醫清暑益氣茶。(奇美醫院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時序進入24節氣的大暑,正是一年最炎熱的時期,不僅氣溫高、日照強,加上臺灣海島型氣候高溫溼熱的環境,不利體內散熱,很容易中暑。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認爲,預防中暑除了做好防曬降溫,還可配合飲用中醫清暑益氣茶,以及飲食清淡、少量多次補充水分等日常生活防暑措施。

莊照宇表示,中暑屬「暑邪」入侵人體,暑邪具有炎熱、升散、易傷津耗氣的特性。中醫又把中暑分爲「陽暑」和「陰暑」,前者體內邪熱重,觸摸額頭常有熱氣冒出,合併口乾舌燥、飲不解渴、汗出多、小便少、頭昏身僵硬、煩躁難眠等症狀。

後者則常發生於乘涼過度,溫差變動大的時候,例如由外面悶熱環境突然進到冷氣房,或是身體燥熱時猛灌冰水,或洗冷水澡後出現咳嗽流涕、眩暈、胸悶胸痛、腹瀉嘔吐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原本心臟功能不佳或有三高病史的患者,面對如此的溫差變動,更可能讓血管由舒張狀態急遽收縮,誘發心絞痛、小中風等,不可不慎。

莊照宇指出,如果出現疑似中暑徵兆,可先將人移至陰涼環境,鬆解過多束縛的衣物,並給予冷水擦拭;如果意識清醒,可適當給予水分補充。

至於預防中暑除了做好防曬降溫,還可配合飲用中醫清暑益氣茶。莊照宇說,茶飲的選擇,除了清熱利小便的白茅根、魚腥草外,可搭一點紫蘇、藿香解表化溼,調理胃腸;如果流汗多且倦怠,可酌加黃耆、麥冬、烏梅補氣歛汗;平時也可搭配用紫蘇葉煮水擦澡,透過輕微發汗的方式將體內溼氣排出。

另外,日常生活的防暑措施也非常重要,夏季飲食宜清淡,建議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製品等,避免過度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用,以免加重體內溼熱;夏季出汗多,也要少量多次補充水分,避免因缺水引發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