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縮水!大華所在審IPO項目“跑單”,誰是贏家?

“金通靈造假案”處罰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影響仍在持續。

7月19日中原證券表示,鑑於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 6 個月,無法再從事公司2024年中期審閱業務,因此計劃變更審計機構爲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過去近2個月內,除上市公司審計業務丟單外,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所”)在IPO業務上損失較多。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的統計,截至7月19日,大華所僅剩餘9單IPO項目在交易所排隊,均處“中止”狀態,其中一單還已明確要換會計所但尚未有實質性進展。上述數據相較大華所被罰不久時(截至5月28日)有36單在審IPO項目相比,大華所排隊IPO數量已縮水至不到三成。

少數項目更換審計機構並更新財報,恢復審覈進度。近期過會的百億級併購項目——中航電測收購成飛集團100%股權,是上市公司將大華所變更爲其他中介機構後得以推進審覈進展的典型案例。值得一提的是,大華所已“註冊生效”的IPO項目、併購重組項目在近期也陸續宣佈“換所”。

有中介機構人士表示,自大華所被處罰後,想要撬走其項目的同業機構不在少數,競爭十分激烈。根據記者對現有公告的不完全統計,在大華所的流失項目中,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分羹”數量相對可觀。

10家IPO換所後恢復審覈

隨着IPO終止潮告一段落及部分中止項目因更新財報後恢復審覈,當前IPO排隊數量已不超過400家。大華作爲會計師事務所的頭部機構,其在審項目在過去近2個月內何去何從,受到市場關注。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的統計,大華所參與的項目大多數在5月—7月期間陸續“撤單”,剩下的一部分“換所”後恢復審覈或迎來新進展;一部分未換所的仍在“中止間”。

具體來看,大華所自5月中旬收到“罰單”後,其在上交所參與的IPO項目中有9單撤材料,在深交所有8單終止。上述項目的終止原因是否與大華所罰單有關,尚不確定。不過,今年IPO市場在6月出現擬上市企業扎堆撤材料的情況,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6月單月有113家主動撤回,環比增長1.7倍,同比大增近4倍,多家大型中介機構在此期間集中撤材料。

大華所的少數IPO項目選擇“換所”以“重拾”進展。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深交所有4家,分別爲機械九院、英科新創、一品製藥、天溯計量;北交所同樣有4家,分別爲大鵬工業、博達軟件、天威新材、陽光精機。上交所則有2家,分別爲九嶺鋰業、華新精科。上述10家企業自變更審計機構及更新財報後,在6月底至7月中旬期間已陸續恢復審覈進展。

不過,也有IPO企業換所後仍然“折戟”。科創板IPO企業飛潮新材此前由大華所提供審計服務,後來變更爲大信會計師事務所,但最終在7月初選擇撤材料。

實際上,不止IPO在審項目與大華所“解約”,再融資項目和併購重組項目也出現“換所”情況。

“中航系”的兩家上市公司都有所行動。中航電測發行股份收購成飛集團的百億併購項目換掉了大華所,該上市公司在6月21日提交由更換後的證券服務機構出具的相關文件並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7月11日順利通過深交所併購重組委的審覈。

另一家上市公司中航重機推進的是定增項目,過去同樣由大華所提供審計服務,中航重機在7月15日公告表示已另行聘任大信會計師事務所擔任本次定增申請的審計機構,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了申請文件的更新、補充工作。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上交所發行上市審覈官網未對該項目的審計機構更新信息。

截至7月19日,大華所尚有9單IPO項目處於中止狀態,至此大華所的在審IPO項目從兩個月前的36單下滑75%。另有9單再融資中止;1單併購重組中止。

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如果在審項目想要推進“進展”,最好還是“換所”,否則要等到相關中介機構恢復業務資格。

批文下發後仍被換所

值得注意的是,由大華所提供審計服務且已拿到註冊批文的項目,也在考慮換所。

7月17日威領股份表示,爲順利推進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項目,公司董事會同意聘請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爲本次發行的專項審計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威領股份在去年宣佈以上述併購方式收購輝科技 30%股權,大華爲該項目的審計機構,項目在去年6月獲得深交所受理,於去年年底拿到註冊批文。

儘管威領股份項目拿下批文的時間(2023年11月)要遠早於大華所被罰,但該上市公司如今表示要消除大華所罰單的影響,特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而在5天前,類似情況在博實結創業板IPO項目上同樣上演。7月12日博實結公告正式啓動IPO發行工作,公司除披露招股意向書、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外,還披露最新審計報告,該報告由中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

據悉,博實結IPO項目此前由大華所一直提供審計服務,該項目在今年3月獲得註冊批文,獲批時間同樣早於大華所被罰。

根據博實結新披露的招股意向書,此次公司IPO審計及驗資費用達到1648萬元,費用規模在去年至今新股中排名前五十位。

上述案例意味着,大華所尚未成功發行的項目,即使拿到註冊批文可能仍要面臨“丟單”風險。

誰是贏家?

隨着交易所多個在審項目與大華所“解約”,大華所丟失的市場份額“喂肥”了誰?

前期,曾有市場懷疑北京大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現更名爲:北京德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和深圳大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可能爲最大受益方,主要因爲上述兩家機構吸納大華所的核心合夥人、業務骨幹;已“分走”大華所約15%上市公司審計業務;部分地區分所辦公地址與大華所分所在同一棟樓。

不過在5月底有市場傳聞稱,大華所的在審項目如果換所,不能換名字包括“大華國際”在內的會計所。相關傳聞一直未獲證實。從當前公開的信息顯示,前述兩家會計所未“接盤”大華所的在審項目。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的統計,在這輪對大華所在審項目的“分羹”中,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和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是最大受益者。前者拿下2單IPO,不過有一單最終撤材料;1單再融資;1單併購重組,值得注意的是最後兩單均爲“中航系”,分別爲中航重機、中航電測。相關上市公司已對審計機構變更發佈公告。不過截至券商中國記者發稿時,上交所尚未更新中航重機再融資項目的審計機構信息。

天職國際拿下3單IPO,分別是一品製藥、大鵬工業、博達軟件。容誠會計師事務所拿下2單IPO,具體爲英科新創、華新精科。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則拿下2單再融資項目,分別爲雲從科技定增、志邦家居可轉債。相關上市公司也已對審計機構變更發佈公告,不過截至券商中國記者發稿時,上交所尚未對雲從科技和志邦家居再融資項目恢復審覈,目前仍是中止狀態。

責編:羅曉霞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