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融媒體宣傳報道】沿着水網看中國(二)南水北調工程通水10週年:他們的生活因“南水”而改變

開欄的話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週年。值此十週年之際,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會同20家中央媒體、地方媒體開展“沿着水網看中國” 主題採訪融媒體報道活動。

媒體採訪團隊分兩組從北京出發,行走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水源區和受水區,尋找百姓身邊故事,探究“大國重器”密碼,踏訪生態文明蝶變,見證工程偉大成就,以綜述報道、採訪見聞、圖片故事、視頻動畫等形式進行全媒體中英文報道,全面反映通水十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化。

“信語南水北調”特開設專欄,爲您帶來一系列鮮活生動可親可感的新聞報道。

敬請期待!

丹江口水庫的水碧綠清澈。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

中國網11月20日訊(記者 張豔玲)2024年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週年。10年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優化了水資源配置,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緩解受水城市用水緊張局面,保障羣衆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超760億立方米,沿線受水區1.85億羣衆喝上“南水”。

近日,中國網記者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源區、受水區北京、陝西、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份實地探訪發現,多地民衆的生活因“南水”而改變,他們喝上甘甜可口的“南水”,享受到生態環境改善帶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愜意生活。南水北調工程在調水的同時,對沿線很多城市河流進行生態補水,回補地下水。各地爲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涵養區和水利公園,很多地區成了遊人“打卡”地、鳥類天堂和魚兒的樂園。

水源涵養地打造“人鳥和諧共生”樣板

53歲的陝西漢中市民崔立峰對於“出了家門就是公園”的生活很滿意。他是個自由工作者,常到他家附近的天漢溼地公園“打卡”,健身賞景看鳥對他來說很幸福。

天漢溼地公園地處漢江漢中城區段兩岸,是一處集漢江度汛、生態修復、休閒觀光等於一體的水利景區。公園建有灘地走廊、濱水棧道、堤頂公路三條慢行步道,岸線道路長20公里、自然水域面積6.5平方公里、生態溼地面積1.32平方公里,是打造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生態保護的樣板。近十年,漢江漢中段水質持續保持優良,出境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保證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如今,這裡是衆多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也是當地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漢中是生態秀美的福地,境內有漢江、嘉陵江兩大水系,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漢中市一江兩岸辦公室副主任閆曉明告訴記者,漢中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00天以上,森林覆蓋率達63.79%,朱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在此棲息繁衍。

趙宏傑獨特的喂鷗方式引來衆多紅嘴鷗嬉戲。受訪者 供圖

73歲的漢中市民趙宏傑退休後成了護鳥志願者,常年在天漢溼地公園自掏腰包餵食紅嘴鷗,多年的相處,已與紅嘴鷗處出感情。他把紅嘴鷗當作家庭成員,每天定時到天漢溼地公園給“家人”——紅嘴鷗們“送飯”(包括肉類、小魚、小蝦等)。紅嘴鷗們也把他當成親人,只要他一吹口哨,大量的紅嘴鷗就聚集而來,少時幾隻,多時達4000多隻,他因此成爲名副其實的“鷗王”。跟“鷗們”相處,趙宏傑很快樂。紅嘴鷗們也時常會給趙宏傑一些“驚喜”,它們已不怕人類,擺好姿勢配合遊人照相。

每年冬季紅嘴鷗陸續從西伯利亞和貝加爾湖飛抵漢中越冬,次年四、五月份再飛離漢中,返回原地“結婚生子”,繁衍後代。漢中因大量紅嘴鷗的“拜訪”而出現四、五個月的“賞鷗季”。“紅嘴鷗適宜生存的溫度爲零上5度至15度,如果超出這個溫度範圍,它們就要離開,尋找適合生存的地方,每年都來回遷徙。”趙宏傑告訴記者:“這些鳥兒很聰明,對於人類的投喂行爲,它們懂得感恩。它們在離開前,會集體在空中盤旋,好像向市民告別。”

記者瞭解到,漢中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地,爲確保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協調推進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水源保護,2006年以來,陝西省啓動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抓好長江流域水保生態建設,促進綠色循環發展,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陝西負有重要而特殊的責任。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陶岔渠首。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

他們的生活因“南水”而改變

南水北調已由原來規劃的補充水源躍升爲多個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一渠清水源源不斷奔流北上,沿線羣衆飲用水質量顯著改善,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爲保障1.85億人民飲水安全作出巨大貢獻。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過680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近1.14億。

“南水”水質軟,水垢少。“南水”進京後,北京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毫克每升;河湖水環境改善;水質達到地表水II類以上;地下水超採減少,水位回升,87個泉眼復涌;生物多樣性恢復,鳥類、魚類增加;“南水”已成爲北京的重要供水水源,供水範圍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經開區等區域。

北京對南水的使用原則是“節”“喝”“存”“補”。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副主任張國宇告訴記者,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向北京供水106億立方米,“南水”要“優先喝”,所以,70%“南水”進入自來水廠,其餘的一部分存入大中型水庫,同時少量回補地下水。

天津市全域16個行政區中,6箇中心城區、4個近郊區、3個遠郊區和濱海新區等15個行政區用上了“南水”,僅薊州區未用上“南水”。南水北調工程讓天津部分高氟水地區的羣衆也喝上了長江水。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北段。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

河北省11個地級市中,石家莊市、保定市等7個地級市(不含省直轄縣市)用上了“南水”;河北省黑龍港區域500多萬人告別了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全省城鄉受益人口超3000萬人。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後留名府鄉苦水營村村民付書明說:“過去吃含氟高的井水,村裡人落下一嘴黃牙,出門都不敢張嘴大笑。”“苦水營”名字的由來,也和村裡的水直接相關。從喝氟超標的井水到喝南水北調的“好水”,“苦水營”變“甜水營”。

河南省17個地級市中,鄭州市、焦作市等12個地級市(不含省直轄縣市)用上了“南水”,其中,鄭州中心城區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爲“南水”,基本告別飲用黃河水的歷史。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鄒莊移民新村。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

爲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他們選擇默默堅守

記者在丹江口水庫庫區發現,翠綠色的水面微波粼粼,清澈見底,鳥類在水面上空盤旋,魚兒在庫區暢遊。岸邊停靠着幾隻清漂船。記者上船發現,船上必備的打撈水網、救生衣等工具應有盡有,船上還配備簡易牀。清漂志願者吃住都在船上。

爲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各省市多措並舉,開展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推進河湖生態修復。爲了守護好這一渠清水,許多人在默默堅守,堅持清理、打撈垃圾,巡河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漢源街道辦事處漢水源村村支書王光俊每日都要巡河,作爲河長的他,常在村裡組織活動,宣傳護水護河意義,組建“護河護水小分隊”,定期清理河道垃圾,確保漢江源頭水清岸綠。如今,愛水、護水、親水,已成爲漢水源村村民保護漢江源頭的行動自覺。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浪河鎮浪河口村村民吳遠志是一名清漂志願者,2018年以來,他一直在浪河流域打撈河面垃圾,至今已出動清漂船1000餘次,清漂水域達5000平方公里。“我從小在這長大,對這條河有感情。她養育了我,我必須保護好這條河。”吳遠志說,守水護水無小事,看着河湖清了,水庫水質好了,挺有成就感的。

河南南陽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爲了國家戰略利益,淅川羣衆先後兩次移民搬遷。34歲的金濤就是這些移民中的一員,2010年移民搬遷時,他正讀高中,回想當年,村民親手拆掉自己的房子,在已成斷壁殘垣的祖宅下吃了最後一頓晚餐,走時回望廢墟那種不捨的眼神……他仍記憶猶新。如今,他家從淅川縣滔河鄉搬遷至唐河縣張店村鎮老人倉移民新村,新家面積大、環境好,他和家人很滿意。金濤也因那次移民而瞭解南水北調工程,並在大學畢業後有倖進入“南水北調大家庭”,從事輸水調度工作。

南水北調集團中線公司總調度中心副主任李景剛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有1萬多個攝像頭,平均500米左右安裝一個攝像頭,設立64個節制閘。全線線路長、所經建築物多,運行工況複雜,這些攝像頭能隨時監控水流狀態、設備運行等各種情況,並及時處理所發現問題。

無人取水監測設備。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

爲確保輸水安全,還用無人機取水監測,使用電動清漂船清理垃圾,成立護水志願者協會,全力以赴守好北上的“南水”。記者瞭解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東線一期工程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工程供水範圍持續擴大,從城市擴展到農村,受益人口持續增加。

南水北調工程簡介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分爲東、中、西三條線路,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工程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中線一期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東線一期工程調水主幹線全長1467千米,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7.7億立方米;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全長1432千米,調水規模95億立方米。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總量超760億立方米,受益人口達1.85億。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連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初步構築了中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目前,東中線一期工程已成爲緩解中國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促進受水區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江蘇、山東、安徽等省市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民生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打通南北輸水通道,緩解北方水資源短缺狀況的同時,將南方地區的水資源優勢轉化爲北方地區的經濟優勢,促進生產要素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2014-2023年全國萬元GDP平均用水量估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760億立方米,相當於有效支撐了受水區11.29萬億元GDP的增長。

來源:中國網

封面 | 陳思璐

責編 | 宋 昕

校覈 | 李 萌

審覈 | 李東海

【猜你不想錯過的精彩內容】

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爲“信語南水北調”點亮星標!

點亮在看,關注南水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