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汽車開啓重整 “摩托大王”造車夢碎?
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幾家歡喜幾家愁。”或是當下汽車行業的真實寫照。當跨界造車的小米提前完成10萬輛的交付目標、華爲與江淮打造的百萬級豪車重磅亮相之時,大運集團造車卻身陷困局,造車夢或成泡影。
11月25日,大運集團旗下的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運汽車”)對外發布重整聲明。大運汽車重整管理人表示,當前,在整個市場週期性環境影響下,大運汽車持續優化經營管理方式,資產負債率依然保持在同行業正常水平,但流動資金遭遇階段性週轉困難,給企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爲切實保障各方權益,大運汽車依法按程序進行重整。
在發佈重整聲明的一週前,大運汽車新增了一則破產案件,申請人爲江蘇凱迅達高鐵傳動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爲山西省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
更早前,大運汽車旗下的遠航汽車品牌被曝出身陷經營危機。遠航汽車方面對外迴應稱,公司正在進行戰略調整,目前處於重組狀態。而關於公司戰略調整的預期目標、持續時間,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遠航汽車方面,相關工作人員稱:“不方便回覆。”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向記者表示,品牌創立到現在,遠航汽車的市場知名度一直很低,消費者對這個品牌並不熟悉。“在汽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這家企業的營銷模式也很傳統,它沒有以互聯網思維來進行營銷,導致品牌存在感低。”
重整聲明
大運集團創建於1987年,以摩托車起家,曾憑藉“風馳天下,大運摩托”的廣告語風靡全國。官網披露的資料顯示,大運集團年產摩托車40多種型號、200多個品種、150餘萬輛,年產摩托車發動機200餘萬臺,年產三輪摩托車30多個品種、30萬餘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運”摩托車相繼榮膺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摩托車獨家供應商資格。
記者注意到,2004年,大運集團進軍商用汽車領域,在山西運城投資建設的大運重卡項目於2009年10月正式投產。投產以來,產銷量持續位列行業前十,2015年開始進入行業第七,牽引車位列第六。2009年3月,大運集團組建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而後在2010年7月,大運集團成立湖北大運汽車有限公司,形成三地優勢互補的卡車產業佈局。
深耕摩托車和商用車的同時,大運集團也將視角聚焦到乘用車領域。2016年,大運集團推出“大運新能源”品牌,併發布純電動小型SUV悅虎和純電動中型MPV遠志M1車型。
2021年,大運新能源乘用車實現批量投產。而後在2022年8月,大運汽車再度發佈遠航汽車品牌,並帶來遠航Y6、遠航Y7、遠航H8、遠航H9四款新車型,定位中高端市場。
“新能源汽車作爲近些年的風口,從來不缺乏入局者,這樣消費者的選擇就很多,一家汽車品牌知名度的高低對這家企業的銷量有很大影響。”張翔補充道,“消費者如果要購買一輛中高端汽車,品牌知名度必定是他們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遠航汽車定位中高端,市場知名度又不高,這就決定它在市場的銷售情況也不理想,所以它現在的處境不會很樂觀。”
重整聲明中,大運汽車重整管理人表示:“自成立以來,大運汽車始終聚焦汽車產業創新轉型升級,歷經十餘年發展,打造了全系列汽車生產資質、全矩陣汽車產品佈局、完備的研發生產體系和成熟的營銷服務體系,擁有核心技術專利1500餘項,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重卡領域,大運品牌獲得了廣泛認可。”
上述重整管理人在聲明中稱:“我們對接了多家投資機構商洽戰略合作,推進大運有序重整。同時各生產研發園區正在準備有序復工,全力以赴做好產品訂單交付、售後服務工作。”
談及大運汽車的重整,張翔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是行業共識,大運汽車既然進行了多維度的佈局,肯定是想抓住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機遇,構建企業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但現在資本對於新能源造車已經十分謹慎,大運汽車想要解決遇到的資金問題,難度還不小。”
門店調整
“這可能是很久之前了。”相關資料顯示,上海市普陀區柳園路118號二層A區是遠航汽車的銷售門店,記者近期實地走訪該地址,並未發現上述銷售門店,一位保安向記者如上說道。
“因爲我們最近在調整,員工也在進行培訓。如果要去店裡看車的話,需要提前說,不然到店裡會沒有人接待的,也可以搜索‘大運新能源旗艦店’,那裡也有遠航的產品。”不久前,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聯繫遠航汽車廣州花都融創零售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如是說道。此外,對於此番調整持續時間,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通知是到11月底。”
與此同時,記者還聯繫了遠航汽車成都龍泉驛銷售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現在是重整階段,我們是整體放假一個月,門店裡沒有人值班。想看車的話,可以安排人帶看。”
“我們門店是正常開的,目前有兩個人在正常上班。”談及外界盛傳的降薪傳聞,遠航汽車蘇州高新汽車城銷售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也不是說降薪,可以不去上班,公司會給交社保,也會發蘇州市最低的基本工資,如果要離職的話,公司也會給到相應的賠償。正常的話,我們店裡是9個人。現在是7個人在休假,從11月初開始,到月底結束。”
遠航汽車海口南海大道銷售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公司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在調整股份結構,(我們門店)暫時是不營業。大概下個月(12月)營業,到時可以來看車了。”
“現在進行調整,門店是沒有人的,預計11月底調整結束。”談及門店銷量,遠航汽車重慶金菱車世界銷售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實話說,店裡的銷量一直是不太好的。”
關於遠航汽車的消息,遠航汽車北京五方天雅銷售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官方消息爲準,目前公司正在調整,門店暫時看不了車,調整預計也會很快,不會太久。”
“濟南市只有我們一家,我們門店正常開,可以看到實車。”遠航汽車濟南保能銷售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確實在調整,是保留一部分門店,有些門店也確實不再營業了。”
“現在車只能看,不能買。等過了11月就會好一些,公司確實在調整,但不是網上說的破產什麼的。”對於公司的外界傳聞,遠航汽車太原新匯衆銷售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說道。
“在我們的認知裡,遠航汽車的市場存在感很低。對消費者來說,無論是遠航汽車的產品信息,還是公司經營層面的信息,外界都不是很熟悉。”汽車行業分析師萬春雷直言道。
談及遠航汽車背後的大運集團,萬春雷表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大運集團的摩托車業務確實知名度很高,但現實生活中見到的大運摩托車也不多。“除了大運摩托的名聲外,大運重卡的市場知名度也還可以,但遠航汽車作爲大運拓展的乘用車品牌,幾乎沒有存在感。”
跨界之困
“這些年跨界造車的企業,做得比較成功的也就小米。其他的跨界企業,做得都不算出彩,比如創維,它在國內也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萬春雷稱,“對大運集團來說,推出遠航汽車品牌拓展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不算是特別大的跨界,至少有一定的製造基礎。”
萬春雷補充道:“跨界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以小米造車爲例,其創始人雷軍在進軍造車行業之前,親自到各個車企觀摩學習,做了充足的調研,瞭解市場的聲音和需求。現在汽車的每個細分市場的競爭都足夠激烈、殘酷,企業經營者必須要把市場需求研究透。”
對於曾經的“摩托大王”佈局造車行業,張翔稱,大運集團作爲摩托車行業的明星企業,有着輝煌的歷史。“但造摩托車和造汽車區別很大,摩托車零部件少,整體結構相對也簡單,而造汽車的零部件多,工藝流程也更復雜,所以大運集團爲遠航汽車的賦能有限。”
“如果將時間拉到20年前,大運集團在造車領域成功的可能性遠大於現在。現在行業的競爭過於激烈,玩家多,遠航汽車在知名度、資金上又沒有太大的優勢。”張翔直言,“目前的遠航汽車如果想要突圍出來,必須要尋找新的資金,研發新的技術,推出新的車型。”
“帶着‘錢袋子’進入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企業經營者既要把現在以及未來的市場需求研究透,還要想好錢怎麼花,怎麼匹配自身的資源和資本力量,推出可能在市場上成功的產品,形成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萬春雷稱,“消費者需求沒有研究透,進入行業前的功課沒做足,那跨界造車失敗的可能性極大。遠航汽車這幾年在市場上沒有足夠出色的產品或者說沒有足夠吸引人的廣宣,消費者不熟悉,那現在企業遇到問題也就不意外。”